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以前,压缩机专业活动的开展没有可依托的行业专业组织,随着国内形势的变化及对外实现开放政策,压缩机行业的形势发展很快,对压缩机行业专业工作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完全依靠单一形式的行业组织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压缩机制造业在通用机械工业局的领导下,先后成立了压缩机专业技术委员会、流体工程学会压缩机专业委员会、压缩机行业标准委员会等专业组织,主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探讨专业技术问题,进行标准审定工作,组织咨询服务,加强与国外联系等。同时,中国压缩机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也正式成立。这些专业组织在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为了适应机械工业改革的深入,有必要突破部门和地区的界限,加强对外联系,尽快把生产制造压缩机和压缩机配件的企业统一协调起来,1985年下半年开始筹备行业协会。1988年6月3日,国家机械委(原机械电子部)以“机械通〔1988〕046号”文件批准成立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压缩机分会,并于1988年11月1—3日在广西柳州市召开了成立大会。
1.压缩机专业技术委员会成立
压缩机专业技术委员会是机械部压缩机专业技术、技术政策咨询审议组织,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国内外发展形势,审议压缩机行业的科技发展方向、产品规划、技术标准、科研与生产基地建设、科研机构设置和体制改革等重大技术政策、技术措施;对国内外学术交流、出国考察等活动提出建议;评价压缩机专业的发明创造、技术革新成果、技术引进和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并讨论研究有关的重大技术问题等。
压缩机专业技术委员会于1979年成立并开展工作。通用机械工业局在1985年对压缩机专业技术委员会进行了调整,秘书单位为通用机械技术设计成套公司。同年4月,在无锡市召开了第三次会议,这次会议围绕着如何评价压缩机产品质量与水平,提高压缩机生产技术等有关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其内容涉及压缩机专业生产技术发展方向等一些重要问题,对行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学术交流活动的兴起
1980年以来,随着压缩机行业技术的发展,各企业迫切要求压缩机行业及情报网组织技术交流。根据机械工业市场调节和竞争中出现的新情况,为了促进压缩机学术交流,总结技术革新和科研成果,打破行业间技术封锁,压缩机技术情报网于1980年4月,在重庆市召开了压缩机技术讨论会,有关领导、科研单位、出版部门、高等院校、行业厂及用户共60个单位的8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按压缩机热动力计算程序、计算设计、无油润滑试验、噪声控制、管道振动、气阀寿命、制造工艺学等专题进行了讨论。这次讨论会回顾总结了我国压缩机技术发展的过程,为推动压缩机的技术交流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1980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恢复活动。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工程分会筹备过程中,1981年5月,流体工程分会的挂靠单位通用机械研究所在安徽蚌埠市组织召开了压缩机学术会议,这是一次跨行业、跨部门的学术交流活动,有来自全国共43个单位的78名代表出席。会议全面检阅了压缩机行业的科研成果和水平,正式成立了流体工程分会压缩机专业委员会,会后通用机械研究所出版了《1981年压缩机学术会议论文选编》。这次会议在行业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982年5月,中国机械工程分会流体工程分会成立大会及第一次学术年会在南京市举行。流体工程分会下设压缩机、风机、阀门与管道、泵密封和分离机械等6个专业委员会。
