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投入农业的力度不断加大。“十一五”以来,市、县两级财政连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农村绿化资金,引进各类民营资本、外资。先后制定出台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保护发展“四个百万亩”、加快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等政策意见,增强了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动力。积极落实国家粮食直补、农资增支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出台了市、县两级稻麦良种购种补贴、粮食收购价外补贴、土地流转补贴等支农支持。在全国率先建立农村生态补偿机制,对规模水稻田、生态公益林、水源地和重要生态湿地各级财政给予补偿。对列入“四个百万亩”保护种植的水稻田每年补贴420元/亩,县级以上生态公益林每年补贴200元/亩,水源地村每年最高补偿160万元,重要生态湿地村每年最高补偿110万元。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促进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苏州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
农业服务机制与模式不断创新。探索了设施农业、智慧农业、籽种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等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典型模式,打造了农业科技园区等一批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强化金融政策创新,加大农业担保和农业保险推进力度。创新开发金融产品,加大金融惠农力度,2018年合计发放贷款11.8亿元。辖内银行业合计向638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授信14.72亿元。在全国率先试行了农业政策性保险,逐步建立起农业政策性保险机制;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各市成立了现代农业投资公司,积极开展投融资等创新服务,支持农业发展。创新了职业农民培训方式,创办参与式、互动式的“农民田间学校”,成为政府加强农民和技术人员能力建设的典范。形成了“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金聚焦、资源整合”的工作机制,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面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体制机制保障。“十二五”期间,全市农业担保贷款超过210亿元,农业保险累计承保农户420万户次,承保风险140多亿元。与“十一五”相比,农业保险累计承保风险增加76.5亿元,农业担保累计担保贷款增加143亿元。(www.daowen.com)
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苏州都市型现代农业初步实现了由数量向质量效益、由生产向生态生活、由单一向复合多样的转变,农业现代化综合指数连续多年位居全省首位。前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对苏州现代农业建设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苏州现代农业取得了“发展水准高、科技含量高、服务水平高、综合效益高”的成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