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分析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分析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约达20%,七大江河中以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最高,达90%;其次为黄河、淮河、辽河均超过60%;松花江、长江、珠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在10%~20%之间。

新中国成立50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水的需求,大力开发利用水资源,兴建了大批蓄水、引水、提水工程和机电井,增强了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减缓了旱灾,使农业大幅度增产;增加对工业和城市的供水,支持工业和各项事业持续发展,基本满足了城乡人民的生活用水,成绩是巨大的。但是,由于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不善,部分地区水资源缺乏,加以工程设施不足,开发利用不当,缺乏合理调配,节约保护不善,不少地区供需矛盾紧张。

1.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

1949年以前我国水库很少,仅有大中型水库23座和一些小水库,多数分布在东北地区。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兴修水库和塘坝等蓄水工程,8.51万座大中小各类水库承担着防洪、发电、灌溉、工业和城市供水等任务。据统计,由水库等蓄水工程供给的水量约占全国总供水量的1/4,是我国城乡供水的主要水源之一。

我国农田灌溉有悠久的历史。1949年,有农田灌溉面积2.4亿亩,到2000年,有效灌溉面积已达8.25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2%。万亩以上大中型灌区5683处,有效灌溉面积3.67亿亩,其中30万亩以上大型灌区400处,有效灌溉面积约2.36亿亩。灌溉事业的发展,使过去经常遭受旱灾,产量低而不稳的农田,实现高产稳产。在占全国耕地42%的灌溉农田上,生产出占全国约75%的粮食、80%的油料、90%的棉花蔬菜,灌溉事业成为农业的支柱。全国粮食产量从1949年的1.13亿t增加到1997年5亿t,基本解决了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我国水力发电开发历史比较晚。1949年,全国仅有水力发电装机容量36万kW,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到2000年,全国水电装机容量7679万kW,年发电量2398亿kW·h,分别占当年全国电力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的23.5%和17.6%。在建的长江三峡水电站设计装机1820万kW,年发电量847亿kW·h,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全国水利系统水电装机容量3110万kW,占全国水电装机容量的40%;年发电量945亿kW·h,占全国水电发电量的39%。到2000年,我国已建成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653个,为社会经济发展、人民脱贫致富创造了条件。目前全国1/2的地域,近1/3的县和1/4以上人口主要依靠农村水电供电。

全国通航河流有5600多条。据统计,20世纪50年代初全国内河航运里程7.36万km,货运总量为2500万t,货运周转量63亿t·km。经过半个世纪的水利建设,有些通航河道因水资源短缺或闸坝建设障碍,通航能力萎缩,也有一些河道经过整治及水库建设使航运有很大的发展。到20世纪末,全国通航里程已达11.6万km,其中通航1000t级以上深水航道7000多km,集中在长江、珠江、松花江等几大江河中下游,以及京杭运河苏北段。渠化航道在新中国成立前仅有四川省綦江不到50km河段,现在渠化河流已有18条,总长已达2000km。1999年内河货运量7.7亿t,货运周转量达1700亿t·km。

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配上很不平衡。20世纪70年代以来,北方城乡干旱缺水日趋严重,实行水资源在地区之间的调剂,余缺互补,势在必行。已经先后建成跨流域调水工程,在广东东深调水工程之后,主要有天津引滦入津工程、辽宁引碧入连工程、山东引黄入卫工程、吉林引松入长工程和苏北江水北调工程等,正在建设的主要有山西引黄入晋工程和新疆引额供水一期工程。

2.供水能力

根据《中国水资源公报》,2000年全国总供水量为5531亿m3,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4440亿m3,占总供水量的80.3%;地下水源供水量1069亿m3,占总供水量的19.3%;其他水源供水量21亿m3(其中污水处理回用19亿m3),占总供水量的0.4%。此外,海水直接利用量141亿m3。地表水源供水量中,跨流域调水量为141亿m3,其中海河流域引黄河水39亿m3,淮河流域分别从长江、黄河引水67.7亿m3和16.0亿m3。2000年全国供水总量比1980年(4432亿m3)增加了1099亿m3,平均年增长率1.25%。同期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为9.9%,供水对GDP的弹性系数为0.13,明显低于国际上其他国家相同发展阶段实现的弹性系数0.20~0.30。这说明在此期间节水工作的成效,同时也反映了水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还反映了隐含的供水不足状况。

3.用水(www.daowen.com)

2000年全国总用水量为5498亿m3。其中农业用水3784亿m3(农田灌溉占91.6%),占总用水量的68.8%;工业用水1139亿m3,占总用水量的20.7%;生活用水575亿m3(城镇生活占47%),占总用水量的10.5%。2000年全国人均用水量为430m3,万元GDP用水量为610m3,按实灌面积7亿亩计,平均每亩灌溉水量约为495m3,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78m3

我国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约达20%,七大江河中以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最高,达90%;其次为黄河、淮河、辽河均超过60%;松花江、长江、珠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在10%~20%之间。海河平原经常依靠超采地下水以补干旱年供水量之不足,全国已形成多处平原地下水漏斗区。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不高,用水总量却居世界前列。如果按人口平均用水量计算,我国大大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低于印度、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用水量并不是和经济增长速度同步增长,而是大大低于经济增长速度,逐年递减甚至实现零增长。美国1960~1985年GNP增长7.8倍,而用水量仅增长1.5倍,1985年用水量比1980年还减少10%;日本1965~1990年,GNP增长20多倍,而用水量从760亿m3增加到908亿m3,增长不到20%;其中1980~1990年GNP增长2倍,总用水量仅增长3%。

4.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水资源供求矛盾突出,部分地区缺水严重,国民经济布局与水资源分布不相适应,水资源供需矛盾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由于水源不足,农田供水不能完全满足农作物需求,有的灌区只能做到不充分灌溉,据估算,全国灌区每年缺水约300亿m3。全国有400座城市供水不足,其中有110多座严重缺水;每年影响工业产值2000亿元以上。城乡用水分配上的矛盾,日益突出。截止到20世纪末,全国尚有2400万农村人口和数千万头大牲畜饮用水困难。

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缺水与水的浪费现象并存。我国灌溉水利用系数平均为0.4~0.45,而发达国家约0.7,我国有较大差距。发达国家工业用水平均重复利用率已达70%~90%,我国约为50%,节水潜力很大。我国生活用水浪费也比较普遍,跑冒滴漏和“长流水”现象普遍存在。

过度开发利用水资源已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黄河流域从70年代起下游开始断流。90年代以来,断流日期越来越提前,断流时间越来越长,断流河段越来越向上延伸。1999年以来,加强了管理,发挥了小浪底水利枢纽调蓄作用,断流情况好转。内陆河流域因过量利用径流,使下游河湖萎缩、干涸,荒漠化加剧。华北平原和辽河平原地下水过量开采,地下水位大幅度降低并形成大范围漏斗,产生了一系列的水环境问题。

水体污染使宝贵的水资源失去使用价值,造成污染型缺水。2000年全国污水集中处理回用约19亿m3,不到废污水排放总量的3%,废污水处理率很低。许多地方未处理达标的废污水直接用于灌溉,使农产品也遭受污染。

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不够。我国水能资源50年来开发装机容量仅占可开发量(按4.8亿kW计)的15%,开发率排在印度、巴西、泰国、越南等国之后。内河水运通航里程受水资源量短缺影响,有萎缩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