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防旱减灾目标与任务优化

防旱减灾目标与任务优化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面对21世纪我国防旱减灾面临的严峻形势,为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防旱减灾的目标与国家的宏观发展目标相协调。农业供水设施一般设计保证率较低,不少农田还没有灌溉设施,经常会遭遇干旱的威胁。因此,以下内容主要是论述农村与农业的防旱减灾的任务与对策。预计2010年前改造1000万hm2,2010年以后完成其余1000万hm2的改造,并不断加以巩固和提高。

面对21世纪我国防旱减灾面临的严峻形势,为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防旱减灾的目标与国家的宏观发展目标相协调。在出现持续旱情的状况下,首先应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适时协调各部门用水计划。重点要加强按流域统一考虑旱情下的水资源调配问题,处理好生产与生活、工业与农业、社会与环境等方面的用水矛盾。一般情况下,城市和工业供水设施设计保证率比较高,缺水时主要应在节约用水的基础上加强城市及工业供水措施。农业供水设施一般设计保证率较低,不少农田还没有灌溉设施,经常会遭遇干旱的威胁。因此,以下内容主要是论述农村与农业的防旱减灾的任务与对策。

根据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农业发展和粮食增产,不可能仅靠增加灌溉用水量和扩大灌溉面积来解决,但是仍需在可能条件下采取措施增加农业供水量,适当发展有效灌溉面积,努力增加抗旱非常规灌溉面积。为此,除了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外,还要大力推行其他各种措施,其中推广节水灌溉和加强管理是解决上述矛盾的根本措施。

1.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农业现代化服务

对现有灌区在巩固、改造和配套挖潜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灌溉面积的减少,充分发挥现有灌区的作用。在扩大现有灌溉设施效益的基础上,适当外延,新建和续建必要的工程,有计划地扩大灌溉面积。在2000年有效灌溉面积5500万hm2的基础上,2050年达到6000万hm2左右,2030年以后,灌溉面积维持动态稳定。在1995年节水灌溉面积330万hm2的基础上,2010年达到500万~700万hm2,2030年达到1000万~1300万hm2,2050年达到1300万~1700万hm2

2.因地制宜地采取水利和农业相结合的综合抗旱措施

在水源不足或工程艰巨不能修建正规灌区的地方,积极推行各种非常规灌溉,如东北地区的“坐水种”,以及西南、西北等地结合修建人畜饮水工程发展起来的旱地点浇、集水灌溉和微型水利。通过这些措施,以减少雨养农业区因旱造成的损失。

3.积极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结合农田基本建设和退耕还林还草,着重抓好重点流域、重点区和重点工程项目水土流失面积的治理。截止到2000年已初步治理80.9万km2。在此基础上,2001~2010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万km2,2010~2030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0万km2,2030~2050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万km2。在水土流失面积的治理过程中,既要重视治理面积的扩大,又要重视已治理成果的巩固和治理水平的提高。

4.积极进行灌区中低产田改造(www.daowen.com)

现有灌区中有2000万hm2中低产田,需要在巩固已有工程设施的基础上完善配套,进行旱、涝、渍、碱综合治理。预计2010年前改造1000万hm2,2010年以后完成其余1000万hm2的改造,并不断加以巩固和提高。

5.大力推广节水灌溉

要研究推广农业旱作技术和渠道衬砌、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尽快改变大水漫灌等浪费水资源的灌溉方式。对于节水项目要给以优惠政策。灌区中低产田的改造、配套和灌溉方式的变革将是今后长期的重要任务。在干旱地区和广大山区推广集水灌溉,结合水土保持的开展,鼓励农民兴办小型、微型水利工程。在水稻灌区也要加强灌溉管理,推广节水控制灌溉技术。

6.加强管理,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

这不仅是各项水利工程维持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也是推动节水的重要动力。合理调整灌溉水费,推动农业抗旱保险,以及对农业用水转为其他用途进行适当补偿等是从经济角度防旱减灾的重要方面。

从更广的范围来考察和解决农业干旱问题,涉及对各部门用水结构的调整和流域水资源的综合管理问题。农业干旱不可能在自己狭窄的范围获得圆满的解决,它涉及全流域各区域之间、各用水户之间、供水体系内部,以及地面水和地下水之间的综合调度和水资源最优分配问题,而这又涉及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的改革。

在提高管理水平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是要提高旱情测报精度和旱情测报站网的建设,改进和完善全国抗旱信息系统的功能,逐步实行抗旱工作的现代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