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实现国土开发促进耕地增产增值,以地脱贫

实现国土开发促进耕地增产增值,以地脱贫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有农户351户,总人口1402人,全部为彝族。土地经整理后平整开阔,利于耕作,土地利用率大幅度提高。

实现国土开发促进耕地增产增值,以地脱贫

(一)模式内涵

通过土地整治,将原来的坡地改为梯田,将原来的台地改为平地,提高了耕地质量,增加了农作物产量。通过修建机耕道路,田间交通条件得到改善,耕作成本明显下降,肥料运送及时足量,农作物增产得到保障。田间配套小水窖,保障了灌溉用水,提高了抗灾能力,增加了农作物产量。这“一降一增”,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实现了农业增产、增收,帮助建档立卡户实现了脱贫(图5-1)。

图5-1

(二)案例:云南省寻甸县金所街道小多姑社区

1.小多姑社区概况

小多姑社区隶属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金所街道,是全县唯一一个纯彝族社区。地处金所乡西北部,距金所乡政府所在地15千米,距县城24千米。东邻金所乡竹沟、张所村委会,南邻金所乡泽铁村委会,西邻金所乡清海村委会,北邻金所乡摆宰村委会。全村地势落差大,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稳产高产、旱涝保收田地的面积小,抗灾能力差,旱灾洪灾泥石流等灾害时有发生。

全村国土面积19.3平方千米,海拔2300米,年平均气温13.4℃,年降水量1116毫米,适合种植马铃薯油菜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4191亩,人均耕地3.3亩,林地5344.5亩。辖大村、小村两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351户,总人口1402人,全部为彝族。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9户833人,2015年人均有粮180公斤,人均纯收入2250元。截至本研究开展时,已经脱贫278户802人,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还有11户31人(见表5-1)。

表5-1 小多姑村经济社会情况统计表

2.国土开发内容

昆明市寻甸县仁德街道小多姑村土地整治项目(一期)位于寻甸县仁德街道办事处西北部的小多姑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3°07′41″~103°10′20″,北纬25°36′46″~25°38′25″。项目区东至水沟村与小多姑村的村界,西至清水海水源保护区边界,南至老山箐,北至老格莫村与小多姑村的村界。地处麦冲坡头村以北马场村的丘陵缓坡地带,海拔高度在2093m~2570m之间,地貌类型为丘陵。地形坡度在6°~25°之间,局部区域大于25°,平均地形坡度12°左右。项目区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区内局部地形起伏较大。

本项目属于中央及省财政共同投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项目建设规模386.7903公顷,总新增耕地12.1641公顷,耕地新增率3.14%。

项目总投资预算1561.24万元,单位面积投资4.04万元/公顷(2690.93元/亩)。不计其他工程施工费的情况下,单位面积投资3.39万元/公顷(2259.37元/亩)。其中工程施工费1326.10万元,其他费用189.67万元,不可预见费45.47万元。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和其他工程4项单项工程,内容如下:

(1)平整工程

土地平整工程采用坡改梯的方式平整,土地平整面积为329.6119公顷(5889.18亩)。

(2)灌溉与排水工程

水池:共11个,容积均为100立方米/个;水窖:共126个,其中,容积为25立方米/个;集水塘:共1座,面积为1300平方米;截水沟:共5条,总长3455米;路边沟:共20条,总长26574m;阀门井:共23个;涵:共57个,其中:圆管涵41个,盖板涵16个。

图5-2 小多姑村水窖

(3)田间道路工程

新建田间道:共1条,总长940米;改建田间道:共10条,总长18097米;新建生产路:共8条,总长6807米;改建生产路:共1条,总长730米;道路挡墙:共7段,总长8.7米;错车道:共63个;农桥:共3座。

(4)其他工程

村民活动场地平整,平整面积720平方米,挡墙支砌135.42立方米;村庄道路:总长3875米,其中,主干道2条,总长1675米;道路挡墙2段,总长265米;进户路16条,总长2200米。

3.通过国土开发实现耕地增产增值的脱贫路径(www.daowen.com)

(1)提供了大面积的优质耕地,粮食亩产增加10倍。针对田块破碎、大小不一、高低不平,以及区内田间道路高低不平、宽度不够且贯通性较差的农田生产、田间运输存在的问题,寻甸县国土局通过地块整合、土地平整、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田间道路修整、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完善等措施,对田、水、路、林、村等进行综合整治,优化农民田间耕作条件。货物需人背马驮的状况大为改善,降低了农作物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土地开发,高效集约的土地利用结构逐步形成,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20.4950公顷(307.43亩),耕地新增率3.02%。土地经整理后平整开阔,利于耕作,土地利用率大幅度提高。项目实施前,粮食亩产量仅为50千克/亩,项目实施后,亩产高达550千克/亩,较实施前增加10倍。

(2)坡改梯工程的实施使抗御旱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提升。通过在小多姑村实施坡改工程,进行土地平整,大大减少水流对坡面的冲刷,降低土壤侵蚀模数,减缓因土壤侵蚀等因素导致的耕地质量退化,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大大增强抗御旱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项目实施后,土地垦殖率和绿色植被覆盖率均有所提高,项目区水、肥条件得到改善,项目区灌溉合理,排水通畅,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三保”能力和农田生态系统物能循环效率大幅提升,区内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态效益显著。

