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资本主义社会的特征:创造购买力的实现方式

资本主义社会的特征:创造购买力的实现方式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说过,从循环之流中腾出资源用于新生产的方式并不唯一,如果据此来划分一个社会的话,当有资本主义和非资本主义之别:凡以专门创造购买力的方式实现的社会,都属于资本主义社会;凡以权力机构的一纸调令,或者各方达到一致的方式来实现的社会,都属于资本主义以外的社会。资本由具体货物构成的定义,放到任何社会都成立,既然如此,这样的定义显然不适合用来刻画资本主义社会的特征。

资本主义社会的特征:创造购买力的实现方式

接下来要说到的,是一个早就该讨论,也是任何一个商人都不陌生的问题。我们说过,从循环之流中腾出资源用于新生产的方式并不唯一,如果据此来划分一个社会的话,当有资本主义和非资本主义之别:凡以专门创造购买力的方式实现的社会,都属于资本主义社会;凡以权力机构的一纸调令,或者各方达到一致的方式来实现的社会,都属于资本主义以外的社会。资本无非是一种杠杆,有了这种杠杆,企业家就能任意支配他想要的实物;资本无非是一种控制手段,有了这种手段,企业家就能将生产要素挪作新用途,就能迫使生产转向新的方向。此乃资本的唯一职能,单凭这一特性,就能划定资本在经济中的独特地位。

那么,这种所谓的杠杆或者控制手段,究竟所谓何物呢?显然,资本既非任何具体形式的货物,也非现货的任何一部分。谁都承认,资本出现在生产中,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来协助生产。实施新组合的生产也不例外。企业家需要的各种货物,在他眼里是不分伯仲的。他同样地需要各种各样的服务,不管它们来自土地、来自劳动、来自机器,还是来自原材料,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一项需求都没有特别之处。当然,这并不是说这些货物并没有任何差异。事实上,这些货物当然各不相同,只不过差异的重要性一向都被许多经济学家夸大了。但很显然,各种货物在企业家的眼里都是一样的:无论他要的是工具、土地还是劳动,他都得花钱来买,他都得为这笔钱算出并付出利息。这些货物所起的作用不分轩轾,在他心目中的重要性也是难分彼此。尤其说来,他是从头开始生产,也就是从购买土地及劳动开始,还是从直接购买而非自制半成品开始生产,这都没什么分别。最后,他是否要购入消费品,从根本上说也没什么分别。不过,在有些人看来,谈资本就得首先应该谈消费品,如果他相信,企业家要向狭义的生产资料的所有者“预付”消费品,那就更是如此了。真是这样的话,消费品也就变得矫矫不群;消费品也就有了一种特殊的作用,一种在我们看来为资本所独有的作用。这样一来,企业家就得用生产性服务来换取消费。于是乎我们就得说,资本就是消费品。但我们已经排除了这种情况。

澄清了上面的说法,也就没有理由对企业家购入的各种货物分出个三六九等,也就没有理由将任何一组货物冠以资本的名头。资本由具体货物构成的定义,放到任何社会都成立,既然如此,这样的定义显然不适合用来刻画资本主义社会的特征。再者说,要是有人问某位商人,他的资本在哪里,很难想象这位商人会指着其中的任何货物说,看,这不是吗?要是他指着厂房说这就是资本,按理说还得算上厂房下面的土地;就算这些货物都逐一列举过了,他也要知道,直接或间接用来购买劳动服务的流动资本,也应该算作资本。

但是,一家企业的资本,也不是它要用到的全部货物的总和。因为资本和实物乃是一种对立的关系。人们用资本购得货物,或者说“人们将资本投资于货物之中”,这种说法其实相当于确认了,资本的用途不同于所购入的这些货物的用途,后者靠着在技术上的特点,能够服务于生产。资本的用途在于,向企业家提供生产资料。在交换经济中,资本不仅是企业家、实物以外的第三个生产要素,而且是前两者的中介,是衔接它们的桥梁。资本并不直接在生产中起作用,资本本身不是“生产作业的对象”;事实上,资本要先行完成任务,否则技术意义上的生产就启动不了。

