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的含义
市场既是一个商品经济的范畴,同时也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随着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市场的概念由狭义发展到广义。
市场是社会分工和生产社会化的产物,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社会分工和生产的社会化,产生了以交换为根本特征的商品经济,也就产生了市场这一概念。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的含义不断发展变化。“市场”最初的含义是指商品交易的场所,“市”就是买卖,“场”就是场所,“市场”即买者和卖者从事商品交换活动的场所。如我国古代对市场的解释,认为“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因此,狭义的市场是指商品交易的场所,把一定时间、一定地点进行商品交易活动的地区称为市场。
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专业化、社会化生产方式导致交换活动越来越普遍,生产者与卖者明显地分离开来,商品流通成为实现商品交换活动的必要环节,中间商及其众多相关机构应运而生,就将生产者和中间商及其相关机构合称为卖方,将购买者称为买方。同时,市场上差异化的产品和差异化的需求日益增加,交换活动表现为时间上的频繁性、空间上的广泛性、方式上的多样性等特点,环节的增加和市场主体分化使市场上的交换关系复杂化,市场不仅仅是一个商品交换场所,买卖双方间形成了一定的作用机制和相互依存的关系体系,这样就形成了广义的市场概念:市场指所有卖方和买方实现商品让渡的交换关系的总和。
(二)畜产品市场的产生与发展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市场是由产品市场、劳务市场、要素市场等组成的统一体,最早出现的市场是农产品市场。农产品市场是产品市场中的子市场之一,广义的农产品市场又可分为农(种植业)产品市场、林产品市场、畜产品市场和水产品市场几类。畜产品市场既是农产品市场的子市场之一,又是畜产品买方和卖方实现商品让渡交换关系的总和。
农产品市场产生于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则产生于人类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马克思指出,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劳动者食有所余是社会分工产生的初始原因。在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产生之前,人类靠采集和狩猎为生,这种自然分工,劳动生产率低下,极少有剩余产品。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游牧部落从其余的人群中分离出来,一般认为这一过程发生于原始社会中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之后,产品更加丰富,促进了商品交换,畜产品市场越来越成为农产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上所述,畜产品市场是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在此基础之上,畜产品市场的发展还受下述主要因素影响。
1.人口
民间自发形成畜产品市场的重要原因是人口的增长,人口增长带来对畜产品需求的增加,自然形成畜产品市场,如集市。
2.政治(www.daowen.com)
在地方政治中心,由于政治、经济活动的需要,如诉讼、纳税等,人们频繁汇集在一起,逐渐形成了畜产品交易的场所;此外,还有地方政府为了繁荣地方经济建立的畜产品交易市场。
3.宗教
由于宗教的原因人们习惯于在一地集会,久之约定俗成,逐渐发展为畜产品交易场所,如庙会。
4.城市
城市由集市或工业中心等发展而来,城市形成后,成为畜产品消费地市场的主要载体。
5.物流设施
最重要的物流设施是交通运输设施,它是畜产品市场空间范围扩大的基本条件,其他如仓储、冷藏和加工设施等。
6.经济和金融
经济和金融发达程度是畜产品市场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现代畜产品市场形式离不开经济体系和金融体系的支撑,在发达的经济体系中,市场体系较为完善,资金融通便捷,信息较为充分,成为畜产品市场不断发展的重要条件。如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等,都与经济和金融体系的支撑密切相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