国内压缩机学术活动日益兴旺,与国外的压缩机学术交流也逐步开展,特别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起,我国开始向世界压缩机技术论坛迈进。1979年,西安交通大学派人出席了第十五届国际制冷大会,并发表有关环状阀升程的论文;1980年,在美国普渡压缩机技术讨论会上,又发表了有关环状吸气阀倾侧运动初步计算的论文,并应邀担任1982年普渡压缩机技术讨论会顾问委员会委员。1983年8月,在第十六届国际制冷大会上,西安交通大学代表中国发表了12篇论文(其中有两篇与英国合作发表),数量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这些活动都充分表明我国压缩机科技工作者在技术领域内的工作逐步受到国际的重视。
3.压缩机行业标准委员会
我国压缩机行业制定的TH 16—1959和TH 18—1959等标准,在统一排气量测定方法和发展动力用压缩机方面起了开拓性作用。随着压缩机制造业的发展壮大,品种不断增加,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压缩机的有关标准化工作发展很快。
1979年,我国正式参加了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压缩机、风动工具和气动机械技术委员会(ISO/TC-118)。1982年5月,通用机械研究所作为中方代表参加了ISO/TC-118委员会在捷克斯洛伐克哥特瓦尔德城召开的会议。1982年11月,机械部组织成立了容积式压缩机标准审查委员会,秘书单位为通用机械研究所。其主要任务和职责是:研究提出本专业标准化技术政策和发展方向的建议;负责组织和提出本专业国家标准和部(专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及相应的科研课题的长远规划、年度计划和建议;负责专业标准的审查和报批工作,是上级主管部门的助手机构。
4.中国压缩机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一般容积式压缩机的试验方法》标准在经过验证试验之后,1981年5月,通用机械工业局下文指示,由通用机械研究所首先组织排气量10m3/min的动力用压缩机按新试验方法进行性能集中统一测试工作,随后又逐步扩展到其他型号的压缩机。1985年底,已对190台(次)动力用、工艺用和船用等微型和100m3/min以下不同类型的活塞、螺杆、隔膜等压缩机进行了测试和技术诊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表现在:
1)按国际标准统一了测试方法,基本上摸清了压缩机的比功率和排气量水平,为产品质量评定提供了科学依据,测试结果说明,通过企业的努力压缩机产品质量大大提高。
2)促进了行业企业对压缩机产品的进一步改进提高,如潍坊生建机械厂、南京压缩机厂和西安压缩机厂的10m3/min动力用空气压缩机,通过测试明确了改进的方向,使比功率消耗减少了2%~5%。
为了进一步做好机电产品质量监督和产品论证、发放产品生产许可证等工作,有效地控制产品质量,同时加强产品的技术诊断工作,遵照国发〔1984〕114号文《国务院批转<机械工业部关于机械工业管理体制改革意见的报告>的通知》和《产品质量监督试行办法》中关于按产品类别设立国家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精神,国家从1984年起开始分批投资兴建或扩建各类产品的检测基地。1985年5月,机械部正式下达〔1985〕机通函字1015号文,决定在通用机械研究所成立中国压缩机等产品的质量检测中心。其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国家关于产品质量的方针、政策和法令,宣传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和产品质量分等规定;负责对创优、认证和生产许可证产品进行检测,并对产品质量进行仲裁检测,同时,开展测试研究工作,统一行业产品的检测方法;在需要的情况下,成立若干行业检测站和地方检测机构,负责对这些机构的业务指导和审查认可等。(www.daowen.com)
5.技术引进
1978年之后,我国的改革开放加快了压缩机行业的引进技术工作步伐,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在国内开发新产品,提高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沈阳气体压缩机厂、上海压缩机厂、北京第一通用机械厂、无锡压缩机厂、四川空气压缩机厂、南京压缩机厂、柳州空气压缩机厂、柳州第二空压机厂、蚌埠空气压缩机厂、蚌埠第二空压机厂、重庆气体压缩机厂、上海第二压缩机厂和天津第二空压机厂等单位成立了技术引进专门机构,从事引进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拟定引进方案。
1983年,南京压缩机厂与德国绍尔父子机器制造公司签订了船用空气压缩机许可证合同,以引进技术加速我国船用压缩机的发展。绍尔父子公司向南京压缩机厂提供船用空气压缩机的技术,使我国船用压缩机得到国际船级社的认可。这项合同内容包括风冷、水冷船用空气压缩机两大类,分低压、中压3个系列、25个品种,包括设计、制造、检验、测试、管理等技术。
