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优化后:干旱灾害对城乡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危害

优化后:干旱灾害对城乡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危害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受旱率超过20%和成灾率超过10%的有8年,分别是1960、1961、1978、1986、1988、1989、1997、2000年。众多城市的严重、频发的缺水事件已给城市生活、工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日益严重的危害。2000年牧区有7800万hm2草场受旱,内蒙古等地畜牧业严重受灾。

优化后:干旱灾害对城乡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危害

1.干旱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据1949~2000年统计,全国农田平均受旱面积2108万hm2,成灾面积889万hm2,农田平均受旱率和成灾率分别为21.2%和8.8%。在上述52年中,受旱率超过15%和成灾率超过5%的有15年,包括1972、1978、1997、2000年等大旱年及1959~1961年和1985~1989年等连续干旱年段。受旱率超过20%和成灾率超过10%的有8年,分别是1960、1961、1978、1986、1988、1989、1997、2000年。据不完全统计资料推算,全国因旱粮食平均减产率为5.0%,1961年达13.0%。2000年因旱损失粮食近600亿kg,当年粮食比上一年减产459亿kg(包括农业结构调整等因素),为1949年以来减产粮食最多的一年,减产率为9%。全国平均因旱受灾人口占农业人口的比率为11.5%,大旱年份受灾人口比率近1/4。干旱年,特别是严重干旱年,农业生产受到十分严重的影响。

2.城市干旱缺水迅速发展

1949年,全国县级以上城市136座,2000年已增加到668座。20世纪70年代以前,城市缺水只在少数城市个别年发生。70年代以后,特别是8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建设、工业发展和城市人口增长,缺水城市不断增加。1970年以前,缺水事件只限于中国北方部分省(区、市)和南方沿海的少数城市;至1980年,城市缺水事件已扩大到北方和沿海11个省(区、市)的21座城市;1990年,全国已有3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地级以上城市有109座,占地级以上城市总数189座的57.7%;1992年,城市严重缺水事件已波及全国南北方18个省(区、市)的63个城市。2000年大旱,有620座城镇缺水。众多城市的严重、频发的缺水事件已给城市生活工业生产生态环境带来日益严重的危害。

3.干旱缺水是牧区发展的制约因素(www.daowen.com)

我国牧区总面积416万km2,占国土总面积43%。特别在北部和西北部的广大牧区,地处我国半干旱和干旱地区,年降水量50~400mm,蒸发量1000~1800mm,降水、径流年内年际变化大,干旱发生频次多,覆盖面广,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牧草正常生长、饲草料供应和人畜正常饮水需要,招致牲畜大量死亡。据自1953~1991年不完全资料统计,因干旱损失牲畜50万头(只)的有10年,损失牲畜100万头(只)以上的有6年,损失200万头(只)以上的有2年。其中1965年,内蒙古中西部约21万km2的地区,发生严重的春夏连旱和全年旱,牲畜损失严重,该年宁夏、甘肃、青海也出现大量牲畜损失。此外,在牧区一部分无水和缺水的冬春牧场所发生的“黑灾”(主要指牲畜饮水发生困难),对牲畜造成的危害也十分严重。2000年牧区有7800万hm2草场受旱,内蒙古等地畜牧业严重受灾。

4.农村相当一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困难

我国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包括取水困难和水质不符合饮用水标准,是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分两种情况,一是常年性饮水困难;另一是在干旱年份,水源枯竭引起的季节性饮水困难。据1995年底统计,全国农村尚有7329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没有解决,占全国农业人口的8%。其中,属取水困难的有4942万人(指取水点距村寨单程1~2km以上),占全国饮水困难人口的67.4%;属氟病区(指居民饮用水水源的含氟量在1.1mg/L以上需改善水质条件的地区)的有2386万人,占32.6%。上述农村人畜饮水困难的统计数据,是农村人畜困难中常年出现和相对稳定的部分。在一个地区遇到严重干旱年时,饮水水源条件变化,溪泉水源枯竭和水库塘坝干涸等原因,农村饮水困难的人数比统计的常年饮水困难人数要多得多。2000年统计,旱情严重期间全国有2770万农村人口和1700多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饮水困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