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亚太区域生产网络的主要特征探析

亚太区域生产网络的主要特征探析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亚太生产网络的“共享式生产”使亚太地区在全球贸易中保持重要地位。因此,中间产品贸易成为亚太区域生产网络的一个重要特征。所以,亚太区域生产网络的发展驱动力之一就是区域内FDI的有力扩张。如表3.1所示,东盟国家在亚太生产网络的地位日益上升。

1. 亚太地区存在两大区域性生产网络

在美日等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布局推动下,亚太地区主要形成了北美和亚洲两大区域性生产网络。两大区域性生产网络之间存在一定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其最终消费市场都是欧美发达国家。处于全球价值链最高端的美国是这两大区域生产网络的核心和连结点,它凭借其在科技、品牌、文化等方面的强大优势,成为两大区域性生产网络营销渠道、核心创意和关键技术的主要提供者。在北美生产网络中,加拿大和美国提供零部件、工业原材料等中间产品,墨西哥负责将中间产品组装成最终产品;在亚洲生产网络中,东盟和中国负责提供原材料,日本和韩国负责提供高端零部件等中间产品,中国和东盟负责组装成最终产品。

2.“共享式生产”促进亚太区域生产网络的融合

亚太区域生产网络的发展推动了区域贸易与经济的增长,各个经济体共同参与到相同生产链条的不同环节中来,更紧密地嵌入到区域生产网络内。而亚太生产网络的“共享式生产”使亚太地区在全球贸易中保持重要地位。所谓“共享式生产”是指生产过程中实现资源、信息、技术和平台等生产资料的分享,以实现资源禀赋的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亚太各经济体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进行分工,以中间产品贸易的形式,即零部件贸易和半成品贸易形式促使原本分割的亚洲和北美生产网络日益融合,将各国融入全球价值链的生产环节中。因此,中间产品贸易成为亚太区域生产网络的一个重要特征。

3. 区域内外国直接投资(FDI)扩张深化亚太区域生产网络的发展

在亚太区域内,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通过对外投资活动,向墨西哥、中国、东盟等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转移。通过区域内FDI的扩张,不仅有利于发达国家升级其国内产业结构,并将欠发达经济体纳入其生产分工体系内,进行分散化生产,同时也可以解决欠发达经济体的资金问题,提升欠发达经济体的产业结构。所以,亚太区域生产网络的发展驱动力之一就是区域内FDI的有力扩张。

以东亚为例,从图3.1可以看到,发展中东亚国家积极吸引外资,其中从2000年到2015年,东盟吸引的FDI总量从225.15亿美元增加到1 256.89亿美元,中国吸引的FDI总量从375.21亿美元增加到1 356.1亿美元,其他中东亚国家吸引的FDI总量从477.92亿美元增加到3 221.44亿美元。所以,近年来,东亚国家吸引的FDI总量占世界吸引FDI总量的比重一直呈上升趋势,从10.55%增加到18%,增长近一倍。

4. 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的再布局促进亚太区域生产网络的变迁

近年来,中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年均增速达到20%,而美国由于工作岗位稀缺和经济衰退,每年工资增幅仅有2%。随着中国劳动力优势的丧失,大量工作机会就会回流到美国,或者“近岸外包”可能会把工作机会从亚洲转移到墨西哥。中国本身也在越南、柬埔寨和印度尼西亚等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市场上寻找供应商。因此,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的再布局,促进了亚太区域生产网络的变迁。(www.daowen.com)

图3.1 1995—2015年东亚FDI流入占世界比重(单位:%)

数据来源:根据UNCTADstat数据计算而得。

5. 东盟在亚太区域生产网络中的地位有所上升

金融危机之前,中国和墨西哥凭借自身在劳动力、土地等要素禀赋优势,处于亚太区域生产网络的低端生产环节,并成为最终产品的生产地,积极承接了美、日等发达国家制造业低端环节的转移。金融危机之后,随着中国和墨西哥国内的产业发展,其国内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而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国家在劳动力、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成本比较优势不断上升,逐渐代替了中国和墨西哥在亚太生产网络的部分角色,而中国和墨西哥通过国内产业结构改革和开放经济,也在不断向亚太生产网络中附加值较高的中高端环节转型升级。如表3.1所示,东盟国家在亚太生产网络的地位日益上升。

表3.1 亚太生产网络中主要国家出口商品结构的比较

续表

资料来源: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整理,转引自李大伟,金瑞庭.TPP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基于亚太生产网络的分析视角[J].全球化,2016(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