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三大产业引领区: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三大产业引领区: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大产业引领区包括珠三角产业集聚区、长三角产业集聚区和京津唐产业集聚区,是我国产业融入国际产业分工、参与国际产业竞争的主力军,在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很强的地位和影响力。三大产业引领区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却创造了我国近40%的GDP。2)产业区特征长江三角洲产业引领区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以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为中心,已经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最高、专业化分工和协作最强的产业集聚区。

三大产业引领区: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三大产业引领区包括珠三角产业集聚区、长三角产业集聚区和京津唐产业集聚区,是我国产业融入国际产业分工、参与国际产业竞争的主力军,在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很强的地位和影响力。三大产业引领区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却创造了我国近40%的GDP。未来,三大产业引领区要以提升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能力为发展的基本导向,将三大产业引领区建设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和现代服务业的中心、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引领区。

1.长江三角洲产业引领区

长江三角洲产业引领区地处我国沿海、沿江两大经济发达地带的接合部位,以上海为中心,以沪宁杭为主体,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镇江、南通、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16个城市。该地区仅凭占全国1%的土地和6%的人口,就创造了占全国总量20%以上的GDP,已成为我国最具发展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1)产业区的发展定位

长江三角洲产业引领区是我国高端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聚的核心区,不仅是引领我国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龙头,而且也是我国产业直接融入国际产业链分工与合作、参与国际产业竞争的主力。未来,产业发展的目标是形成我国面向东亚和全球的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全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和生产中心,具有国际意义的汽车船舶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先进制造业基地。

2)产业区特征

长江三角洲产业引领区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以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为中心,已经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最高、专业化分工和协作最强的产业集聚区。长江三角洲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0%,年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30%。已有4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这里落户,合同利用外资总值已超过1 500亿美元。许多工业产品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化学纤维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集成电路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钢铁、汽车、纱和布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0%。

(1)全国最强的产业集聚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轻重适宜,门类齐全,已经形成以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电子、医药等行业为主导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机械加工等传统加工配套业发达,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1/3。与京津唐地区比较,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配套齐全、工艺较为精细,而与珠三角相比,长三角又具有良好的重工业基础,体系相对完整。

(2)全国最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长三角地区微电子、光纤通信生物工程海洋工程、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国地位突出,已初步形成上海张江、漕河径,浙江杭州、宁波,江苏南京、苏锡常等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对全国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竞争力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产业的外向度较高。长三角地区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人才优势和政策优势,吸引了较多外资,外资企业和外向型经济已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力量。长三角地区已成为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最为密集的地区,是我国吸引外资的主要载体

(4)依托主要交通干线形成了三大巨型产业走廊。包括以沪宁、沪杭、渝杭铁路高速公路沿线在内的众多中心城市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走廊,沿长江下游及河口两岸地区集中分布的装备制造业和重化工业产业走廊,以及环杭州湾两岸地区临港重化工业及加工制造产业走廊。三大产业走廊对带动长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3)产业区的发展导向

积极吸引全球发展要素集聚,在完善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把自主创新作为新一轮长三角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动力。建设创新型区域可以带动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产业升级和梯度转移。

建设全国创新中心。发挥人才和强大的教育科研能力及完备的研发支撑体系,促进技术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服务和市场创新,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从“中国制造”转而为“中国创造”的战略意识,使长三角从一个国际性的生产基地转变为具有重要国际地位的集研发设计、生产加工、国际营销和强大商务服务为一体的世界制造业中心之一。

(1)形成现代服务业中心。长江三角洲地区在金融、信息、物流、商贸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充分利用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新机遇,大力发展金融、信息和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形成以上海为中心,覆盖长三角,服务中西部的服务体系,以上海、南京和杭州为中心的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航运物流中心、旅游休闲度假中心和其他新兴服务业集聚区。完善现代服务功能可以促进产业链的延伸,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2)发展装备制造业和基础原材料工业。以汽车、船舶、机床、大型机械和成套设备等为重点,积极发展机电一体化装备,形成先进技术装备制造产业链。利用机械加工和装备产业优势,提高设计开发水平和创新能力,积极发展大型机械和整机装备;在降低能耗的基础上,适度发展钢铁和石油化工等基础原材料工业;围绕重化工业、钢铁、汽车、装备业,形成跨地区的关联配套产业集群网络,深化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分工水平。

(3)促进区域一体化。继续强化上海的中心地位及其与苏锡常、杭嘉湖、宁镇扬三大城市群的协调发展,统筹和共享区域重大基础设施,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空间整合和优势重组可以有效引导人口、产业适度集中,促进中小城镇合理发展。

(4)积极治理水污染,改善水环境质量。严格控制污染源,缓解湖泊富营养化趋势。以地表水质的改善为基础,限制地下水的开采量。

2.珠江三角产业引领区

珠江三角产业引领区位于珠江下游,毗邻港澳,地理位置相当优越,包括26个城市,总面积为4.16万平方千米,与其他两大都市圈在人口、土地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差异明显。

1)发展定位

发挥地缘优势,促进粤港澳区域经济一体化,提高珠江三角产业引领区的产业竞争力、科技创新能力和对外门户功能,将珠江三角产业引领区建成引领我国发展的强大引擎、泛珠区域创新体系的枢纽、现代服务业的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及全球各种生产要素流动的集散中心之一。

2)现状特征

(1)“世界工厂”的地位不断强化。珠三角利用靠近港澳的区位优势以及劳动力和市场优势,成为吸纳外资和港澳投资的最佳区位。产业结构逐步由全球的家电、服装纺织、制鞋、皮具、玩具、工艺礼品、陶瓷家具家饰、小五金等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产基地,转变为电子通信、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石油化工等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生产基地。

