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发展趋势与探讨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发展趋势与探讨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7世纪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威廉配第与克拉克提出了产业结构演进理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要提高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就必须打破农业发展的传统模式,并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都市型现代农业正是顺应这一趋势成为产业结构演进的必然结果。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产生与发展,符合产业结构演进与升级理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产业结构演进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产业链条的延长。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发展趋势与探讨

17世纪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威廉配第与克拉克提出了产业结构演进理论。该理论将产业结构的演进置于经济发展的运动之中来研究,随着经济发展及国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转移,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力又出现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现象。此后,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在克拉克研究的基础上,对研究方法进行改进,并且对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做了更科学、更合理的统计研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验证。他指出,农业国民生产总值占全部总产值的比重同农业劳动力占所有劳动力的比重一样,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然而,工业和服务业的比重却呈现上升的趋势,服务业劳动力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可见,产业结构演进理论主要从总产值和劳动力两个指标考察了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其研究结果比配第—克拉克定律更能揭示具有普遍意义的产业结构的变动规律。

根据产业结构的演进理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将逐步下降,农业劳动力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也将随之逐步下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要提高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就必须打破农业发展的传统模式,并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都市型现代农业正是顺应这一趋势成为产业结构演进的必然结果。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功能的日益多样化,城市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也从工业演变为第三产业与高科技产业。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产生与发展,符合产业结构演进与升级理论。在城郊农业发展时期,其功能主要局限于农业生产,即供应农副产品、提供纤维原料等。伴随城巿化进程,农产品加工程度的加深,都市农业逐渐扩展至工业领域;而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城市人口的不断膨胀,不断呼唤着都市农业的休闲服务等第三产业功能。都市型现代农业从第一、第二产业逐渐向第一、第二与第三产业相互融合的现代新型农业转变,在城市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www.daowen.com)

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产业结构演进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产业链条的延长。农产品的供应由初级农副产品转变为向城市提供安全、放心、安定的食品保障,将促进农产品及关联产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形成从田头到餐桌的农产品供应链,并以此为纽带,推动农业技术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物流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集聚优势和产业产出优势,能不断增加国民经济效益。第二,生产过程的工业化。由于受自然再生产的限制,农业生产具有弱质性,农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较低,农业生产过程的工业化可以使农业实现类似于工业的规模报酬递增阶段,突破生产的弱质性制约。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要依赖于先进的科技,依靠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工厂化农业和精准农业的发展,即实现可控制化和工业化的农业生产过程。第三,新型服务产业的兴起。农产品的比较利益较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要求从农业中游离出大量的农业劳动力,新型服务产业的兴起,其创造的利润将远远高于农业,因此,会出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新型服务业的转移,这就推动了观光休闲农业、度假旅游农业、健身疗养农业等新型都市农业发展模式的兴起。随着新型服务业的兴起,服务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及其创造的国民收入水平将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