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展对外技术交流
1977年10月,应日中经济协会邀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组织阀门考察代表团前往日本,先后在日本考察了30个阀门制造厂及有关协作厂。而后,日本东亚阀门公司、日本制钢所、日本神户制钢所、日本久保田铁工厂、日本大洋铸钢公司和英国赛克公司等国外同行先后来华进行技术交流。
1982年10月,以冈野正实为团长的日本阀门工业代表团来中国进行友好访问和技术交流。同年,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派员代表中国标准协会(CAS)前往法国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阀门分委会(TC153/SCI)第九次会议。
2.引进国外技术
对外开放以后,阀门行业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方面迈开了步伐,有些项目进展比较顺利,并开始初见成效。引进的项目有:大连高压阀门厂从加拿大维兰(VELAN)公司引进了疏水阀技术;天津塘沽阀门厂从美国马克(MARK)公司引进了无法兰对夹式中线蝶阀技术;天津第二通用机械厂从美国费城齿轮公司引进了阀门电动装置里米托克技术;上海阀门厂从德国巴布扣克公司引进了安全阀技术;沈阳高中阀门厂从美国ACF-WKM公司引进了平板闸阀技术;上海阀门五厂从英国桑达斯公司引进了隔膜阀技术;北京市阀门总厂从德国盖斯特拉公司引进了双钢片疏水阀技术。此外,开封高压阀门厂、兰州高压阀门厂、良工阀门厂、天津阀门厂、铁岭地区阀门厂等的技术引进工作也在进行中。天津第二通用机械厂于1981年与美国费城齿轮公司(里米托克公司的总公司)签订了《里米托克阀门驱动装置设计、制造、销售许可证及专有技术合同》。到1984年底,阀门行业共签订了9项技术引进合同,其方式主要是许可证贸易和合作生产两种。引进技术消化较好的厂家是天津塘沽阀门厂。该厂于1980年3月与美国马克公司签订《中线型对夹式蝶阀合作生产许可证转让合同》,技术资料到厂后,第9个月生产出样机,第二年已批量生产,产值58万元,创利润32万元,第三年起每年创外汇80多万元,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是对外开放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可以促进我国的技术水平向世界先进水平前进一步,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步代,使我国的阀门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阀门行业的技术引进工作发展是不平衡的,凡是能较快、较好地消化引进技术的企业,其特点首先是领导重视,能如期执行合同,采取积极措施,完成引进产品技术消化工作,制造出产品,做好鉴定工作,进入国内外市场,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其次是能举一反三地移植和应用国外先进技术,派生出新产品,改进老产品;第三是把考察了解到对企业有利的、有发展前途的、能吸收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尽量引进并充分应用,来改善企业生产技术条件,使企业更上一个台阶;第四是能将适合我国国情的组织生产管理方式方法应用到企业中,来改进和提高企业水平。总之,引进工作做得好的企业是既出产品,又出人才;既提高了技术水平,又提高了企业水平;既打开了国内市场,又打进了国际市场。反之,引进技术工作比较差的企业与之相反,合同不履行,行动不积极,动作缓慢,一拖再拖,经济负担日渐加重,企业效益得不到提升,以致引进后几年进步不大。这些经验教训是以后引进技术企业的很好借鉴。(www.daowen.com)
3.加大阀门出口,打入国际市场
实行对外开放后,阀门出口额日益增加。1978年我国出口阀门4.1万台,创外汇111万美元;1982年出口29万台,创外汇近480万美元。1982年比1978年出口金额增长了3倍多。出口的地区是美国、东欧、东南亚、非洲等地。
1980年,上海阀门厂、上海良工阀门厂和上海阀门二厂与美国时代探索公司签订了按美国国家标准(ANSI)和美国石油学会标准(API)生产出口铸钢闸阀的合同。当年就试制出样机,经外商验收,1981年投入批量生产,1983年按期交货,共生产2500多t,创外汇550万美元。
上海地区生产出口铸钢闸阀,远销美国,不仅创了外汇,而且使高中压阀的产品进入了国际市场,其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1983年4月,上海市派出出口铸钢阀门质量调查小组,赴美国进行实地考察。据调查,我国出口的铸钢闸阀与美、日同类产品相比,其质量毫不逊色,很受用户欢迎,这说明我国高中压阀门完全有可能在国际市场上打开销路。为了扩大宣传和出口,一机部多次选送阀门样机到国外展会展出,曾到德国汉诺威国际博览会展出,又在1981年10月选送标准铸钢闸阀样机到墨西哥、爱尔兰、阿根廷等国展出。1983年4月,由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和机械部联合组成阀门贸易小组,到法国、加拿大和美国进行市场调查和产品推销,共签订了7项合同,阀门出口成交额达291万美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