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研究内容和方法分析

研究内容和方法分析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书旨在运用相关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对亚太区域内的生产网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关联性进行初步研究,并尝试分析基于生产网络视角的中国自贸区战略设计和调整问题。本书共10章,总体安排如下:第1章绪论作为开篇,介绍本书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思路和内容以及创新与不足。通过已实施的自贸协定与在谈的自贸协定这两条线索厘清中国参与亚太地区深度一体化的轨迹。

研究内容和方法分析

本书旨在运用相关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对亚太区域内的生产网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关联性进行初步研究,并尝试分析基于生产网络视角的中国自贸区战略设计和调整问题。在考察亚太区域生产网络和区域经济合作现状的基础上,系统考察中国在亚太区域生产网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地位和特征,分析亚太区域生产网络的变迁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趋势及其对中国自贸区战略的影响,以及中国自贸区的发展与调整方向。随着亚太区域生产网络的形成与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双边问题,而是一个网络状的多边问题。从经济学角度看,亚太地区与中国经贸联系最紧密的国家主要是美国和东盟各国,因此建立与它们之间的区域合作制度安排最为迫切;从经济地理学角度看,为提高在亚太区域生产网络中的地位、构建有利于中国的生产网络,中国要与亚太区域生产网络的所有经济体建立区域合作制度安排。当前,亚太地区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最活跃的地区。为推动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发展,提升中国经济的竞争力,中国应通过加强区域经济合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亚太地区各经济体内部及彼此之间的全球价值链和生产网络高效、顺畅连接。

本书共10章,总体安排如下:

第1章绪论作为开篇,介绍本书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思路和内容以及创新与不足。

第2章构建全球生产网络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分析框架。本部分在梳理已有相关国际分工理论、全球价值链理论、国际生产网络理论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发展脉络的基础上,试图发掘区域生产网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并从理论角度分析两者之间的内在影响机制,以便构建本书的理论分析框架。

第3章亚太区域生产网络的变迁和第4章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制度安排。这两章基于历史数据和文献搜集的基础上,分析了亚太生产网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现状,为下文的分析提供事实依据。从以要素分工和全球价值链管理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国际分工模式入手,研究区域生产网络的形成机制,分析亚太生产网络的形成与变迁过程,梳理亚太生产网络的特征和发展新趋势,及其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地位。亚太区域生产网络的发展提高了亚太地区各经济体间的贸易和投资依存度,增加了区域生产网络内的中间品贸易和投资。此外,本章还探讨了亚太生产网络下国际贸易和投资格局、规则的变化。与以往的区域化浪潮不同,在全球生产网络重新布局和大国主导全球贸易与经济规则再制定的背景下,这次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大规模、跨区域、深度一体化等特征。因此,本章探讨了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格局、特征及其面临的发展困境,并重点分析了主要国家参与亚太区域经济一体的现状,如美国主导的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路径是从APEC到TPP,日本主导的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路径是从TPP到CPTPP,东盟主导的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路径是从“10 + 1”到RCEP。

第5章亚太生产网络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联性研究。从实证角度运用计量方法论证二者之间存在关联性,为下文分析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提供实证依据。随着国际生产网络的建立和发展,全球价值链生产和工序贸易将各国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传统的区域一体化理论不足以解释当前的高标准深度一体化。因此,本章利用贸易引力模型,基于生产网络的区域深度一体化理论分析框架,利用生产网络理论解释深度一体化的动因、实现路径和经济效应,并根据区域贸易协定覆盖内容的测算结果对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度进行评判。基于模型分析的结果,结合亚太发展现状,进一步从贸易和投资两个渠道分析了亚太生产网络与深度一体化二者之间的内在互动关系。

