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探索扶贫与扶志、扶智创新模式

探索扶贫与扶志、扶智创新模式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山东乃孔孟之乡,素有注重心智教育之传统,在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方面具有良好社会基础,积累了重要经验。基于山东省的实践与探索,得出以下对于加强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提升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四点启示。

探索扶贫与扶志、扶智创新模式

山东乃孔孟之乡,素有注重心智教育之传统,在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方面具有良好社会基础,积累了重要经验。

1.聚焦贫困人口致贫原因、资源禀赋和脱贫需求,提升了精神扶贫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一项政策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在对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精准把握的基础上进行。只有精准把脉,才能精准施策,进而实现政策的精准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山东省在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领域所开展的成功探索有:(1)针对半数以上的贫困人口具有一定劳动能力、就业愿望较强烈但是存在文化程度低、缺技术、年龄偏大、因病因残致贫较普遍、家庭养育负担重等状况,大力开展“扶贫车间”就业脱贫模式,并针对贫困村贫困户差异化的资源禀赋和脱贫需求,推行“一户一案”“一村一品”“一人一岗”脱贫攻坚工程,提升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2)针对上述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以及贫困村电商发展基础较好、返乡创业人员较多的状况,深入实施“互联网+精准扶贫”战略,探索电商扶贫模式,实现贫困人口就近就业,调动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3)针对贫困人口中老年人占比较高、因老致贫现象较普遍等现状,倡导孝善文化,设立孝善基金,实施孝善扶贫。

2.充分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资源,为精神扶贫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从政策指向和实践导向上看,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或精神贫困和精神扶贫最终要回归到精神和文化层面,应当运用精神和文化的方式、路径和手段进行应对。山东省在这个层面开展的探索有:(1)从党建扶贫的角度,传承革命老区的革命传统和红色文化,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红色引擎”,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提升贫困人口的精神和心理状态。(2)立足于孔孟之乡和儒家文化发源地的地域优势,弘扬“孝文化”,将孝德文化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实施“孝诚爱仁”工程,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好儿女等评选活动,成立养老理事会,设立孝善基金,树立孝善养老社会风尚。

3.运用多元化、综合性的方案,较好应对文化贫困和贫困代际传递。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或精神扶贫所牵涉的贫困生成、发展与延续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一种方案和手段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需要深度、全面挖掘文化贫困和贫困代际传递背后的内在机理,并将其转化成政策方案。山东省的探索有:(1)根据贫困户的技能需求和培训意愿等,开展免费技能培训,提升致富技能,培育致富能手,实施典型示范带动活动。(2)通过对患病贫困人口全部实行“两免两减半”政策、“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和全部购买“扶贫特惠保险”,集中救治患大病贫困人口以及免费救治贫困白内障和血友病患者,实施健康扶贫,保障贫困人口的身体健康。(3)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实行资助全覆盖政策,并构建贫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实施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4.以组织再造和创新为依托,重建贫困人口与乡村社会之间的社会联结。精神贫困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社会性贫困,是剧烈的社会转型和变迁导致贫困人口的被剥夺感、被抛弃感、挫折感和自卑感等多种心态杂糅的结果,其重要原因在于处于快速的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贫困人口与现代性的社会、市场出现了较明显的断裂与失联,其弱势地位和处境在一段时间的累积下会逐渐转化成一种负面的心理状态和精神气质。在应对精神贫困和文化贫困的策略中,通过组织再造和创新,重建贫困人口与乡村社会之间的社会联结是一条可行途径。山东省的探索有:(1)以党建扶贫、干部队伍建设、定点帮扶等为依托,配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激发基层党组织、驻村干部、第一书记的执行和动员能力,发挥基层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的领导和带头作用,使之成为带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领路人。(2)借助于扶贫理事会、农民合作社、红白理事会以及其他文化类村庄组织等,将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组织起来,调动贫困人口的生活积极性和脱贫致富主动性,实现贫困人口与其他村民、乡村社会体系之间的有效社会联结,重建村落共同体,提升贫困人口的社区认同感。

基于山东省的实践与探索,得出以下对于加强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提升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四点启示。(www.daowen.com)

1.发挥脱贫致富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其一,将有代表性的脱贫致富农户和个人树立为典型,将其脱贫故事、脱贫精神撰写成生动的故事,以宣传画册或短纪录片的方式进行大力宣传,发挥其典型示范作用。其二,为脱贫致富典型建立宣讲平台,促进脱贫致富典型与贫困户、贫困个体的深度沟通,激发贫困户的致富意愿和内生动力,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提供思想和精神引领。

2.提升新型组织文化在社区的影响力。发挥基层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的领导和牵头作用,充分利用老年协会妇女协会、农民合作社、红白理事会等各类村民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多样化、有内涵的集体活动。通过有效组织村民,让这些组织的文化和价值观念逐渐在村民心中生根发芽,促进村庄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现代化变迁。

3.培养一批有志愿精神的社区工作队伍。从队伍设置上,可以在每个贫困村设置一个社区社会工作岗位,面向社会(重点是城镇退休教师、医生、科技人员和文化艺术工作者)公开招聘带有志愿属性的社会工作者,国家财政给予生活补贴和一定的社会福利,并构建社区社工支持体系。社区社工的具体职责包括:了解村庄历史和传统;摸清每个农户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把握社区内在权威结构及主导性价值取向;围绕改变社区陈规陋习和落后价值观念提出具体干预方案;申请财政资金或争取社会捐赠资金执行社区工作具体方案;根据工作进展和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完善社区工作方法和具体项目。

4.实现贫困社区、社会组织与社会工作者合力助推精准脱贫。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将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社会组织获取社会资源,辅助贫困地区社区建设,搭建好实施平台,并利用好社会组织在联合、调动社会资源上的优势,运用专业方法满足贫困人口的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