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长江防洪减灾战略及应对措施

长江防洪减灾战略及应对措施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防洪减灾战略与措施1.战略目标长江在21世纪上半叶的防洪能力应达到的标准为:荆江河段按枝城百年一遇洪峰流量作为防御目标;荆江以下河段防御1954年洪水;下游及河口地区防御历史最高潮水位。

(一)防洪特点与形势

1.防洪特点

(1)流域受洪水威胁的范围大,尤以中下游平原地区更为严重。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面高程普遍低于长江干流及其支流尾闾当地洪水位,全靠约3600km干堤和3万多km支、垸堤保护,一旦受淹,淹没时间可长达数月,灾害严重,并将牵动全国可持续发展的大局。

(2)长江中下游水系中,江湖关系复杂,经济发展与江湖防洪之间的矛盾突出。

2.防洪形势

(1)堤防防洪能力低。在不运用分蓄洪区情况下,荆江河段干堤防洪标准只有10年一遇,城陵矶河段约15年一遇,武汉河段约20~30年一遇,湖口附近约20年一遇。现状防洪工程条件下,考虑了加固堤防和荆江分洪区的运用,荆江河段也只能防御枝城80000m3/s的洪水,约相当于40年一遇。但自1153年以来宜昌已出现大于80000m3/s的洪水8次,1870年枝城洪峰流量达110000m3/s,在三峡工程建成前,一旦发生类似1870年的特大洪水,局面很难控制。1998年发生了新中国成立后仅次于1954年全江型特大洪水,宜昌站最大洪峰流量63300m3/s,比1954年66800m3/s小,但中下游水位普遍高于1954年,堤防出现大量险情,迫使汛后进行了干堤全面加固。

(2)分蓄洪区运用困难。根据现有规划,再遇1954年型洪水时,长江中下游地区需分蓄洪水500亿m3,在三峡工程建成后,仍需安排320亿m3,估计涉及范围5900km2,农田27万hm2,人口330万。据调查估计,长江中下游平原目前人均只有1.2亩耕地,到21世纪上半叶,人均耕地将降至1亩以下,在水土资源高度开发利用情况下,运用这样规模的分蓄洪区有相当困难。

(3)河湖调蓄能力下降。长江沿岸湖泊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的10000多km2减少到80年代初的6605km2,90年代又进一步减少;长江河槽的容量,也随着不断地被侵占、围垦而减小;同时河道阻水建筑物日渐增多。

(二)防洪减灾战略与措施

1.战略目标(www.daowen.com)

长江在21世纪上半叶的防洪能力应达到的标准为:荆江河段按枝城百年一遇洪峰流量作为防御目标;荆江以下河段防御1954年洪水;下游及河口地区防御历史最高潮水位。

2.主要措施

长江防洪应采取综合措施,逐步建成以堤防为基础,三峡工程为骨干,干支流水库、蓄滞洪区、河道整治相配套,结合封山植树、退耕还林、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水土保持等措施以及其他非工程防洪措施构成综合防洪体系。

(1)加高加固长江堤防。长江中下游3万多km堤防是长江防洪工程体系的基础,其中主要堤防8000多km是近期建设的重点。

(2)建设好蓄滞洪区。由于三峡工程的调蓄和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的作用,长江中下游地区遇1954年洪水分洪量可减少为320亿m3,其中城陵矶附近210亿m3,武汉附近68亿m3,湖口附近42亿m3。各蓄滞洪区应加强道路、通讯设施、安全区建设,还要贯彻蓄滞洪区有关政策,确保遇大洪水能分得进、损失小、有补偿。

(3)做好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工作。

(4)整治重点河段,控制300余km的严重崩岸河段,控制河口流势。

(5)建设支流水库,发挥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

(6)其他非工程防洪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