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拉长阀门短线措施优化

拉长阀门短线措施优化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阀门行业产品质量严重下降,以及高中压阀门产品形成短线后,国家对此十分重视。经过研究决定对阀门行业投资52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以尽快解决高中压阀门严重短缺和质量下降的问题。这些措施对于促进阀门生产,扭转短线局面起了很大作用。开封高压阀门厂负责高中压组,铁岭地区阀门厂负责低压组。

拉长阀门短线措施优化

阀门行业产品质量严重下降,以及高中压阀门产品形成短线后,国家对此十分重视。一机部重型通用局成立了阀门小组,负责阀门行业技术改造。阀门小组经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关于发展高中压阀门生产措施意见的报告”,呈交国家计委,1975年3月又向国家计委呈报了“关于大口径低压阀门情况的报告”。经过研究决定对阀门行业投资52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以尽快解决高中压阀门严重短缺和质量下降的问题。

1.两次开封会议

1972年5月,一机部在河南开封市召开了全国阀门行业工作座谈会。88个阀门厂、8个有关科研设计院所及13个省市机械局和部分用户共125个单位、198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决定恢复行业和情报网两个组织,推举开封高压阀门厂和铁岭地区阀门厂分别为高中压和低压组长厂,并由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和沈阳阀门研究所负责情报网工作。会议还讨论研究了有关“三化”工作,提高产品质量、技术攻关、产品分工及开展行业、情报活动等问题。从此,中断了6年的行业、情报活动又开展起来。

1973年5月,一机部第二次在开封召开了高中压和低压大型阀门工作会议。52个阀门厂、7个科研院所及部分省市机械局共152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分析了阀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交流了生产技术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经验,落实了当年的生产任务,提出了“关于‘三化’工作的审定意见”“1974—1975年生产及企业技术改造规划”与“高中压阀门和低压大型阀门1973—1975技术攻关和技术发展规划”等3个重要文件。会议要求全行业行动起来,从现有基础出发,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并本着投资少、见效快和集中力量攻重点的原则,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这些措施对于促进阀门生产,扭转短线局面起了很大作用。

2.恢复行业组织活动和情报交流

1972年开封会议后,行业组织恢复了活动。当时参加行业组织的只有72个厂,许多阀门厂还没有参加行业组织。为了把阀门厂尽可能多的组织起来,各大区分别组织行业活动,沈阳高中压阀门厂、北京阀门厂、上海阀门厂、武汉阀门厂、甘肃高中压阀门厂、自贡高压阀门厂分别担任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西南大区组长厂。后来,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河南等阀门生产厂较多的省还成立了省级阀门行业组织。随着阀门行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高中压阀门和低压阀门两大体系。为了专业对口,便于交流经验,开展比、学、赶、帮活动,阀门行业分成高中压和低压两个大组。开封高压阀门厂负责高中压组,铁岭地区阀门厂负责低压组。除了全行业大会,组长厂会等活动外,通常各大区分头开展活动,效果很好。1974年5月,在福州召开了阀门行业第一次科技情报工作会议,交流了“双革四新”成果,组织了热加工、专机生产线和质量攻关等专题技术座谈。会议提出了“关于加强阀门行业科技情报工作的意见”,以及4个附件:“阀门行业科技情报组织工作暂行办法”“关于阀门行业刊物出版意见”“74、75年情报网工作计划”和“情报网成员名单”。会议决定由通用机械研究所任情报网组长单位,沈阳阀门研究所任副组长单位。

