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提出了“木桶理论”:木桶是由许多块高低长短不一致的木板箍成的,通常人们会关注最高的那块木板,但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最长的那块木块,而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正因为如此,木桶中那块最短的木板成了制约木桶盛水量的最关键因素,最短的木板有多高,木桶里的水位上限就有多高。
木桶效应在管理中非常常见,对于一些比较关注或者具有优势的地方,管理者往往会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对于那些不太关注或者薄弱的环节,管理者通常不愿意理会。这样就造成了一种现象,整个团队更愿意就那些优势项目进行沟通和策划,愿意花费更多时间进行监督和反馈,而对于那些薄弱的环节则缺乏热情,没有人愿意过多地谈论它们。而当所有的沟通热度集中在某一个方面时,那个方面往往会发展迅速,但与此同时,那些受到冷落的环节和部门可能会越来越糟糕。
最明显的就是在企业中,受到管理者重视的员工,往往会得到更多的器重,公司愿意花费更多精力进行培养,管理者也愿意花费更多时间进行教导。而那些表现不好的员工,常常会被管理者边缘化,甚至不愿意和他们进行交流。同样的,那些热门项目的负责人或者受到重视的部门,往往会成为管理者约谈的重点对象,会成为管理者托付的主要对象,这些部门的负责人往往具有很大的话语权。反之,不受重视的部门往往会失去话语权,并逐渐丧失存在感和归属感,从而丧失工作的动力。
任务的轻重会导致沟通的失衡,而沟通的失衡会影响内部交流的积极性,那些受到冷落或者丧失话语权的人会进一步失去交流的动力,甚至会越来越封闭,这个时候,整个部门的竞争力将会变得越来越弱。
从竞争的角度来说,任何一个团队都需要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都需要让自己在某些方面变得出类拔萃,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要以发展失衡作为代价,毕竟一个健康的、良性发展的团队,才符合发展的本质,因此团队在追求某一方面的优势时,更需要兼顾均衡发展,而均衡发展首先就要从均衡沟通开始。
均衡沟通的首要任务就是确保管理者应该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员工,沟通时不能有三六九等的划分,不能因为亲疏关系、不能因为价值不同就采取双重沟通标准。比如一些管理者在庆功会上,会不断强调某个部门的员工做得很出色,或者将所有的赞美给予某一个核心人物,却没有想过整个计划的实施、整个项目的完成是大家共同协作的结果。有的人负责去做事,有的人负责收集资料,有的人负责搞好后勤,有的人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可以说大家都为工作的成功做出了贡献,单纯地赞美某一部分人,无疑会让那些次要的参与者感到心寒,这意味着他们所做的努力、所做出的贡献是不被承认的。(www.daowen.com)
有时候,同一个团队内的两个部门同时取得了成功,可是管理者当着全体成员的面犒劳和赞赏了某一个部门,而另一个部门却受到冷落,管理者甚至连看也不来看一下,这种偏袒的做法有可能会导致团队出现分裂。
管理者无法在沟通中做到平均分配,但保持平等是有必要的,这是对所有成员最起码的尊重,也是一个管理者提升内部凝聚力的基础。对于团队来说,无论部门是大是小,它们都是团队内不可或缺的部分;无论成员能力是强是弱,他们都能够做出贡献。唯价值论既会破坏团队合作精神和凝聚力,也会破坏整个沟通体系和执行体系。
为了确保内部沟通的平衡,管理者需要改变自己的态度,不要仅仅关注那些能够创造更多价值的项目和人员,而要努力想办法补足短板,避免内部失衡。尤其在沟通上,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要确保每一个人都可以获得相应的话语权。有个企业家曾经说过:“在公司里,我经常会和那些出色的员工在一起彻夜交谈,会和他们交流各种意见,但总体来说,我骂得最多的是那些能力偏弱的人,赞美最多的也是这些人,因为他们才是需要关怀、激励和重视的一批人。”这样的态度才是一个出色管理者该有的态度,才是一个优秀掌控者应有的觉悟。
除此之外,下属也要注意主动和管理者进行沟通,越是不受重视,有时候越是应该主动证明自己,通过有效沟通来表现自己、展示自己,主动将自己拉回到管理者的视野当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