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后,水泵行业为适应“四化”要求,致力于改进质量、发展品种、提高产品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工作,积极开展了产品的更新改造、升级创优、质量考核和技术改造等。为使标准工作适应和促进水泵行业的技术进步,加强了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实施,特别是加强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工作。截至1984年工业泵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局批企业标准明细见表2-13。
1.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情况
在制定、修订标准的工作中,积极地采用了一批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例如:已颁布的国家标准GB 3216—1982《离心泵、混流泵、轴流泵和旋涡泵试验方法》是等效采用了ISO 3555和ISO 2548《离心泵、混流泵和轴流泵验收试验规范B级、C级》的内容。GB 3214—1982《水泵流量的测定方法》主要是采用了ISO 5167和ISO 1438的内容。GB 3215—1982《炼厂、化工及石油化工流程用离心泵通用技术条件》主要是采用了ISO/DIS 5199《离心泵技术条件Ⅱ类》及API 1610《一般炼厂用离心泵》的内容。又如在制定、修订的国家标准、部标准和局批企业标准时,有关轴向吸入离心泵的三项标准分别等效采用了ISO 2858、ISO 3009、ISO 3661的内容,《单级单吸耐腐蚀离心泵技术条件》等效采用ISO/DIS 5199的内容,《离心泵、混流泵和轴流泵汽蚀余量》等效采用美国水力学会的《离心泵、混流泵和轴流泵》标准中的有关内容,《铸件尺寸公差》等效采用ISO/DIN 8062《铸件尺寸公差体系》的内容。
表2-10 泵行业编写出版的刊物
表2-11 泵行业编写出版的译文
(续)
表2-12 泵行业编写出版的手册与专著
(续)
表2-13 工业泵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局批企业标准明细(截至1984年)
(续)
2.标准的实施情况(www.daowen.com)
从1979年部科技工作会议以来,水泵行业贯彻国际标准方面,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研制“国际标准单级泵” 从1979年起组织行业厂按ISO 2858、ISO3069、ISO 3661轴向吸入离心泵的三项国际标准所规定的参数和尺寸开发新产品。1981年完成7种水力模型的样机研制和试验任务,1982年完成通标件联合设计,1983年5月完成全系列产品设计会审。1983年底完成29个单级离心水泵的试制任务,1984年8月召开产品定型会,10月向行业推广已定型的22种产品。1984年底完成29个单级耐腐蚀离心泵的试制任务。
(2)组织联合攻关 针对产品质量和水平存在的问题,从1979年以来分别组织有关行业厂进行双吸泵、多级泵和深井泵的联合攻关。对S型双吸泵,继1980年鉴定11种产品以后,1983年8月又完成6种泵的集中试验。对多级泵,于1983年9月完成第一批产品集中试验的任务。对深井泵,继续统一传动部分,于1982年完成10种水力模型集中试验任务。多级泵和深井泵在完成水力模型试验基础,于1984年4月分别完成统一整图工作。
(3)进行测试设备改造 自1982年正式颁布国家标准GB 3214—1982、GB 3216—1982以来,1983年举办两次国家标准的宣讲班。沈阳水泵研究所和水泵行业厂对现有测试设备进行了改造,达到了国际标准所规定的试验精度。
(4)改进产品质量考核方法 为进一步改进泵类产品质量考核工作,促使产品质量的提高,1983年5月水泵行业制定了《泵类产品质量考核办法补充规定(试行)》,除过去已有的考核项目外,主要增加可靠性、性能保持性、振动、噪声、清洁度和漏油漏水等6项考核和考查项目。这项工作先在部分行业厂中进行了试行。
(5)产品升级创优 产品升级创优也是贯彻与采用国际标准的一个有效途径,创优产品必须是符合标准的泵,严格执行先进标准就能不断提高工业泵产品的水平。行业组织制定了创优产品的有关规定,开展了相关的产品升级创优活动。
3.加入“国际标准化组织”和成立“离心泵标准审査委员会”
1978年9月中国加入“国际标准化组织”,成为ISO的正式成员团体。国家标准总局确定沈阳水泵研究所为与ISO/TC115泵技术委员会对口的国内归口单位,中国在TC115中的活动身份为观察员。
1980年12月在沈阳成立“离心泵标准审查委员会”,制定了《离心泵标准审查委员会工作条例》,委员会由19名委员组成。
这个阶段工业泵的产品水平从注重外在质量向提升内在质量发展,通过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工作,使我国工业泵的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