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水利实践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自然,促进全面发展和公平性

中国水利实践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自然,促进全面发展和公平性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中心是对自然的保护。中国水利事业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持续增强防治洪涝灾害的能力、为干旱缺水地区开发利用水资源、开展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不断改善水环境,使之成为促进国家全面发展的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公平性原则。

中国水利实践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自然,促进全面发展和公平性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中心是对自然的保护。中国古代就有这种自然保护的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维持鸟兽鱼鳖繁衍的思想和封山育林定期开禁的法令。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就把人口与生存环境联系起来进行理性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半个世纪中,世界经济出现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势头,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联合国1972年召开了第一次世界环境会议,首次将环境问题提到国际议事日程上,1983年联合国第38届大会专门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这个委员会于1987年向联合国大会提出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以及一系列政策目标和行动建议,并列入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作为世界各国共同遵循的指导思想。《我们共同的未来》将可持续发展表述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世界各国社会经济条件千差万别,人们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有各自的理解和阐述。但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就绝不能维持以资源高消耗和粗放经营的生产体系和生活资料高消费的生活体系构成的传统发展模式,这已成为多数专家的共识。

中国水利如何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我们有以下认识:

(1)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是发展,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只有发展才能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解决贫富悬殊、人口增长和生态环境恶化的经济基础。中国水利事业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持续增强防治洪涝灾害的能力、为干旱缺水地区开发利用水资源、开展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不断改善水环境,使之成为促进国家全面发展的基础设施。

(2)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同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水资源开发利用要强调合理性,既要研究不同地区水资源的特性、可利用数量和开发条件,又要按照集约经营的原则和技术经济水平可以达到的节约用水标准,综合研究工农业生产、城乡人民生活以及环境需水要求。在水资源短缺地区,应该以供定需,按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量,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划进行反馈。

水环境关系社会和经济、人类活动和自然演变等复杂的因素。保护和改善水环境要防止人口递增和经济建设对水环境造成的人为破坏,根本途径是要改变许多农业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发展模式,对工农业生产实行从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的根本转变;同时要实施环境工程,遏止一些地方水环境恶化的趋势,使之尽快向好的方向发展。(www.daowen.com)

(3)可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作为发展的任务,也作为衡量发展质量的一项客观标准。水环境和水资源保护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中国人口众多,许多地方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不严格保护水环境和水资源,就不能实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水环境和水资源保护可视为水利可持续发展与传统发展的分水岭。

(4)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公平性原则。江河治理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只顾一时一地的要求,而应兼顾当前和未来以及后代的利益,兼顾上下游、左右岸的利益,兼顾综合利用各部门的效益,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效益。

(5)可持续发展要有持续性。一个地区水资源是可再生的资源,多年平均的总量大体上是一个常数,但在年际和年内存在着变差,在某些河流或地区甚至于会出现连续多年的丰枯,变差很大。因此,应根据合理的保证率,确定可利用的水资源量,以维持其持续性。水利工程都有使用寿命的年限,但加强管理维修改造可以延长利用年限。江河上的水利枢纽是难以更新的工程,一定要在设计和运用上维持其长期的调蓄能力,并留有改建加固的余地。

(6)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变化的过程。由于人为和自然的原因,江河防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和灌溉、发电、航运等效益都存在着消长的因素;由于科技的进步和知识的积累,防御自然灾害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也会随之而加强。在知识经济到来的新世纪中,我们要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精神,依照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水利战略,在实践中实现水利与社会和水利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