企业家要想有具体货物可用,手头就得先有资本。会有那么一段时间,他已经有了必要的资本,但还没有购入生产资料,这个时候就可以更清楚地发现,资本和具体货物并不是一回事,它是一种独立的要素。显然,资本的唯一宗旨,也是企业家需要资本的唯一原因,只是被当成用来偿付生产资料的一笔资金。再者说,只要企业家尚未完成采购,这笔资本就和任何具体货物没有任何关系。资本当然是实实在在的一一有谁能否定这一点呢?一一但资本的独特之处恰恰在于,它不能当成具体货物来看,它不是技术意义上的货物,而是一种手段,借助这种手段,那些技术意义上的货物能够用于生产。但是,一旦企业家采购完毕一一不管他购入的是土地还是工具设备,始终都是货物一一他的资本是否就变成具体货物呢?如果有人向魁奈大声说:“当你走过一些农场及手工场后,……你会继续看到一些房屋、牲畜、农用种子、原料、家具以及各式各样的工具”一一在我们看来,他还应该加上土地及劳动的服务,还有消费品一一采购完毕后,难道不就是这样的吗?资本现在已经完成了我们赋予它的使命。如果必要的生产资料以及一一按我们的假设一一必要的劳动服务已经购入,那么企业家就不再拥有一度归他支配的资本了。他付出了资本,换来了生产资料。这笔资本化整为零,成为各种各样的收入。传统理论认为,他的资本现在已经变成了这些外购品。事实上,传统理论之所以有此一说,是因为它完全没有看到资本在提供货物时所起的作用,反而一厢情愿地认为,企业家需要的这些货物,是物主借给他的。只要人们不像传统理论这样不切实际,只要他从实际出发辨别出,用来支付生产资料的这笔资金,和这批生产资料本身不是一回事,他一定不会怀疑我们对资本的认识:人们说到资本时习惯所指的各种东西,我们当成资本现象来看的各种东西,无一不是指的这笔资金。要是这个说法没错的话,那么很显然,企业家不再持有这笔资金,因为他刚刚已经把这笔钱支付出去了,落到生产资料的卖主手里的那笔钱,和面包师卖面包赚到的那笔钱在本质上没什么两样。虽然我们经常听到人们平常都将外购的生产资料说成是“资本”,我们还听到有人说资本“留在了这些货物之中”,但这些说法并不能证明资本就是这样;除非我们能说煤炭“留在了”一段钢轨之中,也就是说煤炭参与制造出这段钢轨,我们才能说资本“留在了这些货物之中”。无论哪一种说法,都要回答几个关键问题:企业家还拥有资本吗?那批煤炭固然已经灰飞烟灭、不可复得,但企业家难道没一点可能从这项“投资”中再次“抽出”他的资本吗?在我看来,这两个问题很好回答。先看第一个问题。我们的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因为企业家已经花掉这笔资本,用它购入了一批货物,他不可能把这批货物当成资本来用,也就是将它们当成支付其他货物的一笔款项,而只能将它们用于技术生产。当然,要是他不知怎的一改初衷,想把这批货物脱手,一般说来,这时候总会有人有意接盘,于是,他手头又会有一笔数量不等的资本。既然他的生产资料既可以直接当成生产资料来使用,也可以间接当成资本来使用一一只要他先将生产资料换成购买力,然后再用这笔购买力购入其他生产资料一一单从这一点来说,他当然可以图省事,也将这批生产资料统称为资本。实际上,要是他在生产完成以前需要购买力,他手头能调动来换取购买力的唯一资源,就是这批生产资料了。这里还有一个原因容后再说。再来看第二个问题。我们的回答是,企业家当然能再次获得资本,只要他卖掉手头的生产资料就行了。但很显然,他此时获得的这笔资本,已经不是原先的那笔资本,而且在多数情况下连数量都不会相等。但既然这些都无关紧要,因此,虽然“抽出资本”这个词的含义不那么明确,也只不过是一种形象的比喻,但总的意思还算说得通,和我们的说法并不矛盾。

资本既不是具体的货物,也不是泛泛的货物,那么它到底是什么呢?说到这里,答案其实已经呼之欲出了:资本是一笔购买力资金。只有这样,资本才能发挥其关键的作用,正是凭着这个作用,资本才在现实中不可或缺,也只有凭着这个作用,资本这个概念才在经济理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而不仅仅是罗列一下各种货物就可以取而代之的东西。

