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旧中国阀门工业的发展与现状

旧中国阀门工业的发展与现状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鸦片战争以后,旧中国长期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工业基础十分薄弱,阀门工业尤为落后。沈阳成发铁工厂是在旧中国挣扎生存的一家阀门制造厂。抗战胜利后,又有利生五金厂、振兴工业社、金顺和五金厂和奇益五金厂等先后开业生产小型阀门,新中国成立后这些厂均并入重庆阀门厂。

旧中国阀门工业的发展与现状

鸦片战争以后,旧中国长期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工业基础十分薄弱,阀门工业尤为落后。19世纪后期,英、美等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买办向我国倾销各种阀门。当时阀门这个名称无人知道,商业俗名称作“凡尔”(Valve的译音)。“凡尔”的俗名成了我国世人皆知的代名字。英国制造的“眼镜”牌、“鸵鸟”牌及美国制造的“W”牌、“C”牌等进口“凡尔”充斥了我国市场。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国仍未摆脱这种完全依靠进口“凡尔”过日子的局面。

1.中国阀门工业的发源地——上海

在旧中国,上海是我国最早制造阀门的地区,1902年,位于上海虹口区武昌路的潘顺记铜作坊,开始用手工制造批量很少的茶壶龙头,茶壶龙头是一种铸铜旋塞,潘顺记铜作坊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阀门制造商。1919年,德大(盛记)五金厂(上海变速机械厂前身),由一台小型脚踏车床起家,开业生产小口径铜质旋塞、截止阀闸阀及消防龙头。1926年开始制造铸铁阀门,最大公称尺寸为NPS6(单位为in,NPS1=DN25.4)。在此期间,王英锠、大华、老德茂和茂旭等五金厂也先后开业制造阀门。随后,由于市场上对水暖用阀门需求量的增加,又有一批五金厂、铁工厂、翻砂(铸造)厂和机器厂陆续开业制造阀门。在上海虹口区中虹桥、外虹桥、大名路和长治路一带形成一个阀门制造群。当时在国内市场上畅销的有“马头”牌、“三8”牌、“三9”牌、“双钱”牌、“铁锚”牌、“鸡球”牌和“鹰球”牌等低压铸铜、铸铁阀门产品,主要用于建筑卫生设施的水暖用阀,也有少量的铸铁阀门用于轻纺工业部门。这些工厂规模都很小,工艺落后,厂房设备简陋,阀门产量很低,但却是中国阀门工业最早的发源地,后来上海市建筑五金同业公会成立后,这些阀门制造厂都纷纷入会,成为水道组成员。

2.两个规模较大的阀门制造厂

1930年初,上海慎和机器厂为自来水厂配套制造NPS12以下低压铸铁闸阀,1935年该厂与祥丰铁管厂、祥泰铁号股东合资筹建大新铁厂(上海自行车厂前身),1936年建成投产,有职工近百人,拥有进口的2.6丈(1丈≈3.33m)车床和起重设备,主要生产工矿配件、铸铁水管及铸铁阀门,其阀门公称尺寸为NPS6~NPS18,并能为自来水厂设计、供应成套阀门,产品远销南京、杭州和北京等地。1937年“八一三”日本侵略者占领上海后,该厂大部分厂房设备毁于日军炮火,次年增资复工,虽然也曾为上海闸北、南市水厂及英、法商水厂制造了NPS14~NPS36铸铁闸阀,但由于经济萧条、生意清淡、紧缩裁员,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仍未能恢复元气。(www.daowen.com)

1935年,由民族工商者李成海等五名股东合资在沈阳市南市区十二纬路筹建沈阳成发铁工厂(铁岭阀门厂前身),由三间民房、三台机床起家,开始从事机械修理并制造阀门。1939年迁厂到铁西区北二马路进行扩建,新建铸造、机加工两个大型厂房。到1945年,发展到拥有职工400人,主要产品是:大满式锅炉、铸铜阀门,公称尺寸为DN800以下地下铸铁闸阀。沈阳成发铁工厂是在旧中国挣扎生存的一家阀门制造厂。

3.大后方的阀门工业

抗战期间,上海等地不少企业内迁到大西南,于是大后方重庆等地企业猛增,工业开始发展。1943年重庆洪泰机器厂和华昌机器厂(两厂均为重庆阀门厂前身)开始修理和制造水暖零件及低压阀门,对发展大后方的战时生产及解决民用阀门起了很大作用。抗战胜利后,又有利生五金厂、振兴工业社、金顺和五金厂和奇益五金厂等先后开业生产小型阀门,新中国成立后这些厂均并入重庆阀门厂。

当时,上海的一些阀门制造商还先后到天津、南京和无锡等地建厂修理和制造阀门。北京、大连、长春、哈尔滨、鞍山青岛、武汉、福州和广州等地的一些五金厂、铁管厂、机器厂或造船厂也从事过修理和制造一些水暖建筑用阀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