理论教育 我国风电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我国风电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市场结构是对市场内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通过分析我国风电产业市场集中度、规模分布和进入壁垒情况来总结目前我国风电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市场结构情况,以此总结出我国风电产业面临的处境和难题。根据产业生命周期理论,2014年CR4 指标下降的原因有可能是此时有大量投资者和大批企业加入该产业,发展成熟之后由掌握风机核心技术且风电设备正常运营使用的企业占据市场,进而出现垄断的结构特征。

我国风电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市场结构是对市场内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通过分析我国风电产业市场集中度、规模分布和进入壁垒情况来总结目前我国风电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市场结构情况,以此总结出我国风电产业面临的处境和难题。

随着产业链的延伸,风电产业市场集中度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风电产业整体企业规模差异较大,存在少数企业垄断市场现象。在分析风电市场的集中度时,一般采用卖方集中度指标,即采用风电市场这一具体行业内规模最大的前几位企业的市场份额来衡量整个风电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我们选取衡量市场集中度的指标为CR4(规模最大的前4 位企业的累计市场占有率)和HHI(赫菲尔德—赫希曼指数)。

通过表2-1 可以看出,2013—2017年中国前4 大企业风电整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30%以上,2017年达到60%以上;2013—2015年CR4 值不断上升,2016年较2015年小幅度下降之后,2016年急剧上升,且上升幅度增长约20%。按照“贝恩分类法”,行业集中度CR4<30%,则该行业为竞争型;如果CR4 ≥30%,则该行业为寡头垄断型(徐枫,李云龙,2012),因此得出结论,风电整装机市场一直由前4 个较大规模的企业控制,被大企业垄断;市场份额逐年加大,说明企业间竞争程度较低。根据产业生命周期理论,2014年CR4 指标下降的原因有可能是此时有大量投资者和大批企业加入该产业,发展成熟之后由掌握风机核心技术且风电设备正常运营使用的企业占据市场,进而出现垄断的结构特征。

在产业理论中,CRn 反映的是前几大企业的整体规模,并不能显示这几家企业的相对规模以及其他几家企业的规模分布和市场份额的实际变化。因此,本书引入HHI指标。由于HHI 指标显示的是某一行业市场上所有企业规模信息,该指标由市场上所有公司的市场份额求平方和得出,因此HHI 指标能够避免CRn的缺陷,能够反映风电市场的集中度。根据美国司法部制定的HHI 标准(见表2-3),可以看出表2-2 中,2014—2017年HHI 值不断升高,市场集中度不断升高,2017年HHI 大于1 000,说明此时风电产业处于寡头垄断市场,主要由前几位大型企业垄断竞争。各企业之间企业规模差异较大,存在少数企业垄断市场的现象。

表2-1 中国风电整装机CR4 单位:万千瓦时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年鉴2016》整理。

表2-2 中国风电整装机HHI

资料来源:根据互联网数据整理计算得出。

表2-3 以HHI 值为基准的市场结构分类标准(www.daowen.com)

资料来源:引自陈保启,杨丽,《产业经济学》。

从进入壁垒来看,风电产业核心技术仍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并网技术是发展风电产业最大的技术壁垒。进入壁垒是企业为获取高额利润而进入某一产业过程中遭遇到的障碍与困境。对于风电产业来说,进入壁垒主要包括技术壁垒、规模经济壁垒和政策壁垒。

第一,技术壁垒。风电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无论是在开发、投入使用还是在后期建设方面都需要大量先进的技术做支撑。虽然我国已经自主研发出相关风电设备及其零部件,但是在风电设备的稳定性、安全性方面相比国外技术差距较大,在风电产业核心技术上仍然依靠国外先进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核心设备及零部件依靠进口。风电机组要求的硬性指标较多,包括运行稳定性、野外可靠运行时长(约为20年)、承受极端恶劣天气以及复杂的风力交变载荷考验的能力(薛强军,王仲珏,王智明,2009)。这些硬性指标给新进入的研发实力较差、资金明显不足的中小企业带来极大的进入壁垒障碍,障碍越高,企业需要克服壁垒的时间就越长,这就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目前国内许多公司为了克服进入壁垒障碍,缩短进入市场的时间,开始大力研发联合技术的复制技术,然而就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言,只有华锐风电、金风科技等几家大型公司拥有专业的专利研发团队和专业技术研发机构。拥有排他性的专利技术的企业掌握先进技术的同时,阻碍了新企业或者潜在企业进入,对于此类新兴企业存在竞争不公平的现象。此外,我国风电企业分布差异大,大部分企业建于西北地区,这就导致规模较大的风电企业不能满足全国大规模接入的要求,造成“发电容易,送电难”的局面,因此,制定并网技术标准、加大并网技术管理是发展风电产业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

第二,规模经济壁垒。风电产业的规模经济是指通过扩大装机规模,以及人员、产品的增多,从而使单位产品成本下降,反映风电产业规模与成本收益的变动关系(梁苡萍,2012)。近几年,我国风电产业发展迅速,新增装机规模也在不断上升,然而各区域的新增装机规模却存在显著差异,大型垄断企业的规模也在影响着整个风电企业的规模经济。

通过图2-2 可以看出,2013—2015年我国新增装机容量和累计装机容量不断提高,但2015年之后新增装机容量同比和累计装机容量同比下降幅度明显。存在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在于海上风电的大力发展,一直以来陆上风电建设是该行业发展的主体,因此海上风电的大力发展必然会在初期拖累行业增速,陆上风电装机容量大幅下降,现有的陆上风电产能利用率低,降低了大部分企业的建设激情。

图2-2 2013—2017年中国新增和累计风电装机容量及同比增速

据中国风能协会(CWEA)统计,2016年我国六大区域的风电新增装机容量所占比例分别为西北26%、华北24%、华东20%、西南14%、中南13%和东北3%。华北地区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海上资源丰富,大力发展海上发电使近几年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上升。然而目前我国风电产业仍然以陆上风电为主,且主要集中在内蒙古、新疆省份(自治区)。目前发展成熟的风电企业规模逐渐扩大,在整个风电产业中的比例也不断增加,大规模企业对新进入企业构成了强大的规模经济壁垒,新企业要想实现规模经济并占据一定市场困难较大。

第三,政策壁垒。近几年风电产业发展迅速,各种风电企业一拥而上,只考虑风电产业的隐性利益,并没有具体考虑本地区的实际环境容量和资源储量。一哄而上、重复建设等问题必然引发技术水平欠缺、资金不足的企业大量倒闭。2016年,国家开始建立弃风率和弃光率预警考核机制,制定弃风率限额,对弃风率高的企业予以警告,严重者予以关闭。2017年,国家能源局公布发展风电的三项标准,分别为《风电场调度运行信息交换规范》《风电场有功功率调节与控制技术规定》《风电机组高电压穿越测试规程》。三项标准对风电场开发建设制定了严格的审批程序,提高了新兴企业的准入标准,只有审批合格,方可进行项目建设。这一系列措施可以有效避免企业一哄而上和恶性竞争,有利于风电产业的健康发展。此外,政府加大对风电企业的补贴力度导致各企业抢装风机设备,直接加剧弃风限电。而当弃风率高时,开发商的投资积极性差,政策监管趋严,直接影响风电新增装机,进而影响风电企业的投入力度,影响市场结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