现在的问题是,这样一种购买力资金,具体来说是哪些东西呢?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我的购买力资金是哪些东西?那还用问,当然是我手头的钱款,以及折算成货币的其他财产。这样的回答,其实就是门格尔提出的资本概念。我当然可以将这些钱款及财产称为“我的资本”,随便叫多少次都不会有人反对。此外,虽然都是“资金”,但我们不难将它们和来自收入“流”的资金区分开来,这样一来,我们其实是按欧文费雪的思路前进了一步。另外,我们也可以说,我可以用这笔资金创办一家企业,也可以将这笔资金借给一位企业家。

这个观点乍看起来很有道理,但不幸的是有不少疏漏。谁说要成为企业家就非得有这笔资金不可?只要我开具的等额汇票能用于支付,我也一样可以买到相同数量的生产资料。也许马上会有人反驳说,我只不过是欠了一笔债,这怎么能说是增加了我的资本呢?他也许会进一步指出,我用这张汇票“买到”的货物,从根本上说只不过是从别人那里借来的。且让我们仔细琢磨一下这个情况。假如我取得成功,那么我一定能偿还这张汇票,我用来偿还的,可以是一笔钱,也可以是一张旨在冲抵的汇票,但不管是什么,都不是出自我原先的资本,而是出自我卖掉产品的收入。这样,我就使我的资本得到增加,要是这么说有一些牵强的话,不妨换一种说法:我的成功对我所做的贡献,和我的资本增加的效果一样,而且还没有引起任何债务,让我的资本日后会再度减少。还有人反驳说,如果不是因为我要还债,我的资本原本是会增加的。但这笔债务是用产品收入来偿还的,就算这笔收入一分不少地到我手里,也不能确定它会用来增加我的资本。因为我也许会将这笔收入直接消费掉,要是这样的话,谁也不能说它还算资本。如果承认资本的作用仅仅是确保企业家支配生产资料,那么我们就得承认,开具汇票也能增加我的资本。如果读者仍然牢记前面提到的观点,再结合接下来要说的观点,我们得出的这个结论就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奇怪了。的确,我不会因开出这张汇票而变得更富有。但借助“财富”一词,我们倒是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资本。

虽说财产本身不是以货币形式持有的,但只要折算成货币,财产的确也就有了我们所说的资本的特点。假如企业家手头有一批货物,一般不太可能直接交换到他需要的生产资料。事实上,他总是先要卖掉这批货物,再将得到的收入当成资本来用,也就是说,购入他想要的生产资料。门格尔的资本概念其实也认识到这一点,因为它特别强调了人们持有的货物的货币价值。要是将这些货物也当成资本,这种说法显然不太好理解,或者只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外购的生产资料也是如此,因为我们提过,在门格尔的概念里,外购的生产资料也属于资本的一种。

与门格尔的资本定义及类似定义相比,我们的资本定义从一个方面看来得更宽,而从另一个方面看又来得更窄。说它更宽,是因为说支付工具是资本,这里的支付工具不仅仅是“货币”,而是泛泛的流通媒介;说它更窄,是因为不是所有的支付工具都算是资本,只有那些确实起到我们关心的那个独特作用的支付工具,才算是资本。

之所以有此限制,乃是资本的本性使然。如果支付工具没有帮助企业家获得生产资料,没有起到将生产资料从原先用途中腾出来,以满足企业家需要的作用,那么它们就不能算是资本。因此,一个没有发展的经济,也不会有“资本”这种东西存在;或者换一种说法,如果资本没有起到那种独一无二的作用,那么它就不是一种独立的生产要素。我们还可以说,在一个没有发展的经济中,各种通用购买力不算是资本,而只不过是交换媒介,是用来完成常规交易的工具而已。而这是它们在循环之流中所起的唯一作用了,换言之,除了这种技术上的作用,它们没有任何别的作用,所以,即使不理会它们,也丝毫不影响对循环之流的本质的理解。但在实施新组合时,货币及代用货币就成为一种关键的要素,这时我们就将它们称为资本。因此,在我们看来,资本是只存在于发展中的概念,在循环之流中没有这样的东西存在。这个概念所代表的经济现象,我们只在发展的诸般事实中才看到过。我敦请读者将这句话放在心上。因为这句话特别有助于理解这里提出的观点。如果有人在说到资本时,用的是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的含义,那么他心里想到的,应该多是可用它来创业、可用它来支配生产资料这些事情。各种资本概念其实都提到这一点,但之所以显得“五花八门”,在我看来只是因为提法的不同罢了。由此可见,没有什么东西生来就是资本,而能够成为资本的东西,只是因为它满足了一定的条件,或者只是从某个角度看才是这样的。(www.daowen.com)

