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蒙代尔—克鲁格曼三角结构
随着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关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开放宏观经济学关系问题成为20世纪60年代经济学研究热点。
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A. Mundell)在对20世纪50年代世界研究的基础上,在《固定和弹性汇率下的资本流动和稳定政策》(1963)一文中探讨了开放经济中货币与财政政策的短期效应,将约翰·希克斯(Hicks. John Richard)用于分析封闭经济的IS-LM模型扩展为在开放条件下的分析模型。
马库斯·弗莱明(John Marcus Fleming)进行了与蒙代尔相同的研究并得出了相似的结论,他们的研究成果合称为了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undell-Fleming Mode),该模型的核心观点是:独立的货币政策、固定汇率、资本自由流动三个政策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
克鲁格曼(1999)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实证分析,在一篇讨论亚洲金融危机的文章中发展了蒙代尔三角结构的观点,提出了不可能三角理论。在克鲁格曼勾画的这个三角结构中,a顶点表示选择货币政策自主权,b顶点表示选择固定汇率,c顶点表示资本自由流动。克鲁格曼(2009)在《萧条经济学的回归》[11]一书中阐述了三元悖论,认为面对独立的货币政策、固定汇率、资本自由流动,只可三选二。
蒙代尔与克鲁格曼研究的研究殊途同归,因而,蒙代尔—弗莱明不可能三角结构与克鲁格曼不可能三角结构合称为蒙代尔—克鲁格曼三角结构。
(二)三种政策组合及优劣的比较
根据该模型,货币政策、汇率制度、资本流动可以组合成为三种政策:
第一种政策组合是“独立货币政策+资本自由流动,放弃固定汇率”(www.daowen.com)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发达经济体普遍放弃了固定汇率,转而采用“以浮动汇率为基础,允许资本自由流动,奉行独立货币政策”的金融模式。这种模式应用最好的三个国家分别是美国、日本和德国。
第二种政策组合是“固定汇率+资本自由流动,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
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在固定汇率下,要保持资本完全流动,必然以放弃货币的独立性为代价。许多较小经济体往往选择这种模式,并选择将货币与强势货币挂钩,或者实行更为严厉的货币局制度。
第三种政策组合是“独立货币政策+固定汇率,放弃资本自由流动”
亚洲金融风暴导致东南亚各国货币贬值,在外汇大量流失的特殊时期,马来西亚在东南亚国家中率先采用资本管制。以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来维护汇率的稳定性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被亚洲金融风暴后来的历史证明是保持经济平稳增长、防范外来冲击的有效方法。
三种政策组合各有优劣,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三种政策组合与经济规模及发展阶段的关系大致如表4-4。
表4-4 政策组合与经济规模、经济状况、发展阶段之间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