这一时期的主要行业和情报活动有:1973年1月,在北京召开了行业组长厂会议,讨论了如何提高产品质量、确定1973年质量攻关目标、解决阀门“一短二漏”的措施、“三化”工作和组织质量检查等方面内容。1974年4月,在苏州又召开了组长厂会议,主要研究确定了行业成员厂,总结安排了“三化”定型和技术攻关工作,提出了交流经济情报的活动计划。1974年6月,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阀门密封面等离子喷焊工艺现场经验交流会。1975年,分别在汾阳和铁岭召开了冷加工和热加工现场经验交流会。1975年11月,在苏州第二阀门厂召开了摩擦焊应用于阀门生产现场经验交流会。1976年8月,在兰州召开阀门行业第二次科技情报工作会议,决定把沈阳阀门研究所出版的《阀门通讯》和通用机械研究所出版的《阀门技术》合并为行业刊物《阀门》。1977年,在桂林召开了规模较大的第七次阀门行业会议,讨论了进一步提高阀门产品质量的措施,阀门行业“五五”规划和“六五”设想,提出了厂际劳动竞赛条件和评比办法。通用机械研究所汇编了阀门行业的“双革四新”成果,分别在桂林、西宁、乌鲁木齐和西安等地进行图片展览。1978年4月,在西安召开了阀门行业组长厂扩大会议,制订了《阀门产品质量分等规定(试行稿)》,讨论了赴日考察成果应用计划和1978年行业活动计划。1978年12月,在沈阳召开了铸钢经验交流会。可以看出,这期间阀门行业和情报活动是多种多样并富有成效的,很受行业各厂欢迎。由于开展了行业活动,经常交流经验,互帮互学,不但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高,而且还增进了各厂之间的团结和友谊,使阀门行业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步调一致,携手并进,呈现出生气勃勃、日益兴旺的景象。

3.开展阀门产品“三化”工作

按照两次开封会议的精神和一机部重型通用局的意见,通用机械研究所在行业各厂的积极支持下又一次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阀门“三化”工作。“三化”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技术工作,对加速企业技术改造,提高阀门产品水平,是一个有效的措施。阀门“三化”工作组按照“四好”(好用、好造、好修和好配套)及“四统一”(型号、性能参数、连接及外形尺寸、标准件)的原则开展工作。主要工作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简化合并品种;二是制定和修订一批技术标准;三是产品选型定型。

首先进行了简化合并品种工作。在不影响原有使用要求和尽可能扩大使用范围的前提下,对其结构性能重叠或近似的产品进行了简化合并。通过简化合并后,闸阀截止阀节流阀、球阀、蝶阀、隔膜阀、旋塞阀和止回阀等8类阀门新系列共有196个品种,1205个规格,其中高、中压阀门121个品种,689个规格,低压阀门75个品种,518个规格。品种比原来减少40%,规格减少30%以上。

1972年8月—1973年3月,在北京进行了技术标准的起草工作。这项工作由18个阀门厂和两个研究所共25人参加,共计完成产品系列、型号编制方法、结构长度、结构要素和零件标准91项,其中结构要素和零件标准占90%以上,从而大大提高了零件互换性,使阀门产品标准化和通用化程度平均达到85%以上。1974年12月在石家庄召开了“三化”标准审查会,1976年2月经一机部批准正式实施。

1973年5月—1974年底,先后在北京、天津和上海等地组织了11个定型小组进行阀门产品定型设计工作,共完成了130个品种,787个规格的产品定型图样。在定型工作中,除对产品结构、工艺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外,还邀请了有关厂担任专机生产线设计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参加了方案的讨论和审查,使“三化”定型产品能够适应各阀门生产厂进行技术改造,大上专机生产线的要求。同时,“三化”定型也体现了近年来先进工艺和先进技术成果,力求体积小、重量轻,如锻钢阀门平均比原有产品减轻10%~15%。经“三化”定型后,阀门产品的“三化”程度大大提高了,产品零件的标准化和通用化程度过去只有40%,定型后平均超过80%。阀门产品三化定型工作的完成,为阀门生产厂进行技术改造创造了条件,把阀门产品技术水平提高了一大步。