这样,我们对资本的定义是,在任一时刻能够转手给企业家的一笔支付工具。如果发展是从处于均衡的循环之流中产生的,那么,按照我们的理论,只有极少的一部分资本是货币,而大部分资本是专门创造出来的其他支付工具。一旦发展的势头起来了,或者资本主义式的发展与某种非资本主义的或暂时的形式相混合,那时会有流动资源积累起来以供发展之用。但从严格的理论上说,发展不会以这样的方式兴起。就算在现实中,一项重大的发展,一般也不可能以这样的方式开始的。

因此说来,资本是交换经济的一项要素。资本代表着交换经济的一项活动,也就是将生产资料转交给企业家。这样,按照我们的资本定义,交换经济中只有私人资本,没有所谓的“社会”资本。支付工具只有落到私人手里,才能起到资本的作用。在这样的定义之下说社会资本,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不过,私人资本的总量还是有些用处的,因为从这个数字可以知道,企业家可以支配多大的资金量,能从其他渠道腾出多少生产资料来。这样一来,社会资本倒不是一个全无意义的概念,即使在共产主义社会也没有社会资本这种东西,但这个概念也还是有用的。但无论谁说起社会资本一词,他主要想到的,还是一国的财货总量,社会资本这个概念,说到底还是从真实资本的概念中衍生出来的。

货币市场

这一章仅剩一个问题要讨论了。资本不是生产资料。无论是全部的还是部分的生产资料,无论是原始的还是加工过的生产资料,都不是资本。既然资本是一种特殊的要素,那么从理论上说,资本一定有自己的市场,因为消费品及生产资料这两种要素,都有各自的市场。这种理论上的市场,在现实中必然有与其对应的东西,就像其他两种市场一样。我们在第一章说过,有专为劳动服务、土地服务及消费品而设立的市场,关乎循环之流的每一样东西,都在这些市场完成交易,但加工过的生产资料只是暂时存在的项目,因此没有专为它们而设立的独立市场。在一个有发展的经济中,既然资本作为一种新的要素应运而生,自然也就有专为资本设立的第三种市场,也就是资本市场,也会有一些有趣的现象在这个市场发生。

这样的市场的确存在,事实上,我们对这个市场的熟悉程度,远胜于劳动服务市场、土地服务市场以及消费品市场。资本市场在现实中的实体,比之后两种市场更加集中,组织得更加完善,也更好观察,这就是商人常说的货币市场,也是每一份报纸开列专栏天天报道的对象。我们对货币市场这个名称不太满意,因为这个市场绝不仅仅只交易货币,所以一些经济学家反对使用这个概念,我们有些赞同他们的意见。但我们觉得这个名称还可以一用。无论如何,发生在资本市场的现象,和人们描述的货币市场的那些现象没什么两样。除此之外,就再也没有第二个资本市场了。要是有人有意就货币市场总结出一套理论来,那一定是一件有趣也有意义的事。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有这样的理论。要是有人观察人们在这个市场,是根据什么样的经验法则做出决策的,做出具体事项的判断的,并从中总结、验证这些经验法则背后的理论意义,那一定更加有趣,也更有意义。这些经验法则,其中的大部分都已经严格归纳过,并且成为撰写有关货币市场的文章的指导原则。但这些用来做经济预测的经验法则,就目前来看还很不成体系,虽说研究它们有助于深入理解现代经济的本质。但这不是本书的旨趣。我们只能根据需要概略地提一提,不会花费太多的篇幅。

