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转口贸易结合服务贸易为特色的发展阶段,大致始于1985年《中英联合声明》公布以来至今。
1978年,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式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呼吁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由于内地当时对自由市场经济或资本主义制度几乎一无所知,因此对外开放政策为香港带来了黄金机会。香港成了连接中国与西方的桥梁。许多港人也是借着与内地的贸易及在内地投资而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有些投资者更获利丰厚。
香港在内地对外开放中初期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香港是航运与物流中心。内地货物主要经香港转口到世界各地,内地从世界各地进口也主要通过香港的中间商。
第二,香港是资金与人才中心。香港是投资内地的外资的主要来源地,内地把香港作为招商引资的主要窗口,各省市相继在香港设立窗口公司,以香港为平台开展对外贸易与招商引资业务。
第三,香港是膜拜与学习样板,香港产品、香港服装、香港电影、香港偶像、香港制造,凡是与香港有关的,都被视为新潮、时尚、先进。
扩展阅读 巴士奇遇结良缘
电影《巴士奇遇结良缘》是改革开放后登陆内地的第一部香港影片。该片由张鑫炎执导,方平等参加演出,讲述巴士上奇遇结良缘的故事。“千面小生”方平携手“小燕子大美人”李燕燕,演绎平民的爱情故事。1978年2月6日香港首映,两周半后票房累计收入已超过100万元,以当时物价指数来说,票房收入已相当惊人。
电影描述了巴士售票员阿义见义勇为行为及奇遇。阿义在巴士上救援了受扒手欺侮的少女阿珍。阿珍活泼美丽,两人不久坠入爱河。婚后,他们共创幸福生活,有了可爱的儿子。不久,公司实行无人售票,阿义因而失去了工作。为了生活,在阿珍的支持下,他努力学习巴士驾驶技术,最终转行成了巴士司机。
《巴士奇遇结良缘》见证了20世纪70年代的香港社会问题和真正实拍街景——“脏乱差”的市容、乱窜的电动车、旧式的双层公巴,以及巴士从古老的乘务员走动售票演变为现代自动投票的过程。
(一)香港经济第二次成功转型
在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20多年高速发展,跻身亚洲四小龙行列的香港,无可避免地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主要特征是:1)劳动力成本上涨;2)楼价攀升;3)港产品出口竞争力下降。
1984年12月19日,由当时中国最高领导人邓小平在场见证的《中英联合声明》签署。《中英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同时,列出了中国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是“一国两制”的原则,中国政府会确保其社会主义制度不会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香港本身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维持“五十年不变”。 1985年5月27日,两国政府互相交换批准书,并向联合国秘书处登记正,《中英联合声明》正式生效,历时13年半之香港过渡时期开始。
《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确定了香港定位,维护了信心,留住了资金。 自此之后,香港的纺织、服装、鞋帽、玩具,以及日用电子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纷纷北迁到土地与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广东沿海地区,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蔚然成风,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加工贸易模式。
在香港第二次经济转型中的转口贸易与在“以单一转口贸易为主远东转口港发展阶段”的转口贸易“形似而神不似”。香港之前只是提供转口贸易港的服务,此时不仅提供转口贸易港的服务,而且介入与转口贸易货物有关的生产环节,形成“以转口贸易结合服务贸易为特色的综合发展”特色,香港中间人一方面对外接单,经过香港转口进口原料;另一方面在内地安排加工生产,经过香港转口出口成品。香港中间人角色的两个显著特点是:第一,既是进口商,又是出口商;第二,既是转口贸易商,又是生产经营者。(www.daowen.com)
从香港对内地的投资结构看,60%的投资投在珠三角,超过1/3的企业注册在珠三角,使得广东省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拉动中国经济的火车头。香港企业的产业转移取得了巨大成功,也获得了巨大的投资收益,带动了香港转口、进出口等贸易的高速发展,这是香港经济从80年代到90年代这近20年中保持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香港产业“北上设厂”之所以成功,也与当时中国经济结构有着直接的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受苏联经济模式的影响,公有制与计划经济是主导,形成了“轻轻工业,重重工业”的产业结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逐步摆脱传统计划经济模式的束缚,选择了“低积累,重消费”的增长模式。在整个80年代,个人收入与轻工业的增长超过储蓄与重工业的增长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特色。而这种经济增长模式与香港向内地大规模转移轻工业的“北上设厂”方向一致。从香港对内地的投资结构看,60%的投资投在珠三角,超过1/3的企业注册在珠三角,成为拉动广东省经济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率先起飞的强大动力,而香港企业的产业转移也取得了巨大成功,获得了巨大的投资收益,并带动了香港本地经济的转口、进出口等贸易的高速发展,是推动香港经济从70年代到90年代持续近30多年繁荣发展的重要原因。
图3-2数据显示,香港GDP除1985年因担忧《中英联合声明》低于10%之外,其余年份增幅均在10%以上,香港繁荣稳定、经济发展与香港定位的确定,以及《中英联合声明》密不可分。香港经济也随着《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及经济发展,成功实现了第二次经济转型。
图3-2 香港GDP按年变动率(1980—1989)
数据来源: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国民收入统计组(一)。
(二)转口贸易取代港产品出口
在1985—2012年期间,香港整体出口年均增长幅度10.8%,其中,转口贸易年均增幅为15%,超出整体出口年均增幅10.8%,港产品出口年均增长幅度为一2.1%,大大低于平均增幅(表3-4)。在1985—2012年年间,香港转口贸易额是港产品出口额的8.8倍,在香港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高达43%。香港进入了以转口贸易结合服务贸易为特色的发展阶段。
表3-4 香港对外贸易统计(1985-2012) 单位:百万港元
续表
根据数据整理: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贸易资料分析组(二)。
综上所述,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扑朔迷离的香港前途问题尘埃落定。香港的人才、资金没有出现大面积“逃离”,反而,随着内地改革开放,大批人才、资金涌来香港,推动香港成功实现了以“工业+贸易”为支柱向以“金融+贸易等服务业”为支柱的第二次经济转型。
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香港与内地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无论是金融、贸易,还是旅游业,香港的最大“客户”都来自内地。如今,香港50%以上的贸易额、旅游收入、股票市值均来自内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