为了加快三化定型图样的贯彻,在1974年阀门“三化”标准审查会上提出了“贯彻阀门‘三化’措施的建议”,1978年11月又在开封召开了高中压阀门统一图样工作会议,提出了高中压阀门统一图样具体贯彻办法和进度要求,后来大部分阀门生产厂都贯彻了“三化”图样,按统一图样生产。

4.技术攻关促进了科研事业发展

(1)科研队伍的发展和试验基地的建设 1969年底,通用机械研究所从北京搬迁到合肥,原有流阻试验装置被拆迁,科研工作受到很大影响。1971年科研人员陆续归队,阀门研究室人员又增加到30多人,并受部局委托组织技术攻关。建起了简易试验室,安装了流阻试验装置,又设计制造了比压、填料等试验机,开始进行阀门密封面和填料技术攻关。与此同时,国家投资269万元在通用机械研究所建设新的阀门试验基地。1979年新阀门试验室完工后,又补充了擦伤、转矩、寿命试验装置及必要的仪器、仪表,使阀门行业综合性研究测试基地初具规模。1971年一机部批准沈阳高中压阀门厂设立阀门研究所,下设设计、情报和试验三个专业组,有科技人员40多人。国家投资200多万元建立了使用面积为3300m2的阀门试验室,拥有水力试验系统、低温试验系统(-196℃)、擦伤试验机及2t/h试验锅炉(20MPa、570℃)和600MPa高压泵等设备。1972年上海阀门厂建成安全阀中间热态试验室,拥有超临界参数直流锅炉(5t/h、30MPa、600℃)高温高压试验装置、填料试验机和600MPa高压泵等试验设备。随着科技工作的开展,开封阀门研究所、北京阀门研究所、铁岭大口径阀门研究所、甘肃阀门研究所(1981年改名为兰州阀门研究所)、自贡阀门研究所、武汉阀门研究所、益都阀门研究所等一批厂办研究所也先后成立,开展试验研究工作和产品性能测试。上述阀门试验基地的建设和科研队伍的发展为当时阀门行业的技术攻关和试验研究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打下了良好基础。

(2)主要成果 1973年召开的开封会议制订了1973—1975年阀门行业技术攻关规划,提出了39个攻关项目。其中热加工8项,密封面16项,填料6项,电动装置1项,试验和性能测试6项,攻关的重点是解决阀门产品的“一短二漏”问题。以后又在哈尔滨焊接研究所和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确定专人进行组织和协调定期检查,两次召开高中压阀门基础件攻关工作会议,总结经验,互助交流,并制订了1976—1980年的基础件攻关计划。通过全行业的一致努力,技术攻关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促进了阀门行业科研事业的发展。其主要成果如下:

1)密封面攻关。密封面攻关旨在解决阀门内漏问题。当时密封面材料主要是20Cr13和12Cr18Ni9,硬度低、耐磨性差,阀门产品内漏问题严重,使用寿命短。沈阳阀门研究所、哈尔滨焊接研究所和哈尔滨锅炉厂组成三结合攻关小组,经过2年的努力,研制出一种新型铬锰系密封面堆焊材料(20Cr12Mo8),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耐擦伤性能好,使用寿命长,且无镍少铬,资源可立足于国内,经技术鉴定后很有推广价值。随后沈阳阀门研究所又与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合作研究成功了WF331铬锰喷焊材料。上海阀门厂把粉末等离子喷焊工艺应用于高中压阀门生产,进一步提高了密封面质量,1974年又改进了等离子喷焊焊接结构。哈尔滨焊接研究所和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长期致力于粉末等离子喷焊工艺研究,在铁基粉末制取和喷焊工艺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1973年开展的各种密封面材料的配对对比试验研究工作也获得了好的成果。1977年铁岭地区阀门厂研制成功等离子火焰喷涂新工艺,材料是镍包铝,在低压大口径阀门生产中得到了应用。上述这些攻关成果都已在全行业推广。例如:为了推广粉末等离子喷焊工艺,阀门行业先后召开三次现场经验交流会,部局主管部门还安排定点生产等离子喷焊设备和定点制造合金粉末,保证了这一先进工艺的顺利推广。(www.daowen.com)