天津第二空压机厂同阿特拉斯公司正式签约,引进排气量1.0m3/min以下的全无油润滑微型压缩机系列共7个规格产品的制造技术。
1983年11月,无锡压缩机厂引进了瑞典阿特拉斯公司固定式I系列GA608、GA708与移动式I系列XAS120、XAS160两个系列产品的全部加工、设计、制造、质量管理、生产控制等技术以及两台样机(固定式、移动式各一台)。同时,引进了两台英国2AC转子铣、三台日本加工中心、主机检测仪器等世界先进的螺杆机专用加工设备。
北京第一通用机械厂引进了芝加哥风动工具(CP)公司的单螺杆压缩机的设计制造技术。
沈阳气体压缩机厂与瑞士阿瑞克咨询工程公司签订了往复活塞无油润滑压缩机用填充聚四氟乙烯密封元件和非金属刮油环的设计制造技术转让合同,合同包括7种配方,分活塞环、支承环、填料环、刮油环4类、21个品种,可应用于排气压力为32MPa、缸径最大为1000mm、活塞杆直径可达130mm的压缩机所需的各种规格密封元件。
上海第二压缩机厂与美国Hydrovane公司合作引进了微型滑片压缩机制造技术,包括:13PU、23PU、33PU、43PU 4个品种的压缩机。1988年9月28日,Hydrovane公司对试制样机性能指标进行实测,符合该公司同类压缩机的技术性能,该厂开始进入批量生产。
1984年末,沈阳气体压缩机厂又引进了德国博尔其格(BORSIG)公司往复式气体压缩机专有技术,包括:设计、计算、制造、质量控制、装配、安装、维修和试验、验收的技术文件、图样、标准、程序、技术资料和人员培训。引进技术范围有7个基础系列、59个气缸系列。
1996年,沈阳气体压缩机厂再次从德国BORSIG公司引进了活塞力为800kN和1250kN的两个基本系列、两个派生系列的往复压缩机技术,以满足国内石化装置大型化的要求。
1995年,无锡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引进了日本神户制钢所20~35m3/min无油螺杆压缩机新技术。
在技术引进的同时,压缩机制造厂也引进了先进的机械加工设备,如上海压缩机厂的螺杆转子加工铣床、沈阳气体压缩机厂的阀簧卷簧机、上海气阀厂的阀片薄膜真空包装设备、重庆压缩机配件厂的阀片双端面磨床等,以从根本上改变压缩机工业制造水平低、工艺水平落后的局面。
6.行业活动
根据机械工业面临的新形势,遵照全国科学大会精神,压缩机制造业主要围绕着如何尽快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其内容包括开展技术、情报交流及企业管理经验的交流,建立技术情报跟踪协调会,了解国外市场动向;编辑、出版专业杂志、情报资料和情报网讯等。1983年,通用机械工业局根据压缩机行业科技情报网的工作成绩,授予其先进科技情报网的荣誉,对情报网所做的工作给予肯定和鼓励。
压缩机行业经多年发展,队伍逐年扩大,制造厂分布在大江南北,并和有关高等院校、研究所及用户建立了联系。为了便于领导和组织,1980年12月,在第十一次全国压缩机行业会议上,将整个行业划分为东北、华北、华东、西南、华南组五大区,使压缩机行业的组织工作更加得力。
有计划地开展以节能为中心的压缩机产品节能改造“一条龙”工作。对大中型动力用空压机主要进行了降低比功率、改带传动为直联、发展无基础井下用压缩机、提高易损件寿命四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西安压缩机厂、南京压缩机厂、潍坊生建机械厂生产的10m3/min空压机比功率达到4.9kW/(m3/min)左右,比老产品降低4%;无锡压缩机厂和江西气体压缩机厂通过对20m3/min空压机的改进,比功率达4.85kW/(m3/min)左右,与老产品相比,每台空压机年节电2.7万kW·h以上;蚌埠第二空压机厂生产的L12-100/7型空压机比功率也达到了4.86kW/(m3/min),每年节电15.3万kW·h;江西气体压缩机厂生产的20m3/min无基础空压机,用于煤矿开采可以缩短输气管道2km,每年可节电1.8万kW·h以上。对微小型空压机,主要是采用舌簧阀技术,降低主机比功率;减少由于电动机裕度过大而消耗的功率;进行自动控制、自动保护装置的研究,以提高整机可靠性等。上海第二压缩机厂、长春空压机厂的产品采用舌簧阀后,比功率降低17%左右。由于小空压机量大面广,节能效果十分可观。对石油化工用压缩机,通过提高易损件寿命,气阀寿命由几十个小时提高到4000h。沈阳气体压缩机厂生产的4M-36/320型氮氢气压缩机和上海压缩机厂生产的H8-36/320型氮氢气压缩机,通过提高主机效率,每吨氨耗电量降到877kW·h,与L3.3机型相比降低了70kW·h。通用机械技术设计成套公司和天津冷气机厂研制的螺杆负压压缩机,用于中原油田,每天回收轻油2.5~3.5t、液化气3.5~4.5t、天然气2000m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