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国际社会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最大误读或曲解,是认为“一带一路”是所谓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认为中国将本国的资金和技术送到有迫切需要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投资和产能的输出,是为了使这些国家成为中国抗衡美国的力量,甚至认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用于对抗美国主导的世界银行的,“一带一路”倡议整体则用来对抗由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
事实上,“一带一路”倡议与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有着本质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两点:第一,根本目的不同;美国“马歇尔计划”的目的为通过控制欧洲,借力对抗苏联,确立自己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一带一路”倡议的目的则是考虑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利益,通过落实“五通”,创造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第二,参与方式及参与国所处地位不同;“马歇尔计划”中美国处于主导地位,参与国处于附属地位,美国对欧洲国家的援助是建立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上的,且在签订过程中还有针对性地将一些国家排除在外,而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中国并不寻求主导权,而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实现参与国平等对话、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目标。
其次,有观点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质是为中国输出过剩产能。认为“一带一路”意在开辟新的海外市场,扩大中国国内过剩产能出口。实际上,中国企业想要在投标中得到海外项目建设的承包权,也必须要按照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进行国际招投标,一切按公平竞争的原则执行,并不会享受特殊待遇。中国企业若投标成功,也恰恰证明中国提供的是优质富余产能,而非输出落后过剩产能。(www.daowen.com)
最后,有一些西方媒体别有用心地认为“一带一路”有深层的地缘政治动机,目的为中国实现海上霸权主义。认为中国面对南海的不稳定因素和敌对方的不断增加,意图通过“一带一路”提升本国的海军实力,遏制美国的影响力,主导亚洲海上交通要道,进而主导亚洲秩序。事实上,中国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逐渐承担起大国责任,关于“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国恰恰旨在使国家在能力范围内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为人类的和平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而非西方媒体所攻击的是获得海上霸权。
除了上述三种最受关注的误读或曲解外,还存在一些这样的错误观点,如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在推进新殖民主义,目的为攫取相关国家资源;“一带一路”主要面向发展中国家,并推断中国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会不顾企业社会责任对相关国家的环境和社会造成不利影响等。以上的错误观点显然是由于受西方的传统“国强必霸”的历史惯性思维的影响,其与“一带一路”倡议均衡互惠、共同发展的宗旨根本相悖,属于无稽之谈。但不可否认这些观点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些国家对于“一带一路”的看法甚至做法,因此中国还要在国家层面使用更多的外交智慧和技巧化解一些国家的误会,应对挑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