2)填料攻关。填料攻关旨在解决阀门外漏问题,当时阀门填料主要是油浸石棉橡胶石棉,密封性能不佳,造成阀门外漏问题严重。1967年通用机械研究所组织外漏调查组,到部分化工厂、炼油厂和电厂进行调查,随后积极开展填料及阀杆防腐试验研究。1973年开封会议后,通用机械研究所和上海阀门厂、上海石棉制品厂共同合作,经过大量试验和现场工业性考核,研制成功使用温度为600℃的BSP-600波形填料。通用机械研究所还与上海阀门七厂共同研制了聚乙烯聚丙烯尼龙610、增强尼龙610和聚四氟乙烯的塑料成型填料,取得了一定成果,其中聚四氟乙烯成型填料已广泛推广使用。上海阀门厂和上海材料研究所还研制成功碳素纤维抗氧化体增强聚四氟乙烯(简称YBF)成型填料,密封性能很好,可以在较高温度和压力下使用。开封高压阀门厂、开封石棉制品厂和通用机械研究所合作研制出含缓冲剂的石棉填料。其他各厂在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的大力配合下,开展阀杆防腐处理试验研究,如阀杆气体碳化已在行业中推广采用。

3)产品性能测试和基础理论研究。在开展技术攻关的同时,阀门行业还大力开展了产品性能测试和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取得了不少成果。例如:上海阀门厂、沈阳阀门研究所和北京阀门研究所长期以来分别对安全阀、减压阀疏水阀进行全面性能测试,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料,指导了产品设计和生产。各厂还结合新产品的试制,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如开封高压阀门厂、上海阀门厂和自贡高压阀门厂在研制DN1000、PN100长输管线球阀时,对平板弹簧、启闭转矩、动作特性及密封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试验研究。不少行业厂为了提高阀门的使用寿命,建立了寿命试验装置,对各种阀门进行寿命试验。通用机械研究所、上海阀门厂和沈阳阀门研究所等建立了流阻、流量试验装置,对各类阀门的流阻、流量特性进行研究,测定了流阻和流量系数。通用机械研究所对密封面和填料密封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开封高压阀门厂对中高压、中小口径弹性理论测定和弹性闸板应力分布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高温(400℃)蒸汽介质下的闸板应力测定。

5.开展企业技术改造

1973年开封会议后,全行业开展了技术改造。当时阀门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工艺落后,铸造完全为手工造型,单件浇铸,冷加工普遍采用通用机床、通用夹具,从生产能力上看是“热小冷大”,很不平衡;二是各厂生产品种规格过度重复,从全国看数量很大,但分配各厂后,生产批量却很少,影响了生产能力的发挥。针对上述问题,一机部重型通用局提出了如下措施:将现有高中压阀门厂组织起来,统一规划,合理分工,扩大批量生产;采用先进工艺,建立生产流水线,在重点厂和毛坯协作厂的铸钢车间建立了4条铸钢毛坯生产线,在六个重点厂建立了10条零件冷加工生产线;共投资52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

1973年,国家计委批准了32个高中压阀门基建措施项目(其中大、中型项目2个),总投资为5200万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阀门行业规模最大的一次技术改造。本着花钱少、见效快和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原则,对现有基础较好的企业进行改造,填平补齐,充分挖掘生产能力,千方百计地增产高中压阀门。为使布局更合理,对处于生产能力较低省份的新洲阀门厂、常德阀门厂、临安阀门厂、三明化机厂、呼和浩特阀门厂和长春阀门厂等投资较多,并补充了一些较好的设备。局阀门小组,一抓到底,解决了不少技术改造中的具体问题,1973年、1975年两次组织调查,分赴各省、市落实基建措施项目和检查进度情况。

