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面临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风机工业的首要任务就是将旧中国曾经少量生产、安装和修理过小型风机,处于停产状态或倒闭边缘的几个工厂尽快恢复生产,然后有计划地扩大生产。
1.旧厂获得新生
1949—1957年期间,我国生产风机的企业只有沈阳鼓风机厂、上海鼓风机厂、重庆通用机器厂、上海通惠机器厂4个厂,企业的技术水平低,技术力量薄弱,设备条件差。在国家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对这几个旧厂进行了整顿和技术改造,边恢复边生产,扩大厂区面积,增加各种加工设备,扩大了生产规模,使风机产品的品种和产量都有了较快发展。
沈阳鼓风机厂在1949年1月由东北资源委员会中央机器公司沈阳制车厂改名为沈阳第一机器总厂第四分厂,同年6月,沈阳第一机器总厂撤销,独立为沈阳第四机器厂,直属东北人民政府重工业部机械工业管理局。1950年初,工厂改名为机械工业管理局第四机器厂。1952年国家投资170多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增加了厂区面积和各种设备。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承担了苏联援建哈尔滨亚麻厂所用通风机制造任务,按苏联图样制造了3个系列13个型号共103台通风机。同年,得到了苏联提供的苏联国标B1、B2、B3三套中低压扇风机技术资料,扩大了产品品种。1953年9月,第一机械工业部一局发文,将东北第四机器厂更名为“沈阳扇风机厂”,直属一机部一局领导,成为我国第一个由中央直属的风机专业制造厂。
上海鼓风机厂的前身是中国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新中国成立前,该公司的资金被转移至香港,留下了一部分人员自动组织起来维持。首先与华东工业部签订了第一个项目——为上海粮食公司提供粮食烘干机,其中配套风机是进口美国希洛柯的离心通风机。烘干机试制成功后,由于需求量很大,该公司就仿制了希洛柯离心通风机。随后,又制造了B122、B150、B200型通风机。1950年又参照外来资料,设计制造了3.6kW离心通风机,效率达到70%。从此,打开了设计制造通风机的局面。1955—1956年,上海市重工局又先后将林惠昌铁工厂、德庆机器厂、祥泰五金厂、华生机床厂等并入该公司,扩大了中国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规模。到1957年,该公司共生产了各种风机2286台,已能制造高炉离心鼓风机、焦炉离心鼓风机、350kW大型通风机。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上海市政府重机电工局于1957年7月正式批准公私合营中柴公司改名为上海鼓风机厂,并成为我国生产通风机、罗茨鼓风机和离心鼓风机、离心压缩机的专业风机厂。
重庆通用机器厂的前身顺昌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铁工厂在1950年1月开始恢复生产,1952年该厂实行了公私合营,改名为207厂,隶属于西南工业部,主要生产空气锤、叶氏鼓风机、离心通风机、细纱机及造纸机械等产品。1953年,重庆荣兴机器厂和重庆市上海机器厂铸工车间的一部分并入该厂,更名为重庆通用机器厂,隶属第一机械工业部领导。
上海通惠机器厂的前身是中国通惠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受国外的经济封锁,割断了中国通惠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过去的外贸关系。在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建设迫切需要各种类型的通风机和冷暖空调的情况下,该公司根据所掌握的有关国外技术资料,先后进行了离心通风机、阻气排水器、散热器的仿制。到1955年,该公司从一个单纯从事进口和装修业务的企业,转为生产散热器、阻气排水器为主,并小批量生产通风机的机器制造企业。1956年,工厂更名为公私合营中国通惠机器公司。
2.企业管理体制初步建立
1952年9月1日,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正式成立,设立了一局管理全国通用机械、石油化工设备等机器制造工业。这是我国风机工业管理体系建立的开端。
沈阳扇风机厂在部局的直接领导下,健全了生产、质量和技术管理机构,初步建立起正常工作秩序。为了提高设计、工艺和管理工作效率,开展了通风机产品的“三化”(通用化、系列化、标准化)工作。1954年新设计的7个系列、62个机号的离心通风机通用化系数达到89.5%,提高了设计、制造效率,节约了成本。
1954年4月,一机部部署了“以销定产,产销结合”政策,改进企业管理。沈阳扇风机厂在一机部一局的领导和东华财经学院的协助下,成为“多品种不定量成批生产”的典型企业。1955年在风机行业国有企业中推行了“以加强计划管理为中心,带动各方面的管理工作”方针,沈阳扇风机厂重组了生产与劳动组织,调整了生产线,扩大了产品零部件的批量生产,提高了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同时期公私合营企业如上海通惠机器厂等,也都学习国营企业的管理方法。
3.产品设计制造水平逐步提高
1949—1957年,我国风机工业经历了修配仿制、参照国外资料设计制造的两个阶段,逐步提高了自己的技术水平,到“一五”计划(1953—1957年)后期,已经开始向改进设计和自行设计的方向发展。产品规格由少到多,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率由小到大,效率由低到高。
