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广东模式:外资带动城镇化,绿色生态城区建设领跑全国,历史文化保护成亮点

广东模式:外资带动城镇化,绿色生态城区建设领跑全国,历史文化保护成亮点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外资带动城镇化进程,这是广东模式的最大特点。156.1平方公里的深圳光明新区、8平方公里的肇庆新区中央绿轴生态城已被正式列为国家级绿色生态城区,广东在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数量上与江苏省并列全国第一。重视历史建筑和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是广东模式的优点。

广东模式:外资带动城镇化,绿色生态城区建设领跑全国,历史文化保护成亮点

广东模式的核心要义是通过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可以分为两条路径,一条是以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集中的中心镇为发展依托,一条是围绕县城发展专业镇。

外资带动城镇化进程,这是广东模式的最大特点。珠三角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毗邻港澳,具有开放的宏观环境和一系列宽松的政策以及良好的农业发展基础,在外向型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广泛影响下发展“三来一补”企业,吸收外来资金和外来人口,以及在农村工业化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巨大发展推动下,产生了大批的小城镇

发展外向经济是该模式的重要推动力量。通过“三来一补”、中外合资等方式,使外资成为该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同时也为城镇建设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后,港澳的资金、技术大都转向了这里,数以百万计的剩余劳动力也被吸引到珠三角地区,促进了本地区的城镇化发展。外资推动了珠三角地区形成以小城镇、小城市为主导的城镇化发展趋势,以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迁向小城镇、小城市为主要特征。在小城镇,不仅吸收了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为大量来自区外、省外的劳动力创造了就业机会。外资涌入促进了农村地区的工业化,使农村景观迅速向城市景观转变,加速了城镇化的进程。

绿色建设引领城镇化进程。广东城镇化进程积极探索符合广东实际的绿色建设新路子。156.1平方公里的深圳光明新区、8平方公里的肇庆新区中央绿轴生态城已被正式列为国家级绿色生态城区,广东在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数量上与江苏省并列全国第一。广东先行开展绿道建设。2009年以来,广东大力开展全省绿道网规划建设工作,建设力度逐年加强。到2014年年底之时,全省累计建成绿道11511公里,基本形成贯通全省的绿道网络,其中珠三角地区共建成绿道8909公里,约占全省绿道总里程的81%。2013年,广东绿色建筑项目标识数量为51个,居全国第二。2014年,广东新增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高达151个。

在城镇化建设中保护历史和文化。重视历史建筑和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是广东模式的优点。长期以来,广东的城乡建筑和村落形成了历史与现代交汇、传承与创新结合、中华与海外兼容的岭南特色,注重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引,鼓励创作岭南建筑,打造新岭南城乡,提升现代岭南魅力。随着乡村建设工作的推进,广东省推行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三师”专业志愿者下乡,从组织和招募“三师”下乡志愿者、建立志愿者与乡村地区的合作和服务关系、建立志愿服务鼓励机制等方面展开“三师”下乡服务活动。活动从2014年9月启动以来,工作进展着实有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推进古驿道、水路沿线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结合连线成片新农村示范片区建设,与有关部门联手,组织开展南粤古驿道修复和古水路沿线风景化建设,打造集精准扶贫、新农村建设、历史文化保护、绿道升级、体育竞赛、旅游休闲、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具有岭南特色的古驿道、古水道,提升广东历史文化遗产在“一带一路”的影响力,并树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品牌。

在城镇化建设中注重保障房和棚户区改造。截至2016年年底,广东省在“十二五”期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任务,累计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含租赁补贴)66.1万套(户),基本建成59.4万套(户),改造棚户区20万套(户)。

在城镇化建设中注意优化市场监管。全省建筑企业稳步发展,目前共有建筑企业8600余家,其中特级资质企业13家,一级资质企业1057家,并通过制定实施《广东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实施方案》,开展了行业安全生产大检查等督导工作。全省房屋市政工程竣工一次验收合格率为99.94%,全省房屋市政工程施工生产安全形势总体平稳。(www.daowen.com)

在城镇化建设中注意设立城市基础设施融资平台,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速稳居全国前列。2014年,广东全年固定资产投资25928.09亿元,通过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农业银行金融企业合作,设立了省级城市基础设施融资平台,有效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全年基础设施投资6003.6亿元,居全国前列。

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注重城市更新工作。广东率先开展“三旧”改造等存量用地开发探索。自2009年《广东省建设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省工作方案的通知》和2014年《关于开展“三旧”改造专项规划修编工作的通知》印发实施以来,促进城市有机更新已成为广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式。相比于国内其他省市,广东更早进入以存量开发为主的“内涵增长”时期。

大幅度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珠三角地区乡镇工业迅速发展,使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二、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迅速上升,70%的农村劳动力转入二、三产业就业。

内外市场联动。珠三角地区既注重内部市场,也积极开拓外部市场,这种“内外联动”的市场效应,使珠三角经济迅速向国内外市场拓展。

大力开展城乡社会工作,开展服务外来工、服务留守农村的专业活动。2008年至2015年广州市共投入财政资金14亿元,近年来财政资金年投入保持在3.3亿元左右,投入规模居中国首位,服务内容覆盖家庭服务、长者服务、移居人士服务、异地务工人员服务、民族融合服务等多个领域。全市街道家庭综合服务实现100%覆盖, 2014年,全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共服务160万人次,14个专项服务项目共服务约10万人次。2017年,广东省民政厅主办“双百计划”,计划从2017年起用5年时间在粤东西北地区和惠州市、肇庆市、江门市台山、开平恩平等地建设200个镇(街)社工服务站,开展面向农村的社会工作服务。服务业已受到党委、政府和群众的好评。

社会工作负有成效。2015年12月,广州市黄埔区荔联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在广州市黄埔区的一家汽车配件生产公司组织200多名企业中层管理者及一线工人,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团队历奇”活动。社工将他们组织起来,玩一些看似小儿科的游戏,帮助他们打破生产流水线上的隔阂,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协助“新广人”适应新环境。“美荔家园”在社区建立“新广人”服务站,通过派发“新鲜人”手册、建立“同路人互助会”、开展社区观光日活动等,协助“新广人”适应新环境,促进社区共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