(1)热加工技术改造 在热加工技术改造中,推广采用了水玻璃潮壳模、流态砂、潮模及精密铸造等工艺。精密铸造可实现少屑甚至无屑加工,适用于闸板、填料压盖及小口径阀门的阀体、阀盖,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1969年,上海良工阀门厂首先把精密铸造工艺应用于阀门生产,对PN16、DN50闸阀阀体、阀盖和阀座等29个零件进行精密铸造,建立了精密铸造工段,年产量达200t,仅1972年一年就节约59t钢材,节省3万多工时。1972年,甘肃高中压阀门厂、铁岭地区阀门厂和瓦房店阀门厂等在铸造机械化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一些厂家采用了潮模、振动造型机,少数厂家建立了铸造生产线。1974年,苏州第二阀门厂在哈尔滨焊接研究所和上海机电设计院的大力配合下试制成功摩擦焊机,并用于阀门生产。摩擦焊这项新工艺在阀门行业得到了广泛推广。

(2)冷加工技术改造 在冷加工技术改造中,阀门行业采用了专用机床和生产线。早在1964年上海阀门七厂就自行设计制造了闸阀阀体履带式半自动生产线,它是阀门行业第一条低压阀门半自动生产线。随后上海阀门五厂于1966年设计制造了一条DN50~DN100低压截止阀阀体和阀盖半自动生产线。1969年苏州第二阀门厂自行设计制造了DN15~DN25锻钢阀阀体半自动生产线,按两班生产,该生产线年产5万t。对于阀体和阀盖加工,主要有组合机床、专用机床、半自动生产线和组合机床流水线4种形式。沈阳高中压阀门厂、上海阀门厂、北京阀门厂、大连高压阀门厂、铁岭地区阀门厂、广州阀门厂和昆明阀门厂都先后设计制造了阀体或阀盖半自动生产线。这些半自动生产线自动化程度较高,除人工装卸工件外,全部由电气液压元件控制,按一定节拍自动加工,工效很高,但由于对毛坯尺寸精度要求较高,电气及液压元件易出故障,调整和维修也耗费工时,加上生产需要一定的批量,因而大部分半自动生产线利用率不高。开封高压阀门厂和沈阳高中压阀门厂等按加工程序把几台组合机床联成组合机床流水线。还有许多厂家设计制造了阀体或阀盖组合机床,实现了多面一次车,多孔一次钻,提高工效许多倍,而且机动灵活,便于调整和维修,在阀门生产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各厂还制造了大量专用机床,如端面铣床、双面镗床、多头钻床、多头攻螺纹专用机床、阀体导向槽专用机床、阀盖耳部钻铣专用机床等。这些专用机床具有成本低、上马快等优点,可利用废旧机床改制,特别适于中小工厂。对于阀杆加工,采用了各种形式的专用机床,如自动铣方机、毛坯下料机、光杆面冷挤压机、平头打中心孔机等。对于阀瓣和阀板等零件的加工,出现了组合机床与各式各样的专用机床,工效高,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阀门密封面的研磨,广泛采用了振动研磨机、行星研磨机,其他零件的加工也采用了专用机床,同时在清洗、装配、试压和涂装等方面也进行了技术改造。

6.大力开发新品种,提高成套水平

为了满足石油、化工、电力、冶金和石油化工等大型成套装置的需要,阀门行业在技术改造的同时,还大力开发新产品,使阀门产品的配套水平又提高了一步。

(1)成套工程配套 1970年,甘肃高中压阀门厂为刘家峡化肥厂提供了所需配套阀门,共32个品种,69个规格的耐酸铸钢、锻钢阀。上海地区各阀门厂为15万t/年和30万t/年大型合成氨装置提供了成套阀门,如上海阀门厂为吴泾30万t/年合成氨制造了大口径高压球阀。1973年,上海良工阀门厂与吴泾化工厂共同设计制造了PN320、DN25~DN80的手动、电动平衡式截止阀。1975年12月,开封高压阀门厂试制成功了J947Y-320、DN100电动平衡式截止阀。

