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位基尼系数(也叫空间基尼系数)是传统的衡量经济活动地理集中最为常用的方法,在研究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Amiti(1999)计算了欧盟10国的三位数水平的27个行业的区位基尼系数以及5国65个产业的区位基尼系数,以检验欧盟国家在1968—1990年的工业是否更加集中。南京大学梁琦教授利用区位基尼系数的方法计算了我国工业的24个行业在1994年、1996年和2000年的区位基尼系数以及我国制造业三位数分类的171个行业在2001年的区位基尼系数,同时,还计算了这些行业的主要分布区域(梁琦,2004)。
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科拉多·基尼依据洛伦兹(M.Lorenz)曲线,提出的计算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统计指标。洛伦兹在研究居民收入分配时,发现将居民家庭户数累计百分比与居民收入累计百分比联系起来,可以揭示收入分配的均衡性。后来这种方法被大家普遍接受,并将这种揭示社会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称为洛伦兹曲线。虽然洛伦兹曲线利用图示方法直观形象地反映了收入分配的均衡程度,但不能达到精确测量的要求。为此,基尼依据洛伦兹曲线,提出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基尼系数最初用于度量国家或区域之间收入不平等的相对程度。1986年,Keeble等将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用于度量某产业在地区间分布的集中程度,发展成区位基尼系数。
区位基尼系数有多种计算方法,应先画出洛伦兹曲线,然后,再推导出区位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两类对应变量值的累计百分比构成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一类是区域i的就业占总就业的比例xi,另一类是产业在区域i的就业占该产业总就业的比例si。按照它们的比值,si/xi从小到大排序,以xi为横轴,si为纵轴,相应的两个累积百分比之间的关系构成的区位洛伦兹曲线如图4-3-1所示。
图4-3-1 洛伦兹曲线
在图4-3-1中,区位基尼系数定义为:
如果洛伦兹曲线正好是正方形的对角线,那么区位基尼系数等于0,说明产业的空间分布与整个产业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是完全匹配的。洛伦兹曲线一般表现为一条下凸的曲线,下凸的程度越小,区位基尼系数就越接近于0;反之,下凸的程度越大,区位基尼系数越接近于1,产业分布越不均衡,因此,如果产业的区位基尼系数越大,那么说明该产业的集聚程度越高。(www.daowen.com)
区位基尼系数最后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式中,Qi为某区域就业人数占全部区域总就业人数的累积百分比;Mi为产业在某区域的就业人数占该产业总就业人数的累积百分比。
基尼系数的取值范围为0~1。数值越大,则表明某国或地区收入分配越不平均。国际上通常认为,基尼系数在0.20以下表示绝对平均,0.20~0.30表示比较平均,0.30~0.40则比较合理,0.40~0.50为差距过大,0.50以上为高度不平均。区位基尼系数的取值范围也为0~1。区位基尼系数的增加,意味着行业空间集中程度的增强(张同升等,2005)。
区位基尼系数将次级地理单元就业人数与整个区域的就业人数之比作为变量纳入公式,实质上是考虑了面积大小对产业集聚程度测算的影响。区位基尼系数将全部产业的地理分布作为比较基准,使不同产业的计算结果具有可比性,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该方法并非源于区位选择的理论模型,也没有考虑企业规模的影响,而且没有区分随机集中和源于外部性或自然优势的集中,即没有区分一个企业的内部规模经济引起的产业集中和独立的不同企业相互靠近的外部经济形成的产业集聚(刘春霞,2006)。Ellison和Glaeser,还有Mauler和Sedillot分别提出的EG指数、MS指数弥补了上述不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