1951年6月,中国柴油机公司技术人员参照有关资料,设计了一种离心式多叶型通风机,开创了该厂生产风机的历史。
1952年和1953年,沈阳第四机器厂依照苏联图样,先后制造了BTД型轴流通风机№3-7、Y型轴流通风机№12-20和MЦ型轴流通风机№2.5-10,以及B1、B2、B3型3个系列、29个规格的低压离心通风机。
1954—1955年制造了зBP、BIC、CTД-57、ЦB55等5种型式、37个机号的中低压离心通风机。(www.daowen.com)
1955年制造了Ц10-60、Ц9-55、Ц8-18、Ц8-23、Ц8-29等5个系列。
1957年,参考苏联Ц4-62型及其变型L4-62a型和L4-62b型3种空气动力学略图,设计制造了L4-62、L4-62a、L4-62b型3个系列中低压离心通风机,模型效率比过去同类风机效率有了显著提高。
在高压通风机方面,沈阳扇风机厂1954年初设计制造的H2型风机,用于每小时0.5~8.5t的三排风孔冲天化铁炉鼓风;BBД型是依据苏联图样制造的,用作排送含有尘埃的空气和冶炼炉鼓风。1956年又设计制造了8-18、8-23、9-27型3个系列高压离心通风机。
在锅炉鼓引风机方面,1955年沈阳扇风机厂根据苏联资料,设计了ЦКГИ型和ЦAГИ型鼓引风机系列。1957年又参照苏联图样,制造了Д10型引风机及BM40/730煤粉通风机。为了提高风机效率,1957年又根据苏联ЦAГЙ0.7—37气动略图,设计了9-37型锅炉鼓引风机系列,这是国产第二代锅炉鼓引风机。
在矿井通风机方面,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煤矿建设需用的大型矿井轴流通风机都是从苏联进口的。1953年,上海中国柴油机公司为铜雀山矿务局试制成功了叶轮直径为1.5m的双进气离心通风机,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生产的最大的一台通风机。1954年,沈阳扇风机厂参照苏联有关资料,设计了单级和双级、叶轮直径为500mm的2台BY型矿井轴流通风机模型,1955年完成了2BY№24样机的试制,并获得一次试车成功。BY型和2BY型形成两个系列产品后,满足了年产50万~100万t煤矿主扇用,开创了我国独立设计通风机的先例。
在罗茨鼓风机方面,上海鼓风机厂除了生产信利厂转产过来的罗茨鼓风机外,其前身中柴公司曾于1951年为青岛毛纺厂制造了6台流量为42m3/min的第一批罗茨鼓风机,解决了毛纺车间的降温和喷雾问题。1956年生产了20台罗茨鼓风机,经香港转销日本,创造了国产风机首销国外的先例。重庆通用机器厂除了生产叶氏鼓风机外,1955年也生产了流量为42.7m3/min和84m3/min的罗茨鼓风机。
离心鼓风机和离心压缩机是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发展的。1954年,上海中柴公司为了满足上海第三钢铁厂的急需,在技术和设备都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制造出了第一台流量为200m3/min的4级离心鼓风机。1957年9月和12月,沈阳扇风机厂首次试制成功两种结构复杂、精度要求较高的D1100-13型煤气离心鼓风机和D200-31型煤气离心鼓风机,这对只具备一般通风机生产条件的企业来说,是风机制造技术上的一个飞跃。
透平压缩机设计与制造技术要求很高,难度很大。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上海汽轮机厂首先制造成功了国产透平压缩机。当时制造的透平压缩机有两种:一种是供制氧装置压缩和输送空气用的K350-61型(后改名DA350-61);另一种是供制造硝酸用压缩气体的DA480-41型。
4.风机产品产量连年增长
随着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的发展,风机的需求量和国产的风机品种、规格和产量也连年大幅度上升。据统计,在“一五”期间,1952年我国风机行业的产量为288台,1957年达12673台,为1952年的44倍;1952年全国风机制造厂的固定资产为776万元,1957年达1534万元,为1952年的2倍;1952年的工业总产值为405万元,1957年达2084万元,为1952年的5.2倍。
5.西安热工研究院风机专业的创建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其前身先后为水电部技术改进局、水电部电力科学研究院、水电部热工研究所/院、国电热工研究院)于1956年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组建风机专业,开展电站锅炉风机改造工作,至1957年西安热工院风机专业开始起步。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还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站风机,在电厂中使用的风机均是引进或仿造国外的离心风机,其中绝大多数是来自苏联的产品。西安热工院风机专业的建立为我国电站风机发展打下了基础。
6.风机行业组织的诞生
到“一五”末,全国专业风机制造厂还只有沈阳扇风机厂、上海鼓风机厂、上海通惠机器厂、重庆通用机器厂4个。1957年3月,在一机部一局的关怀与支持下,4个厂的10名代表在上海举行了风机行业协商会,也是风机行业的第一次行业组织会议,组织名称确定为“全国风机行业”,推选了沈阳扇风机厂为行业组长厂,负责行业活动的日常工作。风机行业工作在促进本行业技术进步、信息沟通、联合设计、推广产品“三化”、组织成套和科技攻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