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构建五级责任制,探析中国式减贫经验

构建五级责任制,探析中国式减贫经验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纵观现代人类成体制、有组织的减贫实践,与贫困做斗争的平台一般是以“国家”为载体,贫困治理是国家治理或治国理政的题中之义。在2015年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当谈到中国式减贫经验时,习近平总书记首先指出的即是,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一起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治理格局。

构建五级责任制,探析中国式减贫经验

纵观现代人类成体制、有组织的减贫实践,与贫困做斗争的平台一般是以“国家”为载体,贫困治理是国家治理或治国理政的题中之义。人类追求公平、合理、正义的观念是减少贫富差距,使生存权、发展权建立在有尊严的人权的基础之上。一国的政治体制如何承担减贫责任,直接成为一国内部和国际社会评价其执政合法性的重要标准。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社会主义对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目标追求,以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能力,能够凝聚全党全社会的最广泛力量,均体现为中国贫困治理伟大实践中最核心的政治制度优势。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理念,丰富了怎样从组织力、政治定力、社区治理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与脱贫攻坚关系上,不断深化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思想内容。

如果说自上而下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是回应过往政府主导扶贫实际运行过程中表征出来的一些体制机制缺陷的根本性制度自觉的话,顶层设计思想、理念的前沿性和科学性,即是首要的破冰之锤。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的思想穿透性与政治立场的内嵌,具有领航意义。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重要理念以来,我国顶层设计中将这一理念从制度顶层到村庄末端的体系化创新,特别是在顶层设计完成之后,如何向“最后一公里”推进做实的扎根性思想,包含贫困治理获得可持续减贫发展的深层底蕴,也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基础。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正定县考察时指出:“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十分重要,只要每个基层党组织和每个共产党员都有强烈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都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党就会很有力量,我们国家就会很有力量,我们人民就会很有力量,党的执政基础就能坚如磐石。”

在2015年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当谈到中国式减贫经验时,习近平总书记首先指出的即是,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一起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治理格局。(www.daowen.com)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召开的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指出,选派扶贫工作队是加强基层扶贫工作的有效组织措施,要做到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工作队和驻村干部要一心扑在扶贫开发工作上,有效发挥作用。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指出,解决深度贫困问题,加强组织领导是保证。尤其要加强工作第一线的组织领导。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选好一把手、配强领导班子,特别是要下决心解决软弱涣散基层班子的问题,发挥好村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厦需要四梁八柱来支撑,党是贯穿其中的总的骨架,党中央是顶梁柱。同时,基础非常重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基层就是党支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必须夯实基层。

在参加山东团的讨论中,讲到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

围绕党中央实施新时期脱贫攻坚战略,中央各部委陆续出台1000多份文件提供顶层的制度及政策支持。从中央部委到乡镇的党政机关、企事业机构和团体也派出77.5万人的驻村工作队、19.5万名第一书记,加强“最后一公里”的人力和组织保障工作。近年来,山东省、市、县三级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立足内涵式创新和外延性拓展,形成了具有体系化鲜明特色的山东经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