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苏州率先全面建成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要求,苏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适应,与国际大都市建设相匹配,与城市发展总目标相符合。以发展农业、致富农民、繁荣农村为目的,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确立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协调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改革,大力建设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开放型农业,大力保护培育和开发利用名特优种质资源,不断拓展农业新的发展领域和空间,使农业与城市发展高度融合,成为城市功能开发和形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服务。
其主要标志包括以下几方面。
1.生产力水平。以现代农业园区、设施粮田、设施菜地、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等建设为主要载体,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与综合产出能力,基本实现农业设施现代化,主要生产环节的全程机械化,积极推广应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高效型、循环利用型等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基本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可持续化。整合长三角地区先进的农业技术资源,建立多元化技术创新平台,以灵活的机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技术与项目,完善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实现农业科技化,创建多层次、多类型的现代农业产业经营主体育成体系,实现农业经营主体职业化和知识化。
2.生产经营方式。建成以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现代农业生产企业为主要形式,与行业协会、社会中介服务组织、种养大户等相结合的现代农业组织化体系建成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产加销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建成贯穿于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成城乡统一、监管健全、功能完备、面向全社会的现代农业市场体系。(www.daowen.com)
3.功能与效益。在突出都市农业生产保障功能的同时,积极拓展经济、生态、社会等农业多功能性,通过农业多功能性的不断展现与良好发挥,促使农业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4.生产布局。以“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的100万亩粮田、100万亩水产、100万亩高品质瓜果生产基地、100万亩生态林地建设为主要抓手,不断调优产业结构与生产布局,近期内,基本实现农业的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生产。
5.管理体制。形成基本经济制度为核心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政府支持、保护、协调、指导农业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执法和立法相结合的依法治农体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