一个没有发展的经济,也没有货币市场这种东西存在。假如这个社会组织得很完善,一切交易都通过信用支付工具结算,那么它一定有一个中央清算机构,相当于经济的清算中心或簿记中心。在这个机构里发生的各种交易,如实地反映了这个经济中发生的一切活动,比如,定期支付工资、定期缴税,收割庄稼的开销,节假日的支出。但这些只不过是结算一类的事。在一个有发展的经济中,这些事情一样要做。再者说,有了发展,那些暂时闲置的购买力也就有了用武之地。最后,正如我们强调的那样,有了发展,银行信用也就硬闯进了循环之流的交易中。这么说来,这些事情当然就是货币市场的基本职能,也构成了货币市场的运作机理。一方面,货币市场不仅要满足企业家的需要,还要满足来自循环之流的需要;另一方面,来自循环之流的资金也增加了货币市场的资金供给。因此,在货币市场的每一个交易项目中,我们都能感受到循环之流的脉动,比如,在收获的季节,在纳税日,以及类似的日子,我们会发现购买力需求在增加,但只要过了这些日子,我们又发现购买力供给在增加。虽说货币市场同时承载了企业家和循环之流的需要,但我们不会分辨不出,发生在货币市场的交易,何者属于循环之流,何者又属于发展。只有后者才是货币市场的根本所在,前者只不过是衍生出来的,如果不是因为有发展,它们本来根本不会出现在货币市场。虽然这两类交易相互影响,彼此已经密不可分,但我们仍然可以说,在任何一例中,甚至在实例中,我们都能分辨出,发生在货币市场的这些交易,何者属于循环之流,何者又属于发展。

货币市场的根本系于新企业对信用的需求。当然,需要指出的是,货币市场还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如,一个开放经济的货币市场,总要受到各种国际关系的影响,再比如,货币市场也难免受到经济以外因素的干预,我们之所以没提这些因素,只是出于表述的方便。这样,我们就不用理会国际收支平衡、黄金交易这一类的现象。经过这样的简化,在货币市场,只有一件事才关乎根本,这就是,企业家出现在需求端,购买力的供应商一一也就是银行家一一及中间商出现在供给端,两者各自有其代理及掮客,除此之外的任何事情,都只能算这件事附带而来的。这两方每一天的讨价还价,决定了新组合的命运。在这样的讨价还价中,将来的价值体系第一次有了现实而具体的样子,也第一次和经济的那些既定条件挂上了钩。谁要相信新企业不关心短期贷款的价格,因为它只想要长期贷款,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任何时候的经济总体形势,没有比短期贷款的价格表现得更清楚的了。企业家不需要全程借入他需要的贷款,是而视需要借入,甚至可以按天借入。再者说了,投机客也经常借入这样的短期贷款,以之来持有企业的股份,尤其是新企业的股份,这样的贷款有可能今天借明天还。我们每天都会看到,工业部门如何提出他们借钱的需求,而这样的需求又如何有时得到银行部门的支持,有时又遭到后者的遏制。另外两种市场里的需求和供给,都表现出相当程度的稳定性,即使在有发展的经济中也是如此;相比之下,货币市场里的需求与供给,日复一日地大起大落,波幅之大令人咋舌。这只能从货币市场的特殊职能中找到答案。经济中的每一项计划,每个人对将来的看法,一切自然条件、政治条件、经济条件,以及一切自然事件,都会影响到这个市场。谁敢断言,有哪一条新闻一定不会影响到实施新组合的决策、货币市场的现状以及企业家的想法和意图?将来的价值体系必须适应每一种新的形势。它不仅会受到购买力价格的影响。经常出现的情况是,个人的影响一会儿会推波助澜,一会儿也会取而代之。但这些情况已经被人所熟知,无须深究。

可以说,货币市场一直都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指挥部,各种指令从这里向私人部门下达,在这里辩论和决定的,本质上都是未来发展计划的落实。各种信用需求被提交到这个市场,各种经济方案先是相互比较,然后相互竞争,以求得以实现;各种购买力、各种结余也都纷纷涌向这个市场,待价而沽。各种套利操作和中介操作应运而生,它们的出现会轻易掩盖这个市场的本质。尽管如此,我仍然相信,我们的理论事实上无惧任何反驳。

所以说,货币市场或资本市场的主要职能,是为信用提供交易场所,以便向发展筹措资金。这个市场因发展而生,随发展而兴。在服务于发展的过程中,这个市场又衍生出另外一项一一也是第三项一一职能:为各种收入来源本身提供交易场所。至于信贷价格和各种持久或暂时的收入来源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容后再说。但就我们目前知道的情况来说,靠着出售这样的收入来源,也能获得资本,反之购入这样的收入来源,相当于是将资本投入使用,这样一来,涉及这些收入来源的各种交易,就不可能脱离货币市场而存在。土地交易也要在这里进行,如果现实中的土地交易没有纳入到货币市场中,那也是因为一些技术上的问题,而不是因为这两者间缺乏因果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