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香港与内地的转口贸易比较:谁更受益?

香港与内地的转口贸易比较:谁更受益?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样地,转口贸易令参与转口贸易的双方都受益;但是,对于不同体量的经济体、不同开放度的经济体,参与转口贸易的双方的受益程度不同,这就是转口贸易的相对性。在1900—1901年,内地经香港进出口的贸易额占总贸易额的比重高达40%。香港与内地转口贸易对于内地贡献相对较大再次转变为对香港贡献相对较大。与此同时,香港与内地转口贸易对于香港的重要性却明显增强。2011年,香港与内地的贸易额为4665.9亿美元,增长14.9%。

香港与内地的转口贸易比较:谁更受益?

贸易令参与贸易的双方都受益。同样地,转口贸易令参与转口贸易的双方都受益;但是,对于不同体量的经济体、不同开放度的经济体,参与转口贸易的双方的受益程度不同,这就是转口贸易的相对性。

第一,转口贸易对于较小经济体的贡献要大于较大经济体。

第二,转口贸易对于封闭经济体的贡献要大于开放经济体。

表3-7 转口贸易贡献与经济体比较

注释:√:存在。

(一)转口贸易对较小经济体贡献更大

香港开埠以来到朝鲜战争爆发。以经济体的体量为标准,内地属于较大经济体,香港属于较小经济体。以经济的开放度为标准,香港属于开放经济体,内地也可以经过香港以外的其他口岸对外通商交往,不能将内地归为封闭经济体。

香港与内地之间的关系是较小经济体与较大经济体之间的关系,根据转口贸易对于较小经济体的贡献相对较大的研判,得出的结论是;香港与内地在转口贸易中都受益,较小经济体——香港受益更多,转口贸易对香港的贡献相对较大。在这段时期,内地需要香港,香港更离不开内地。

统计数据也证明了如上结论。19世纪,转口贸易对香港的作用十分明显。表3-8数据显示,在1876—1904年期间,内地经香港进口的比重长期保持在40%,1881年经香港进口值比重最低(33.3%) ,1889年经香港进口值比重最高(56%)。经香港出口到外国的内地货值从1876年的17.9%持续上升到1886年的43.2%,平均超过30%。在1900—1901年,内地经香港进出口的贸易额占总贸易额的比重高达40%。

表3-8 香港在内地外贸中的比重(1876—1904)  单位:关平银两

注释:关平银两是指清朝中后期海关使用的一种统一记账货币单位,一关平两折合为37.7495克(后演变为37.913克)。
根据数据整理:甘长求.香港对外贸易.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12-13.

(二)转口贸易对封闭经济体贡献更大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三反五反”、朝鲜战争、社会主义改造上海领先香港的竞争优势彻底丧失。香港的资本主义制度及相对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吸引了从内地流出的资金与人才,最终取代上海成为远东最大的国际都会。香港经济依旧保持开放态势,而内地经济在内外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转向封闭态势。

在从20世纪50年代初的朝鲜战争到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对外开放这段时期,香港与内地之间关系的主要特征是开放经济体与封闭经济体之间的关系,根据转口贸易对于封闭经济体的贡献相对较大的研判,得出的结论是;香港与内地在转口贸易中都受益,封闭经济体——内地受益更多,转口贸易对内地的贡献相对较大。

在20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期间,虽然香港也跟随联合国对华禁运,但是,香港的禁运并非密不透风,大批物质和货品依然通过各种渠道经过香港运送到内地。(www.daowen.com)

在20世纪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的破裂,苏联对中国采取敌视与封锁政策。中国重新评估与西方的关系,开始寻找打通与西方经贸交流的通道。在这一时期,香港再次义无反顾地充当了中国与西方的中间人角色,香港与内地之间的转口港贸易迅猛发展,中国的货物贸易需要经过香港转口世界各地,来自外部的货物与投资也需要经过香港中转,再进入内地。香港帮助内地搭建了与外部世界经贸往来的桥梁。当然,香港也受益于与内地转口贸易,香港航运、物流、金融、商贸进一步发展,逐步发展成为亚洲大都会

在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初期,香港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设立深圳经济特区的主要目标就是学习借鉴香港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内地对外贸易需要经过香港转口而“走出去”,内地招商引资需要经过香港中间人而“引进来”。

从1978年到2008年,来自香港的资金一直占内地吸收外资的一半或以上。经香港转口到世界各地的中国商品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外向型经济体的建成。根据香港特区政府数据统计,在2008年至2012年的5年间,香港的中转贸易每年平均增长15.7%,在2010年更超过35% 。

2000年中国加入WTO是分水岭,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化,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全面对接,内地可以不经香港而直接与海外开展经贸往来,香港转口港及转口贸易对于内地的重要性无可避免地相对下降。香港与内地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开放经济体与封闭经济体之间的关系,而又回复到较小经济体与较大经济体之间的关系了。香港与内地转口贸易对于内地贡献相对较大再次转变为对香港贡献相对较大。

与此同时,香港与内地转口贸易对于香港的重要性却明显增强。2011年,香港与内地的贸易额为4665.9亿美元,增长14.9%。其中,香港对内地出口(2465.9亿美元)增长17.2%;自内地进口(2200.0亿美元)增长12.4%。香港贸易顺差(265.9亿美元)增长81.5%。内地既是香港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又是香港最大的进口来源地。

表3-9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对香港贸易额在内地贸易中的占比仅9%-10%,而对内地贸易额在香港贸易中的占比维持在49%-50%。

表3-9 香港与内地贸易在各自总贸易额占比

注释:斜体加粗数字为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推算的结果。
根据数据整理: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贸易资料分析组(二)表055:对外商品贸易总计数字;表060:与10个主要国家、地区的贸易总额;中国海关总署。

扩展阅读   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香港、上海、深圳

尽管香港先于上海被纳入英帝国主导的19世纪全球化的进程中,发展成为远东重要的转口港,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远东最重要的港口城市、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国际大都会是上海,而不是香港。

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远东商贸金融中心就向上海集聚,到20世纪20—3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经济中心。上海被誉为“东方的巴黎。上海卢湾区曾经是法国人的殖民区,按照法式风格建设。淮海中路也被称为东方的香榭里大街。

上海超越香港并未偶然。从地理位置上,上海处于中国南北经济的交汇点,占据长三角龙头,随着长江由东往西可以深入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沿线内地腹地。在上海与香港的竞赛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其实不是香港的区位,而是内地的开放度。也即如果内地全面开放,香港的优势就不明显,因为内地人流、物流、资金流无必要绕道香港通往海外。如果内地处于封闭发展阶段,香港优势凸显。从经济学角度看,上海形成了经济学的集聚效用。

鸦片战争之后,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随着越来越多沿海通商口岸对外开放,占据长江黄金河道、位居中国中心区域的上海远较位于华南地区、偏离珠江航道的香港,在经济区位上更具优势。

朝鲜战争之后,上海陨落而香港崛起,香港取代上海成为亚洲国际大都会,也成为中国与世界联系的贸易中心、航运中心、金融中心。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发挥了香港的开放优势。

历史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内地进入全面对外开放新时期以来,香港的领先优势日渐淡化。先有上海,紧跟着广州、深圳的GDP相继超越香港。作为转口港的香港对于内地经济的重要性在下降。毗邻香港的深圳,从一个渔村发展成为国际大都会,令全世界侧目,这既是学习香港的结果,也是超越香港的结果。

当然,内地城市没有香港“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问题是“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制度优势不会自觉地转化为具体与实际的优势,香港需要充分认识、善用“一国两制”,才能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