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据1997年《中国统计年鉴》资料,全国能源结构中,原煤生产占能源生产总量的75%,原油生产占17%,天然气占2%,水电生产占6%。
1997年,我国已探明煤矿资源储藏量为10025亿t,人均煤炭探明储量811t。虽然能源总储量不少,但是石油、天然气富矿少,开发难度大。我国的能源资源近80%分布于西部和北部,而60%的能源消费在经济发达的东南部地区,需要经过长距离运输传送。燃煤和煤炭开采与加工产生大量污染物,导致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预计在今后几十年内,能源需求的增长仍将主要靠煤炭来满足。大幅度增加煤炭生产和利用,将对环境和运输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
中国的能源结构目前是以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为主的,必将逐步导致能源资源耗竭。因此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面临严重挑战。如果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保持不变,中国未来的能源需求无论从资源、资金、运输还是环境方面都是无法承受的。因此,改变能源生产与消费方式,实现能源结构多样化,建立对环境危害较小的能源系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水能蕴藏量和技术可开发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丰富的水能资源是我国能源特别是电力发展的巨大优势。水能资源既是一项洁净的、可再生的能源,它的开发又是一次能源建设与二次能源建设同时完成的,即兼有相当于开采煤炭、石油的一次能源建设和相当于修建火电站的二次能源建设的双重功能。这些都无疑地决定了水能开发在我国能源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水电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加大,从20世纪50年代初的2%,逐步上升到90年代末的6%。从1952~2000年,水电装机容量由38.5万kW,增加到7600万kW,48年中增加了196倍。
水电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主要作用为:(www.daowen.com)
(1)用水电替代火电,可以节省火电用煤,改善一次能源结构,节省和保存我国十分有限的煤炭资源,使之能更多地用在更广泛的用途上,发挥更大的效益。这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2)我国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南地区属水能资源的富矿区。以“西电东送”逐步替代“北煤南运”或“西煤东运”,可以相应减轻目前巨量的煤炭运输给铁路交通带来的难以承受的压力。
(3)少发火电,可减少煤炭开采、加工和火电燃煤中产生的大量污染物,有效地减轻目前许多城市存在的烟尘污染、水污染和一些地区出现的大面积酸雨区的危害,改善大气环境和水环境。
(4)水电机组开停机简便,调整负荷迅速、灵活,在电力系统的调峰、调频、调相和事故备用方面有着比火电、核电明显的优越性,并入电网运行后,不仅可提供系统所需电力,还将改善系统电源构成,大大提高供电质量、运行安全和系统的整体经济效益。
(5)我国小水电资源分布广泛,便于分散开发利用,是解决农村电力短缺的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继续大力开发小水电,逐步减少对生物质能的依赖,不仅有助于恢复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也能满足广大农村所需的电力消费,为实现我国农村现代化创造必要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