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调查了稻田的肥沃程度、灌溉条件、交通条件、单块稻田的规模及稻谷生产机械化程度反映不同地形区稻谷的生产条件。
表10.2 样本区生产条件
数据来源:根据调查数据整理
(1)从稻田肥沃程度来看,山地及丘陵区上等田比重分别为11.2%、17.4%,下等稻田比重分别为38.8%、13.3%,其稻田相对贫瘠;平原区上等稻田比重达34%,下等田比重仅为2%,其稻田较为肥沃。其原因在于,平原区稻农稻谷生产积极性较高,通过精耕细作、投入大量的肥料以获得更高的产出,使该地区土地相对肥沃;而山地及丘陵区稻农生产积极性不高,通常通过减少生产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尤其是减少成本中比重较高的化肥的投入,导致该地区土地相对贫瘠。稻田的肥沃程度影响稻谷的产量从而影响稻农稻谷生产的收入,肥沃稻田的产量高于贫瘠稻田的产量,因此在同等条件下,拥有肥沃稻田的稻农其收入高于拥有贫瘠稻田的稻农。(www.daowen.com)
(2)从稻田灌溉条件来看,山地及丘陵区望天田比重分别为77.6%、26.3%,其灌溉条件较差;平原区以应急灌为主,望天田比重仅为2%,其灌溉条件较好。平原区灌溉条件较好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公共灌溉设施服务相对较好;另一方面家庭种植规模较大,每单位稻谷分摊的自购灌溉设施费用相对较少,该地区稻农在公共灌溉设施不能服务到的情况下愿意自主购买灌溉设施,保证稻田的充分灌溉。山地及丘陵区灌溉条件较差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公共灌溉设施服务落后;另一方面家庭种植规模较小,每单位稻谷分摊的自购灌溉设施费用较高,稻农在公共灌溉设施不能服务到的情况下宁愿靠降雨灌溉也不愿意自己购买灌溉设施。灌溉费用是稻谷生产支出的一部分,公共灌溉设施条件较好的地区,其灌溉成本较低,但在公共灌溉条件较差的地区,种植规模较大的稻农只能依靠自购灌溉设施满足稻谷生产的基本灌溉需求,其灌溉成本较高;而种植规模较小的稻农自购灌溉设施成本太高,靠降雨维持基本灌溉需求,其灌溉成本较低,但却要面临天旱稻谷产量少的风险。
(3)从稻田交通条件来看,山地及丘陵区稻田不通车比重分别为93.9%、85.3%,其交通条件恶劣;平原区稻田以通车为主,其交通条件较好。不同地形区交通条件的差异主要受地形条件约束,在平原地区修路成本相对较低,且居住相对集中,稻农愿意与政府共同修建道路;而山地及丘陵地区修路成本相对较高,且居住分散,政府通常难以动员所有居民共同修建道路。交通条件的优劣影响稻谷生产中居住地与稻田间往返劳动力投入的成本,交通条件好的地区(平原区)其居住地与稻田间往返劳动力投入数量就少于交通条件差的地区(山地及丘陵区),因此,交通条件好的地区的这部分劳动力成本就低于交通条件差的地区。
(4)从单块稻田规模来看,山地及丘陵区稻田单块面积分别为0.36亩、0.57亩,其田块规模较小,稻田细碎化严重;平原区稻田单块面积达1.88亩,其田块规模较大。不同地形区单块稻田规模主要受地形条件的约束。单块稻田的规模主要影响单位面积劳动力投入成本,同等条件下单块规模小的稻田其耗费的劳动力数量多,因此劳动力成本就高。
(5)从稻谷生产机械化程度来看,山地及丘陵区无机械生产农户分别达53.1%、14.7%,其稻谷生产机械化程度较低;平原区整地及收割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其生产机械化程度较高。不同地形区机械化程度的差异一方面受地形条件的约束,山地及丘陵区大型机械作业难以实施导致其机械化程度低;另一方面受机械作业服务成本及供给水平的影响,山地及丘陵区机械作业服务成本较高导致其供给及需求不足,从而导致该地区机械化程度较低。机械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稻谷生产成本的多少,机械化程度高的地方对劳动力替代程度较高,节约了大量劳动力成本;同时由于机械化效率较高,替代劳动力的机械租赁及燃油费用相比劳动力成本支出较低,因此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机械化程度高的地区其单位稻谷生产成本相对较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