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建立人地关系评价模型

建立人地关系评价模型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采用杨士弘[31]提出的协调发展模型对人地关系进行评价。(二)人地关系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根据杨士弘协调发展模型,其计算方法如下:公式中,c为协调度,k≥2,根据已有研究成果,结合本文研究对象,本文中所涉及到的k=2。只有经过这样细致的判断,才能更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促使人地关系协调发展。表3-2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判别标准

本文采用杨士弘[31]提出的协调发展模型对人地关系进行评价。协调发展度模型综合了环境经济发展指标的协调状况,并反映两者的发展程度,具有简便、概括与综合的特点,可用于不同城市之间、同一城市在不同时期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的定量评价和比较,也适用于对人地关系协调等级与发展阶段的评价。具体步骤如下:

(一)资源环境效益函数与经济社会效益函数

令X1,X2,X3…Xm为描述经济社会效益的指标,令Y1,Y2…Yn为描述资源环境效益的指标,建立人地关系系统的综合评价函数:

(3-8)式为人地系统的经济社会综合评价函数,即衡量区域经济社会效益大小的函数;(3-9)式为人地系统中资源环境综合评价函数,即衡量区域资源环境效益大小的函数。其中,ai,bj是指所选取各指标的权重,权重可以根据上述的熵值法计算得出,Xi为经济社会类指标中的第i个指标在第m年的标准化后的数值,Yj为资源环境类指标中第j个指标在第n年的标准化后的数值。指标标准化值已经通过前述熵值法计算得出。

(二)人地关系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

根据杨士弘协调发展模型,其计算方法如下:(www.daowen.com)

公式(3-10)中,c为协调度,k≥2,根据已有研究成果,结合本文研究对象,本文中所涉及到的k=2。人地关系发展的协调表现为f(x)与g(y)两者之间的离差,两者之间的离差系数越小,表明人地关系发展越协调。

公式(3-11)中,D为区域人地关系协调发展度;公式(3-12)中,T表示的是区域人地关系中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综合评价函数,它反映了区域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其中α与β分别是指两者在指标体系中的权重。考虑到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对城市和谐的贡献是同等重要的,因而,本文α与β取值均为0.5。

(三)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判别标准

协调发展度可以定量地表示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水平,为了能有一个标准对协调发展水平进行衡量,使协调发展系数能对应定性标准,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采用的衡量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水平的标准如表3-2所示。另外根据f(x)和g(y)的大小关系,可以对人地关系协调性进行更为全面细致的判别。若f(x)<g(y),则表示这一时期的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类型属于经济损益型,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滞后于环境保护水平,即经济发展水平尚未超过资源环境的承载力,还可以支持更高水平的经济发展,那么此时采取的对策应该是在保证环境质量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充分利用资源环境禀赋,实现更高水平的经济增长,实现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反之,若是f(x)>g(y)则表示人地协调发展类型属于环境滞后型,也就是说区域的环境保护落后于经济的发展,即经济发展水平超出了资源环境的承载力,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牺牲资源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现象。这种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资源总有耗尽的一天,环境恢复能力也有其最大限度,因此,这一时期应该将发展重点放在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上。只有经过这样细致的判断,才能更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促使人地关系协调发展。

表3-2 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判别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