(2)为电站成套工程配套 1968年,上海阀门厂、上海良工阀门厂等为12.5万kW双水内冷发电机组试制配套高温高压阀门,主要产品有:使用温度为570℃的Z961Y-170V、DN225电动主蒸汽闸阀,Z960Y-40V、DN300电动闸阀及J61Y-170V、DN50的焊接连接截止阀等。这些阀门厂先后为全国各地12.5万kW发电机组提供了50多套阀门。通过调查和用户访问,上海阀门厂又进一步改进了主蒸汽闸阀的结构,把阀门内部通道改为不缩口形式,从而减少了流阻,可提高发电量。1974年,上海阀门厂、上海良工阀门厂等又为30万kW发电机组试制配套阀门,主要产品有:使用温度为570℃的Z961Y-170V、DN250和Z961Y-300、DN225、DN300电动闸阀。这些产品安装在江苏省望亭电厂第一号机组,后又为望亭电厂二号机组及河南省平顶山电厂等提供了配套阀门。30万kW发电机组配套阀门的试制成功,为以后60万kW发电机组和30万kW核电站配套阀门的研制积累了经验。

(3)为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和输送管线配套 随着石油天然气产业的发展,管线阀门成为一种专用阀门。1971年,沈阳高中压阀门厂承担了援越“525”和东北“八三”输油管线的阀门配套任务,试制成功了PN63、DN700的防爆电动闸阀,后又试制成功了电液驱动的平板闸阀。1974年,沈阳高中压阀门厂在四川召开抗硫阀门现场调查会,组织了23个单位参加抗硫阀的技术攻关,沈阳高中压阀门厂、自贡高压阀门厂、上海阀门厂和重庆阀门厂都试制成功了各种抗硫阀。1976年,上海良工阀门厂和重庆阀门厂都试制成功了防喷器配套用阀。同年,天津第二通用机械厂为格—拉管线设计制造了Q型防爆电动装置及清管用收发球装置。1974年12月,通用机械研究所在北京组织开封高压阀门厂、上海阀门厂和自贡高压阀门厂等进行川汉输气管线用大球阀设计。各单位齐心协力,解决了大型聚四氟乙烯密封圈、无油润滑轴承、大型球体加工及复合电镀、大型平板弹簧等技术难关。1978年,开封高压阀门厂、上海阀门厂和自贡高压阀门厂分别制造出PN80、DN1000的气-液和电-液联动大球阀,并通过技术鉴定,获全国科技大会成果奖,它标志着我国阀门行业的制造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4)为石油化工成套工程配套 20世纪70年代,石油化工迅速发展,促进了超高压、低温等阀门的发展。1971年,甘肃高中压阀门厂研制成功1万t/年高压聚乙烯装置用的PN2500~PN3200、DN3~DN20超高压阀门,解决了兰州化学工业公司的急需。同年,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组织甘肃高中压阀门厂和化工部设计院制定了PN2500超高压阀门管件和紧固件标准,1977年又组织甘肃高中压阀门厂、上海阀门厂、上海良工阀门厂和北京阀门厂进行了3万t/年和6万t/年高压聚乙烯装置用的超高压截止阀、止回阀及放空阀产品设计。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低温阀门需要量越来越大,如一套11.5万t/年乙烯装置就需要770台低温阀门。1969年,自贡高压阀门厂为二机部试制了PN160、DN32~DN50,使用温度为-196℃的超低温阀门。20世纪70年代,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在北京阀门厂组织低温阀门联合设计,后制定了低温阀门系列参数标准。1975年,上海阀门厂在上海材料研究所、杭州制氧机厂和上海中华冶金厂等单位的协助下,试制了使用温度为-120℃的低温安全阀、球阀和闸阀。同年,沈阳高中压阀门厂和大连高压阀门厂为11.5万t/年乙烯工程试制出一批使用温度为-46~-180℃的低温闸阀、截止阀和止回阀系列产品。甘肃高中压阀门厂在试制低温阀门产品时,开展了对用于-110℃的低温用新钢种06Mn2AlCuTi的试验研究。

