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迈向水环境和谐共生:改造与适应并重

迈向水环境和谐共生:改造与适应并重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划定洪泛区、蓄滞洪区和防洪保护区的范围,通过对土地利用实行分区管理和实行洪水影响评价制度来进行洪水影响区的管理,并建立较为完善的灾后重建机制。建立与完善蓄滞洪区管理及安全保障体系,确保蓄滞洪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生活有保证,事后恢复生产、生活有保障。制定主要江河遭遇超过系统防洪标准的特大洪水应急方案。

迈向水环境和谐共生:改造与适应并重

在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洪水灾害仍然是造成经济破坏、生命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也是最重要的水环境问题。展望21世纪及其以后的岁月,中国仍将继续面临着洪水威胁的挑战。因此在今后的防洪减灾战略中,人类必须以科学的态度,从长远发展和全局利益考虑,既要适当地控制洪水、改造自然,又要主动地适应洪水、与自然协调共处。

在21世纪我国防洪减灾中,应根据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加强防洪系统的综合规划,根据国力和防洪系统保护对象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重要性,合理确定不同江河防洪系统的防洪标准;加强水利枢纽和分蓄洪区调蓄洪水的工程建设,合理提高堤防的防洪标准,建立蓄泄兼筹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在遇到防洪标准以内的洪水时,保证国家的正常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安全。

对于超过系统防洪标准以外的特大洪水,制定合理的应急方案,在确保城乡广大居民生命财产和重要工业交通设施安全的基础上,以牺牲经济损失相对较少,灾后恢复相对较快,并在地理比较有利、不至于造成连锁性灾害的农村地区蓄洪、滞洪,作为特大洪水的出路。建立与完善社会救济、防灾保险和灾后重建等措施与体制,以保证在遭遇超标准的特大洪水时,国家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不致发生动荡,实现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防洪减灾方面要采取以下主要对策措施。

树立全社会长期的防洪减灾意识,约束人们自身的各种不顾后果、破坏生态环境和过度开发利用土地的行为。

加快进行上游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改变洪水生成条件。

制定流域防洪规划,根据防洪系统工程的特点和系统的经济效益,确定各地防洪的重点与防洪标准;提高城市防洪标准,使之与城市发展规模及经济水平相适应。

划定洪泛区、蓄滞洪区和防洪保护区的范围,通过对土地利用实行分区管理和实行洪水影响评价制度来进行洪水影响区的管理,并建立较为完善的灾后重建机制。(www.daowen.com)

建立与完善蓄滞洪区管理及安全保障体系,确保蓄滞洪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生活有保证,事后恢复生产、生活有保障。建立健全防洪保险制度,形成防洪抗灾与水毁工程修复良性运行机制。

制定主要江河遭遇超过系统防洪标准的特大洪水应急方案。

建立技术先进的洪水监测和预报系统,以及国家水文信息数据库,建成现代化的防洪预警、预报系统。

将防洪工程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防洪费用按照政府投入同受益者合理负担相结合的原则筹集,以政府投入为主。

防洪工程的维护与管理,除了建立和改进管理规章制度和机构,加强维护管理外,还应考虑加强多目标使用防洪设施的管理新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