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挑战

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挑战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亚太地区复杂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网络也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另外,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意大利面条碗”效应还会降低企业利用FTA的效率。事实表明,现行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即大量的双边FTA未能吸引企业利用其优惠,也没有促进提高亚太区域内部贸易比例,阻碍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化。

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挑战

亚太地区复杂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网络也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

第一,亚太FTA碎片化、“意大利面碗”效应显现。

虽然亚太地区是世界上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最活跃的地方,贸易和投资协定数量呈指数极增长,但是碎片化的区域合作安排无序低效、相互掣肘,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效率

亚太生产网络的不断延伸也促使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呈现网络化,各种层次和形式的区域贸易协定交织在一起,不同的关税优惠幅度、不同的降税安排,尤其是不同的原产地规则使得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深陷“意大利面条碗”效应,企业生产成本增加,进一步破坏了亚太生产网络的扩展和延伸。例如,EPA/FTA允许合约国的商品使用特惠关税率,因此为了避免迂回贸易(roundabout trade,由第三国生产的商品通过合约国进行贸易,以适用特惠关税),必须运用原产地原则。

图4.3 亚洲FTA多重原产地原则给企业带来的负担(受影响企业所占百分比

资料来源:KAWAI M,WIGNARAJA G. Asia’s Free Trade Agreements: How is Business Responding? [M]. UK:Edward Elgar Press,2011.

2011年亚洲开发银行(ADB)对企业调查结果显示(见图4.3),平均有20% 的企业认为多重原产地规则显著增加了企业成本。其中,多重原产地规则对新加坡企业影响最大,38%的企业认为多重原产地规则增加了企业成本。各国由于FTA战略、产业结构和产业支持政策的不同导致亚洲各国企业对原产地规则的感受不同。另外,多重原产地规则对大型企业的影响要大于中小型企业。因为企业规模越大,它的出口市场就会越多,企业计划也会随着FTA的变化而改变,而企业规模越小,出口市场较单一,它涉及的FTA更少。

另外,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意大利面条碗”效应还会降低企业利用FTA的效率。例如,亚洲开发银行2011年对825家企业的调查中(见图4.4),只有28.4%的企业利用了FTA,53.2%的企业计划利用FTA。事实表明,现行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即大量的双边FTA未能吸引企业利用其优惠,也没有促进提高亚太区域内部贸易比例,阻碍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化。(www.daowen.com)

图4.4 亚洲企业FTA利用率

资料来源:KAWAI M,WIGNARAJA G. Asia’s Free Trade Agreements: How is Business Responding? [M]. UK:Edward Elgar Press,2011.

第二,合作松散、缺乏有力的制度约束。

亚太地区虽然存在众多的FTA,但目前覆盖最广,包涵了亚洲和太平洋沿岸大部分国家的经济合作组织,仅有亚太经合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而APEC却以区域论坛形式存在,具有开放、自愿和松散的性质,没有组织首脑和常设机构,对成员的约束力很小。东盟一体化程度相对较高,但是合作内容仍仅停留在简单的经贸方面,与欧盟一体化程度相差甚远。正在筹建中的TPP/CPTPP虽然是全方面、高标准的,但并不适合区内所有的国家,RCEP考虑到了成员的差异性,却仍实行开放、自愿的原则。总之,亚太地区合作的制度性保障有待发展。

第三,经济合作理念模糊、政治诉求凸显。

由于区域内各国之间经济关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许多亚太区域内FTA安排成为一种政治对抗工具[6]。一方面,多数国家参与FTA实行的是远交近攻的安排,如新加坡—美国FTA、韩国—美国FTA,明显将政治利益捆绑在FTA中,通过自由贸易协定寻求政治上的庇护或增加自己的谈判筹码。另一方面,区域内日本和中国由于长期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缺乏政治互信,日本的FTA战略对中国尽量排斥;美国重返亚太,积极推动TPP的组建,而从TPP的高标准要求来看,至少目前明显把中国挡在了门外,美日这种做法明显带有与中国竞争的态势。主导权之争在大国之间加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