(3)新技术的使用使土壤抗灾减灾能力增强。小多姑村使用了梯田集雨灌溉系统和生态网格隔离梯田技术,对于蓄水、梯田保护和减少水土流失起到了积极作用。梯田集雨灌溉系统包括窖坎、溢水管、输水管、输水管阀门、蓄水池、水泵和引水管。多级窖坎依梯田建形成阶梯结构,各级窖坎上部均通过溢水管与输水管连通。输水管上与每根溢水管连接处的下面设置阀门。输水管连通到设在系统最底部的蓄水池,蓄水池连接水泵,水泵通过引水管与最顶部的窖坎连通,形成了雨水高效集蓄、各级梯田间雨水优化调配和循环使用的系统。窖坎设置在梯田外侧,主要在水源条件较差的退化低效坡耕地区域修建,能最大限度地收集雨水,并且灌溉方便,便于布置取水管、排沙口和输水管网。集蓄雨水可在不同级梯田间调节使用,提高了雨水利用效率。高效积蓄地表径流、有效提高设施利用率、减少占地,最终实现水土资源耦合的目标。生态网格隔离梯田的使用解决了土壤流失严重、土壤涵蓄水分能力低、生态环境敏感脆弱、抗干扰能力低的问题,达到了保水保土的效果。

图5-3 小多姑村良好的生态环境

(4)农作物品种向经济价值更高的蔬菜、车厘子等特色种植转变,农户增收明显。小多姑村原有土地高低不平,落差大,有水田、旱地和山地等,主要种植包谷、土豆等经济价值较低的农作物。通过土地开发和农田整治,项目区地平整、路相通、渠相连,土地面积增加,土地生产力提高,规模经营和机械化生产条件提升,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修建了大水池,解决了人畜饮水安全和农业用水问题。种植的农作物由原来的包谷、旱稻转为蔬菜、车厘子等经济价值更高的农作物,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通过土地整治项目,达到实施一项工程,培育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良好效果。走出一条通过土地开发,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助力脱贫攻坚的新路子。

图5-4 小多姑村的菜豌豆种植

图5-5 小多姑村栽种的车厘子果树

4.国土开发实现脱贫的成效

(1)贫困户收入大幅提高。项目的实施提高了项目区土地利用率,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保障了全县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和农民收入。项目实施后,由于耕作条件不断改善,粮食亩产量达680千克/亩(两季),年总产值722.42万元,年新增净产值154.76万元,新增粮食产能46.58吨,约1402人受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00元。

通过综合整治,土地利用结构得到优化,集约化程度明显提高,耕地面积有所增加,耕地面积达310.5174公顷,新增耕地面积13.0047公顷,新增耕地率为3.36%。整治后的耕地规划为水田和水浇地,产出率和农业生产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图5-6 小多姑村土地整治项目

(2)居住环境和休闲娱乐环境大为改善。小多姑村寨距离寻甸县城不到20千米,距离昆明市区不到100千米,但这里却相对封闭,村寨世代居住着彝族村民。村民们交流时,多数只能用彝语,村里也很少有人愿意外出打工。他们依靠祖辈留传下来的土地和劳作方式,广种薄收。小多姑村的所有村民户都属于贫困家庭。几年前,村民们几乎都还住着土坯房屋。

小多姑村把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开展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充分挖掘农村非农用地潜力,优化用地布局,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规划农村居民点建设,硬化村内道路、改建污水沟、厕所、修建沼气池集中收集处理垃圾和人畜粪便、使用沼气等新型能源,使农村生活环境不断提高,脏、乱、差的面貌大为改善,为实现“村容整洁”提供保障。小多姑村的马车可以在平坦的水泥路上奔驰,村民接送孩子比任何时候都要方便。夜晚,村民能在明亮的路灯下行走。

小多姑村通过投入农户自筹资金1.5万元,以及国土部门等各部门的建设资金进行建设,全村99户农户已完成宜居农房建设,土坯房逐渐变成了一栋栋现代洋房。目前,整个村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质量极大提高。全村房屋错落有致,青砖蓝瓦相映成辉,格调鲜明突出,道路宽敞整洁,群众出行方便。文化活动室、小广场成了群众业余时间最好的去处。一到傍晚,群众自发组织到活动室开展民族歌舞活动,计划下一步将建设一个斗牛场,进一步丰富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图5-7 小多姑村旧貌

图5-8 如今的小多姑村

图5-9 小多姑村广场

(3)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小多姑村将土地整理活动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相统一。在提高水利用率的同时,规范水流途径,减少水流对地表的冲刷,降低土壤侵蚀模数,减缓因土壤侵蚀等因素导致的耕地退化,进一步提高耕地的保水、保土、保肥能力,根治项目区排灌沟渠不配套造成的局部水土流失状况。农田生态系统物能循环效率不断提高,全村生态环境优化,站在小多姑村的观景台放眼望去。该项目实施有着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图5-10 风景如画的小多姑村

(4)全村人际关系和谐,幸福指数提高。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通过合理、合法的土地权属调整,明细了土地关系,减少了土地利用过程中可能引起的土地权属纠纷,保证了小多姑村的社会稳定与和谐。随着农户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产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村民喝酒、打架,不愿意与外界交流的现象已不复存在。近年来,很多青壮年开始外出务工,在小多姑村的田间地头经常可见农资收购的车辆来回穿梭,部分农户开始跑起了运输业务,收入较以前大幅增加。前几年,由于贫穷,小多姑村生活条件简陋,外村的女子几乎都不愿意嫁到小多姑村。随着小多姑村生活质量的提高,附近村庄例如大多姑村的年轻女子也愿意和小多姑村的男子结婚,村民的幸福指数提高。村民之间有红白喜事相互帮忙,村民关系团结、和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