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日本提出自贸区战略,与主要贸易伙伴积极建立巨型自贸区,不断推进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谈判,着力构造高标准的经贸规则体系。
1. 积极推进高水平的自贸区建设
日本曾被认为是发达国家中最不开放的经济体,国内的贸易和投资壁垒以及对国内农业的高度保护是阻碍日本参与自贸区谈判的主要障碍。面对席卷全球的自贸区建设浪潮,以“贸易立国”战略为指导的日本为了争夺更多市场,不断提高开放水平。2010年日本出台《关于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基本政策》,明确指出,要与世界主要贸易国推进毫不逊色于世界潮流的高水平的自贸区协定。[3]
日本目前签订的区域贸易协定均为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与传统的FTA相比,日本倡导的EPA除削减关税外,还涉及投资规则、知识产权保护、港口通关标准化、人员交流规则等多项制度安排,开放深度高于FTA。而且,日本将包括敏感产品在内的所有产品都作为自贸区的谈判对象。为此,日本加入了《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关系协定》,在美国退出后又推动CPTPP达成。CPTPP不仅维持了高水平的自由化水平,国有企业、竞争政策、劳工、环境等领域的规则标准仍然保持不变。各方仅冻结22个项目,并且约定美国重返后冻结项目将恢复生效。日本也有意向在今后的自贸区谈判中均向TPP看齐。此外,在世界贸易组织(WTO)中,日本还参与了《环境产品协定》(EGA)、《国际服务贸易协定》(TISA)等诸边谈判,与区域层面的自贸区谈判相呼应,共同推进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建立。
2. 亚太地区居于自贸区战略的优先次序
FTA/EPA谈判是一个复杂的技术活,需要投入专业的大量的谈判团队,分出轻重缓急,逐个推进,所以应该列明优先次序。早期,日本的自贸区战略重心是在东亚地区。2002年在日本外务省发布的《日本的FTA战略》中,将谈判对象国的选择标准定为经济、地理、政治外交、可能性、时间等5个方面。因此,东亚地区成为日本自贸区战略的首选和重心,应包括东盟、日本、韩国、中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等16国。2004年12月,日本政府在《关于今后推进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基本方针》中提到要把FTA作为构筑东亚共同体的一个阶段来推进。[4] 2010年,日本加入TPP谈判,代表其自贸区战略的优先次序发生了变化。(www.daowen.com)
目前,日本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的优先次序是:亚太先行,欧盟跟进,东亚居后。因为,对于日本政府来说,最重要的事是配合美国的发展战略,维护与美国的同盟关系,考虑到与中国、韩国等国的政治安全冲突,把东亚合作也就是中日韩自贸区和RCEP谈判放在较靠后位置,投入的谈判资源也很少,这也是东亚中日韩自贸区和RCEP谈判进展迟缓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CPTPP谈判的完成,日本开始将区域合作的重点转向亚洲,集中“优势兵力”进行中日韩自贸区和RCEP谈判。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日本积极运筹恢复中日韩领导人会议。
3. 构建面向全球的巨型自由贸易区
为了争夺国际贸易新规则的制定权,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抱团取暖”,通过构建像TPP和TTIP这样的巨型自贸协定,维护全球经济与贸易的主导权,日本也积极响应。2013年6月日本在《日本再兴战略》中提出:“到2018年,将国际贸易额中与FTA缔约国之间的贸易比率从目前的19%提至70%”,标志着日本FTA战略重心转向建立面向全球的巨型自由贸易协定。
日本签署了CPTPP,陆续与印度、澳大利亚和蒙古国签订了EPA,并把EPA谈判对象扩展到东北亚、大洋洲、南亚、欧洲和中东地区,并且参与中日韩FTA和RCEP谈判。日本政府计划在5年后通过这些FTA战略举措,超过韩国的贸易自由化水平,实现日本企业全球利益最大化。如果完成所有在谈FTA,按照日本财务省的统计,与自贸伙伴的贸易额所占比重将达到日本对外贸易总额的85%。[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