第6章生产网络背景下亚太自贸区的发展路径分析。亚太自由贸易区是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终方向,因此本章重点分析生产网络背景下亚太自贸区的可行路径。随着全球生产网络的扩展和延伸,CPTPP、RCEP和FTAAP三者之间的互动必将成为塑造未来亚太合作格局的重要力量,并形成了从TPP/CPTPP通往FTAAP、从RCEP通往FTAAP、以及CPTPP和RCEP融合通往FTAAP的三条路径。本章通过对比分析三者的发展脉络及主要国家在三个谈判中的政治经济博弈,并通过测算这三大协议或谈判参与亚太生产网络的程度,从经济角度总结FTAAP的发展趋势,以进一步说明生产网络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之间的内在关联。

第7章中国嵌入亚太生产网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从本章开始,重点分析了中国在亚太生产网络和区域经济合作中的角色。中国是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大国,在亚太生产网络和区域经济合作中均占有重要地位,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本部分重点分析了中国嵌入亚太生产网络的地位和角色。通过已实施的自贸协定与在谈的自贸协定这两条线索厘清中国参与亚太地区深度一体化的轨迹。中国也是亚太自贸区的重要参与者和支持者,本部分还重点分析了中国对待亚太自贸区的两条发展路径CPTPP和RCEP的态度和立场,以明确中国未来的战略走向。

第8章主要国家自贸区战略比较与中国自贸区战略实践。自贸区战略是各国重要的发展战略,本部分首先比较分析了亚太主要国家如美国、日本、韩国和东盟的自贸区战略,分析这些国家自贸区战略特点及其选择FTA战略伙伴的标准和策略。虽然各国的自贸区战略诉求不尽相同,但是通过比较分析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中国自贸区战略诉求、主要特点及存在的问题。(www.daowen.com)

第9章“一带一路”:重塑亚太生产网络的区域合作新平台。“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也为亚太生产网络重塑和亚太自贸区实现提供了更多可能和路径。因此,本章首先介绍了“一带一路”倡议基本内容,深入分析了“一带一路”建设如何成为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动力,及其为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提供的新模式。“一带一路”建设也拓展了亚太生产网络的边界,使沿线国家的经贸关系更加紧密。本章在分析亚太生产网络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同时,阐述了推进其与亚太区域生产网络建设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整合的具体路径。

第10章亚太生产网络的发展方向与中国自贸区战略实现路径。最后根据以上分析,作出相应的趋势判断,并提出适宜的政策建议。面临世界经济发展的诸多不确定性,如特朗普提出“美国优先”政策,亚太区域生产网络和区域经济合作呈现许多新的发展趋势,中国的自由贸易区战略也面临诸多挑战。本章在认清亚太区域生产网络的发展方向、探析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新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完善中国自贸区战略的目标和路径。

图1.1 本书研究思路

在研究方法方面,本书力图使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并重,对深度一体化与亚太区域生产网络的现状与嵌入关系进行全面的解释和分析,最终得到符合实际的结论,并由此引出对中国参与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富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主要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研究法。通过大量阅读和深入分析总结既往和最新文献,构建本书的理论分析框架。通过利用图书馆丰富的图书资源,借阅大量相关书籍,梳理本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和脉络;借助网络数据库平台,如JSTOR、Web of Science、NBER、世界银行欧盟、中国知网、谷歌学术等数据库平台,下载相关数据和文献,跟踪最新研究动态

第二,比较分析法。通过资料和数据整理,比较分析亚太主要国家如美国、日本、韩国、东盟和中国的自贸区战略特征异同,为制定中国自贸区战略提供借鉴与参考;此外,通过深入比较TPP/CPTPP、RCEP和FTAAP等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同路径,分析何种路径的发展模式更适合亚太地区发展现实。

第三,统计和计量分析法。利用经合组织和世贸组织的贸易增加值数据库(TiVA)、世贸组织的区域贸易协定数据库(RTA Database)、联合国贸发会议组织数据库、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商务部和中国自由贸易区服务网等数据资源,搜集与国际生产网络和自由贸易区相关的数据资料,测算相关贸易和价值链指标,分析亚太生产网络的发展现状和地位。此外,还通过建立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定量分析亚太生产网络与深度区域经济一体化之间的内在关系,为完善中国自贸区战略路径提供实证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