(5)为核工业工程配套 20世纪60年代,一机部通用机械研究所等单位曾两次组织核工业阀门产品联合设计,满足了“801”和“09”工程配套需要。1970年,沈阳高中压阀门厂、上海阀门厂为某核工程试验成功全封闭式电动主闸阀和主安全阀,获一机部科技成果奖。西安高压阀门厂在中南钢铁研究所的配合下试制成功高温耐腐蚀核工业用阀。上海阀门厂和上海良工阀门厂都为上海“728”工程试制了核工业用高压截止阀等产品。上述军工用阀的试制和生产为后来建造90万kW核电站打下了良好基础。

(6)为航天工业配套 1968—1969年,北京阀门厂和七机部一院11所经过1年多的联合设计,为“705”工程项目研制了卫星推进剂用阀。北京阀门厂负责制造锻铝壳体、不锈钢蝶板的PN135、DN100、DN125蝶阀,经过精心设计、精心制造、认真检验和试验,于1969年底试制出两个规格各50台蝶阀产品,为“东方红”号卫星成功发射做出了贡献。

此外,高温阀门、波纹管阀门、真空阀门、衬里阀门、钛和钛合金的阀门、低压大口径阀门及驱动装置都有了很大发展。西安高压阀门厂研制出高温耐腐蚀核工业用阀。1978年,甘肃高中压阀门厂为满足七机部宇航风动试验的需要,试制了超高温高压高速(1200℃、PN160、20马赫)风动试验阀门,解决了密封面防护层等难题。沈阳第一阀门厂开发了各种形式的波纹管阀门。上海阀门二厂开发了高真空挡板阀、高真空蝶阀、高真空微调阀及超高真空插板阀等15个品种、57个规格的真空阀。上海阀门五厂开发了衬胶、衬塑料、衬陶瓷等材料的各种衬里阀,广泛用于石油、化工、化纤、冶金、电力等部门。上海阀门七厂开发了全塑料阀门。钛及钛合金具有密度小、耐腐蚀等优点,20世纪70年代开始从军用转向民用。1973年,沈阳高中压阀门厂在沈阳铸造研究所和抚顺铝厂的配合下,试制了PN16、DN50使用温度为200℃的铸造钛合金截止阀。1977年,西安高压阀门厂在宝鸡有色金属研究所的配合下,试制了DN50的J4IW-16FTi和Q4IW-16FTi的钛合金截止阀门和球阀,通过技术鉴定和现场使用后进行批量生产。随着冶金、电力工业的发展,低压大口径阀门品种发展很快。铁岭地区阀门厂、上海阀门六厂、武汉阀门厂和沙市阀门厂等都大力开发了低压大口径阀门,如铁岭地区阀门厂1971年为电站配套试制了DN2000电动蝶阀和DN2200液动蝶阀,沙市阀门厂为冶金配套试制了DN2200钢板焊接结构衬胶电动蝶阀。20世纪60年代后期,阀门电动装置发展很快。1968年,上海阀门三厂设计了FS30和FS50型阀门电动装置。1969年,天津第二通用机械厂在一机部通用机械研究所的配合下,试制出第一台适用于球阀、蝶阀和旋塞阀的Q型隔爆电动装置,并在北京东方红炼油厂使用。1976年,对转矩为600~5000N·m系列普通隔爆型电动装置进行更新换代。1978年,试制出TZ和TQ系列普通及三合一型同轴直连式电动装置,该电动装置具有隔爆、户外和防护结构,并采用了热继电器保护、缺相保护和短路保护机构。随着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上海阀门厂和上海良工阀门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颗卫星发射器的快速开关阀门,为中国宇航工程的顺利发展建立了功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