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人口分布的地域差异与我国水资源的局限性

人口分布的地域差异与我国水资源的局限性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我国国土中有相当大的面积是高寒无人区和沙漠、戈壁,人口分布不均。京、津、冀、鲁、豫5省(市),2000年共有人口2.75亿,当地多年平均水资源量只有1035亿m3,人均376m3,是我国人口密度和土地垦殖率大、对灌溉要求高的地区,多年来工农业生产和城乡生活用水供不应求,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西北陕、甘、宁、青、新5省(区)人口平均密度只有29人/km2,人均水资源量2480m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人口分布的地域差异与我国水资源的局限性

我国人口众多是最突出的国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状况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一是人多了就要多用水,使水资源供应紧张;二是为满足众多人口的生产生活需要,一些地方过度开发利用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引起了一系列水环境方面的问题;三是过多的向自然界索取各类资源,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1.人口分布

到2000年,我国人口达到12.95亿,占世界总人口的22%,人口平均密度132人/km2,为世界人口平均密度的3.1倍,高于人口密集的亚洲、欧洲的平均密度。由于我国国土中有相当大的面积是高寒无人区和沙漠、戈壁,人口分布不均。辽、吉、黑、冀、晋、陕、川、滇一线及其以东25个省(区、市)的土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44.9%,而人口占全国的92.6%,人口平均密度266人/km2,高于欧洲人口密度最大的英、德、意、法等国。处于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京、津、沪、冀、鲁、豫、皖、苏等8省(市)的土地面积只占全国的8.2%,集中了全国33.8%的人口,平均密度达540人/km2。中国西北部陕、甘、宁、青、新、内蒙古6省(区)人口密度较低,只有27人/km2,但因地处干旱或高寒地区,人口集中居住在条件较好的地方,对当地的环境也形成了压力

2.人口对水资源的压力

当前我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170m3,约为世界平均值的1/4,按可利用水资源量11000亿m3计,人均占有可利用的水资源量869m3。据人口行动国际(PAI)对1990年世界149个国家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依次排列,我国居109位,只相当于日本的55%、美国的24%,低于印度和巴基斯坦。据有关部门预测,在坚持计划生育国策的前提下,我国在2030~2050年间人口将达到16亿高峰,是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压力最大的阶段,此后可望有所缓解。

由于我国各地人口密度和水资源分布均有很大差别,因此各地人均水资源量和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存在着很大的地区差异。(www.daowen.com)

京、津、冀、鲁、豫5省(市),2000年共有人口2.75亿,当地多年平均水资源量只有1035亿m3,人均376m3,是我国人口密度和土地垦殖率大、对灌溉要求高的地区,多年来工农业生产和城乡生活用水供不应求,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缺水最严重而人口密度又很大的海河流域许多河道长年干枯,不少地方靠超采地下水勉强支撑,水资源开发利用已超出合理限度。黄河下游经常断流,导致工农业生产和水环境一系列问题。

西北陕、甘、宁、青、新5省(区)人口平均密度只有29人/km2,人均水资源量2480m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该地区属干旱、半干旱地区,大多数地方可以说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植树造林也要依靠灌溉或地下水浸润才能生长,当地生态和环境相当脆弱,供水也很紧张。一些靠融雪补给的内陆河地区水源相对稳定,因为人口持续增长,不适当地强调扩大粮田面积,大量发展灌溉面积,挤占了生态和环境用水。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上,人均水资源量3294m3,比较充裕。但南方存在着比重很大的丘陵山区,田高水低,一些地方水利建设薄弱,作物也经常受旱,成为丰水地区的旱区。局部小流域人口密度大,工农业发达,当地水源不够,出现供需矛盾。近年来,一些南方平原圩区水体污染,供水也发生了困难。

3.人口带来的水环境问题

我国能以占世界10%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这是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这一事实也反映了我国国土资源承受着过重的人口负担,不能不对生活、生产、环境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新中国成立50年来,从总体上看,水利建设使水环境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由于人口增长引起土地和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在城镇发展和工业化过程中对水源保护又重视不够,许多地方的水体严重污染。可以说,不少地方的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是在环境恶化的情况下维持的,背离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