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水利与渔业养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水利与渔业养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水利渔业的发展,网箱养鱼等技术已日趋成熟,近几年来又出现了中华鳖工厂化养殖、名优鱼类规模化等新的养殖技术。这些新尝试均为生态渔业提供了新经验,也为水利渔业发展提出了新的途径。

水利与渔业养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水利渔业养殖技术一般与淡水渔业养殖技术基本类同,但由于水库水位和养鱼水面均与工程调度运用关系密切,在封闭型的水库水域中,养殖的鱼类品种又与江河流动型水域内鱼类品种有所差别,致使水利渔业的鱼类养殖技术必须具有自己的特点。随着水利渔业的发展,网箱养鱼等技术已日趋成熟,近几年来又出现了中华鳖工厂化养殖、名优鱼类规模化等新的养殖技术。

1.网箱养鱼

水库网箱养鱼经20世纪80年代的技术试验及生产推广,90年代进入稳步发展阶段。目前,网箱养鱼发展较快,养殖水域从江河、湖泊、水库直至渠堰、池塘、滨海等都相继开展了网箱集约化养殖,网箱养殖品种从最初的鲢、鳙、鲤也扩展到草鱼、青鱼、鳊鱼、团头鲂、加州鲈、鳗鲡、沟鲶、淡水白鲳、南方大口鲶等高经济值的鱼类品种。养殖方式从聚乙烯、尼龙网衣和竹木框架制成的网箱,发展到金属结构网箱、船体网箱、机械化自动投饵网箱,直至1m3左右的小体积网箱。制约网箱养鱼规模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养殖品种及其技术经济效果对市场的适应性,二是由于网箱养鱼的超负荷发展给水体环境带来的水质污染问题。

2.中华鳖工厂化养殖

我国养鳖业是在继日本加温养鳖获得成功后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利用地热、加温等方式逐渐发展起来的。90年代后,鳖的市场需求量日增,价格倍涨,全国迅速掀起了养鳖热潮,并迅速推广了控温快速养鳖技术。近几年在对鳖的生态习性、人工孵化繁殖、饲料及养殖工艺等方面获得了大批科研成果和技术经验,使中华鳖养殖形成集约化的工艺,工厂化的养殖方式,一年内可将稚鳖养成商品鳖。工厂化的养殖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养殖方式,为水产养殖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模式。

3.名优鱼类的规模化养殖

在名优鱼类的规模化养殖进展方面,较突出的主要有鳜、鲂、南方大口鲶、匙吻鲟、史氏鲟等。近十几年来,通过对名优鱼类的摄食机理及驯食研究和野生品种的驯化,成功的探索出一整套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的技术和经验,使名优鱼类养殖规模不断扩大。(www.daowen.com)

4.鱼类的移植驯化

鱼类的移植驯化是发展水利渔业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近些年来也取得不小进展。四川省水库养鱼从新疆引进东方真鳊、从云南引进大头鲤等均已获得成功。在水利、农业部门的推动下,不少省(区、市)近些年来将池沼公鱼和银鱼向水库等大水域移植驯化,取得了显著效果。1995年以来,银鱼移植发展很快,至1998年,在水库和湖泊移植银鱼的面积已达170万hm2,银鱼年产量达2万多t。

5.结合农林牧副渔综合养鱼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统一规划和经营管理下,充分利用工程管辖范围内的水土资源优势,实行水陆结合和农林牧副渔相结合的综合养殖,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这是发展水利渔业中值得重视的新的生产模式。南方不少省(区、市)在一些中小型水库库区周边修建猪圈、禽舍,利用畜禽粪肥养鱼;在水库综合经营中,利用农副产品加工的余渣、粉浆养育猪禽并积肥养鱼。在网箱养鱼时,箱内精养,箱外粗养。在库周、滩地、山坡种植牧草、青饲料养猪、养禽、养鱼,或在水库水域内底层养蚌、中层育珠,水体分层混养相应鱼类等。这些新尝试均为生态渔业提供了新经验,也为水利渔业发展提出了新的途径。

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利渔业的兴起和发展历程表明,水利渔业的科技成果发挥了积极有效的指导和推动作用。葛洲坝水利枢纽经过充分调查论证后,根据鱼类资源的特点及其生物特性,不兴建鱼道采取人工繁育中华鲟鱼苗在长江放流的成功经验,对今后科学地处理水利枢纽工程与渔业生产的矛盾提供了明确方向和可靠的科学论据。《水库拦湾养鱼技术规程》、《水库施肥养鱼技术规程》等规程、规范的编制,为水利渔业走向规范化生产经营奠定了可靠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