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合理开发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合理开发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黄淮海平原地区地表水资源的过度利用,致使部分地区河湖水面萎缩,河道季节性断流,入海水量减少,河口淤积加剧;地下水严重超采则导致地面沉降塌陷、海水入侵。通过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遏制水土流失的发展趋势。合理安排生态环境用水,特别是北方缺水地区,要维持最低限度的入海水量,以稳定河口和入海段河道的生态环境。

合理开发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从广义上说,维持生物生态系统水分平衡所需消耗的水量,包括水热平衡、水盐平衡、水质平衡、水沙平衡等,都是生态环境用水。我国降水资源约6.2万亿m3,其中有44%形成径流,其余56%(3.5万亿m3)通过植被蒸腾,土壤水、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蒸发返回大气,这些均属于生态环境用水。在水资源丰富的湿润地区,生态环境用水一般不构成问题,而在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水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如黄淮海平原地区地表水资源的过度利用,致使部分地区河湖水面萎缩,河道季节性断流,入海水量减少,河口淤积加剧;地下水严重超采则导致地面沉降塌陷、海水入侵。西北内陆河流域,由于一些地区盲目开垦荒地、草原,扩大灌溉农业,增加绿洲农业耗水量,导致天然绿洲萎缩,河湖尾闾断流以至消亡、向荒漠化发展,生态环境恶化。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重视的一项工作,必须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中,将生态环境需水与国民经济生产需水、城乡人民生活需水共同作为水资源需求的组成部分,进行综合规划与合理配置。保护生态环境要采取以下措施:

有计划地控制天然林的采伐和河湖及低洼湿地开发,禁止毁林毁草和围湖造地,对过度开垦、围垦的土地,采取强制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还林还草还湖,坚决将25°以上的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防止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加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进行荒漠化治理。通过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遏制水土流失的发展趋势。在全国水土流失区建立起水土保持预防监督体系和水土流失监测网络;宜林地全部绿化,林种、树种结构合理,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26%以上,在不同地区分别制定适合当地条件的覆盖率指标;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改善贫苦山区农业基础条件.解决脱贫问题,减轻经济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压力

逐步控制地下水超采量,控制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使地下水采补平衡,良性循环。(www.daowen.com)

保护湿地,严禁盲目开发利用湿地资源,对过度开发利用湿地,造成较大生态环境影响的要退耕,恢复湿地生态,为湿地动植物创造繁衍、生存栖息的条件。

保护生态林,加强生态林建设;保护地面覆盖,防沙治沙,防止沙漠化延伸。

合理安排生态环境用水,特别是北方缺水地区,要维持最低限度的入海水量,以稳定河口和入海段河道的生态环境。据有关资料分析,到21世纪中叶我国生态环境用水约为800亿~1000亿m3,其中,黄河流域约为210亿m3,淮河流域枯季生态基流约80亿m3,海河流域生态环境用水总量80亿m3,黄淮海三条重要河流河道内生态环境水共370亿m3。内陆河流域片生态需水约为300亿~400亿m3。在这些生态环境需水量中,将通过合理地限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利用处理后的污水回用来解决,其中约有10%~15%则需要由水利工程供水补给。

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建设的法律法规。把生态环境建设与产业开发、农民脱贫致富、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生态环境建设资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