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产业发展规划的导向方向

产业发展规划的导向方向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7.4.3.3四大战略1.生态立业战略成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阶段,锦江绿道的产业发展既担负着“富民强区、跨越发展”的历史重任,又面临着改善脆弱的生态环境、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严峻挑战。

产业发展规划的导向方向

21世纪,中国正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引领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主导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在此背景下,将生态宜居、科技兴城的世界潮流融入锦江绿道的产业体系的构建,打造未来智慧之道。而其重点是要坚持“一条主线”,突出“两个核心”,实施“四大战略”,重点发展“五大优势产业群”。

7.4.3.1 一条主线

“一条主线”是指坚持“绿色融合”的产业发展理念。“绿色”则侧重于生产层面,即采用先进技术、实行清洁生产、加大污染治理、减少污染排放;“融合”侧重于消费层面,即选择循环融合的多业态主导产业,生产出有品牌影响力的产品,提供有多业态融合的服务,倡导一站式的消费模式。总之,锦江绿道应立足生态优势,坚持“绿色融合”的产业发展理念,实现错位竞争,大力推进绿色融合的产业经济圈的发展,以满足全民多样化需求为根本目的,坚持高端化、服务化、低碳化,努力成为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引领示范区。

7.4.3.2 两个核心

即紧抓特色小镇和林盘综合服务配套。锦江绿道必须坚持高端化、服务化、信息化的原则,在区域内形成一个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和完善的生产生活配套服务,按照产业发展方向,紧扣特色小镇和林盘两个核心,高标准选择一些国际国内行业先进企业的进驻。其中,坚持自主科技创新是吸引外来企业落户的一个根本要素,而综合服务配套环境的好坏则是新区能否留住企业的重要条件。

7.4.3.3 四大战略

1.生态立业战略

成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阶段,锦江绿道的产业发展既担负着“富民强区、跨越发展”的历史重任,又面临着改善脆弱的生态环境、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严峻挑战。必须立足于生态环境特点,坚持把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生态建设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保护、开发和利用文化生态资源,建设民族文化产业,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提升区域综合承载能力,努力创造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生态恢复的共赢局面,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绿色繁荣。

2.品牌强业战略

当今社会,品牌作为一种具有综合意义的无形资产,正在对区域竞争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锦江绿道产业体系的建设应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强化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认真挖掘自身在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优势,并将之凝练成为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力争用5~10年的时间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名牌产业和特色小镇,并进而形成成都的区域品牌,以此吸引和引导生产、消费等领域各类经济要素的集聚和流动,助力成都经济发展。

3.创新驱动战略

创新是地区发展的活力源泉。锦江绿道产业发展应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原则,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各项改革,积极开展同周边区域及沿海地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同时,加强制度创新、加快技术创新、推动管理创新,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开发、以创新促跨越,努力探索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子,使锦江绿道成为体制机制创新高地、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试验田。

4.产城融合战略

要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关键是要加快新型工业和城镇化的步伐,要坚持产城互动、以城带产、以产促城、产城一体,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依托国家新区政策优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要实施绿道带动战略,发挥绿道的辐射带动作用,科学规划,有序拓展,走有特色、集约型、多样化的绿色生态道路。坚持人口与产业的协同发展,生产与生活的协同发展,城镇化与新农村协同发展,高校园区、产业园区、社区融合发展,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

7.4.3.4 五大优势产业经济圈

锦江绿道的发展需要依靠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灵活的管理体制、优越的政策无疑将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平台。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锦江绿道的产业体系应重点打造具有全国竞争优势的五大产业经济圈。(www.daowen.com)

1.电子信息产业经济圈

以电子信息产业园为载体,重点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电子信息制造企业,与东部沿海地区城市、企业合作打造,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低端吸纳、高端引领,支撑锦江绿道打造“智慧新区”。

(1)集成电路通信设备产品。根据产品关联度,进行链条式的结构扩大,引进上下游产品或配套企业,延伸产业链条。

(2)云计算。优先建设数据中心基地,发展云服务和专业数据服务,推进网络交付和应用服务,满足日益增长的信息化需求。

(3)服务外包。依托产业升级,结合IT培训,重点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依托成都各高校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商业成本优势发展呼叫中心业务。

2.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经济圈

依托现有的国防科技工业基地人才、技术优势和产业基础,以飞机与零部件制造为有力抓手,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为核心载体,培育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促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和产业链拓展,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

3.文化旅游产业经济圈

围绕锦江绿道世界级宜居滨水廊道的定位,立足锦江生态和文化优势,紧跟成都生态文明建设步伐,以国际化、精品化、高端化文化旅游为基础,以补圈强圈和产业融合壮大旅游产业体系,以形象宣传为动力,加强政策、资金和人才支持,把锦江绿道打造成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1)生态文化旅游,依托观光休闲农场、特色小镇、体验式林盘,加强与景区联动,重点打造5~10条不同特色的经典旅游线路,以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受众,拉长消费产业链。

(2)依托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以及后发优势,以国际化标准,加强文化旅游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打造以信息驿站为载体的现代化旅游服务中心。

4.现代商务服务产业经济圈

积极引进金融、会展、物流等高端商务服务产业,培育和规范法律、咨询、会计、审计、评估、广告等专业商务服务类企业,创造支撑总部经济发展的商务环境,促进商务服务与总部经济联动发展,打造西部地区最具活力的“区域性总部聚集区”,同时,发挥水道优势,把锦江建成连接东南亚和内陆的具有较强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国际化商贸物流中心。

5.特色非遗(手)工业产业经济圈

依托成都丰富的自然和民族文化资源,积极开发具有非遗特色的旅游商品加工业、蜀锦和绿色健康食品产业,构建具有成都非遗特色的轻工产业集群,促进旅游与非遗的融合联动发展,推进“非遗”产业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