(2)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和升级。珠江三角洲地区在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稳定发展了优势传统产业,拓展了新材料与新能源、节能与环保、海洋工程技术新兴产业,大大促进了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家用电器、石油化工、服装纺织、食品工业建材工业、造纸工业、生物医药等产业已成为珠三角产业发展的龙头,产业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

(3)高新技术产业地位突出。以东莞等市为中心的计算机制造基地,以深圳等为中心的通信设备制造基地和以深圳、惠州、中山等为中心的家用视听设备制造基地等成为珠三角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尤其是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电子信息产品年产值多年位居全国首位,是全球最大的硬件生产基地。(www.daowen.com)

(4)重要的亚热带农产品生产基地。珠三角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降雨量充沛,是全国光、热、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有着养殖水产、畜禽和水果种植的明显优势,是全国亚热带特色农产品、花卉、无公害蔬菜、优质水产品等的生产基地。

(5)全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中心。珠三角在金融、贸易、物流、国际航运、会展、咨询、旅游、文化体育等现代服务业中居于全国领先地位,是华南地区最大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区。其中,广州的国际会展业、金融保险、贸易、旅游休闲业、产品设计和开发、新闻媒体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对华南和全国具有引领作用;深圳在国际航运、现代物流、金融证券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上都领先于其他地区。

3)未来发展导向

(1)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强化该区作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最大的经济重心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门户都市的功能,提升产业层次,改造和转移传统优势产业,承接新一轮国际制造业转移,深化全球最重要的国际性制造业加工基地与现代服务业功能。提升广州和深圳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生产者服务业,可以打造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金融、贸易、咨询以及旅游中心等现代服务业的综合中心。

(2)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建设,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优先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大力发展生物和医药产业,积极发展新材料,促进制造业产业结构高级化。把珠江三角洲地区建成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光电一体化等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和加工基地。

(3)适度发展现代重化工业。原材料工业发展将是珠三角工业化的阶段性的目标选择,可以发挥区位和深水港的有利条件,积极利用国际资源,并在珠三角东西两翼地区,适度发展石油化工、钢铁、电力等基础原材料工业。

(4)促进传统优势产业的升级。积极引导汽车、服装纺织、消费类电子、食品饮料、建材、造纸等产业的升级,延伸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构筑交通运输机械制造业产业链、服装纺织制造业集群、消费类电子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产业链。

(5)完善产业配套能力。将本土企业纳入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生产体系中,使其成为产业链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通过与跨国公司的配套互动,逐步上升到附加值较高的产业环节。引进外资时,必须考虑本土企业的技术水平和配套能力,选择性地引进外资,延长出口加工品的本土企业的生产链条。

3.京津唐产业引领区

京津唐产业引领区包括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及河北省的唐山、秦皇岛和廊坊三个地级市的行政范围,总面积为5.53万平方千米,已发展成居全国第三位的产业密集地区。

1)发展定位

京津唐地区是我国北方最大和发展程度最高的产业核心区,也是我国参与国际经济交流和合作的重要门户。未来将会作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第三极,引领我国乃至世界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潮流并成为电子信息、通信设备、生物技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的最大集聚区。

2)现状特征

(1)京津唐地区是我国北方最发达的产业集聚区。京津唐产业引领区的现代服务业和科技创新、空港和海港物流等行业在全国居重要地位。与此同时,在电子信息、汽车制造、钢铁、化工、医药等行业也具有明显优势,并形成一批具有区域和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2)北京是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中心。在北京,以金融保险、商贸物流、邮电通信、会展、旅游和中介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全国龙头行业;同时,电子、汽车、装备制造、医药等行业在国内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电子计算机、光机电一体化、航天、新型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3)天津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现代制造业中心。天津已形成以电子信息、汽车、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冶金、石油化工和新能源及环保为主的现代制造业体系,且以港口物流为核心的金融、旅游、会展、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

(4)唐山是重化工业生产基地。唐山已经形成钢铁、煤炭、建材、化工、旅游、农副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尤其以钢铁、建材和煤炭等为核心的重化工产业优势比较明显,位居全国前列。

3)未来发展导向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推动重化工业由规模增长型向效率增长型转变,提升制造业的水平,形成引领我国北方产业升级和发展的动力源

(1)建设科技创造和研发中心。充分发挥北京和天津拥有的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重点发展研究开发、教育、文化产业、信息服务、金融、管理服务(企业总部)等科技创新行业和现代服务业,将京津唐产业引领区建设成为全国的知识型、科技创新型区域,引领我国从产业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提升。突出中关村园区的地位,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国家创新中心;重点扶持和发展北京亦庄、河北廊坊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整合产业带内部的各种产业园区,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链。

(2)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抓住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新机遇,大力发展金融、信息、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促进服务业的结构升级。将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提高制造业、农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度,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形成以京津为中心的我国北方的服务支撑体系。

(3)控制基础原材料产业的扩张。适当控制钢铁、建材、石油化工等传统产业的规模扩张,重点向环保型、节能型和高端产品发展。在产业空间发展方向上,要发挥天津港和唐山港的优势,以天津滨海新区和曹妃甸工业区建设为核心,推进产业向滨海地带集聚。

(4)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通过区域资源与产业整合延伸产业链,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不断推进电子信息、医药制造、汽车及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实现区域产业结构向精深加工、高级化与合理化方向转变。

(5)重视水资源和环境保护。该区域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足500立方米,属于我国严重的缺水地区,因此,要严格限制大耗水产业发展,优化水资源配置,减少农业灌溉用水量,积极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减少地下水超采现象,恢复地下水质量,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积极利用海水资源,同时,重视近海水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