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规划内容与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面临的发展问题等有密切关系。产业发展和规划内容体现创新、特色和区域一体化等理念。虽然立足行业和区域,但又要跳出行业和区域自身的限制,从长远来设计和确立产业发展蓝图,构建创新型的产业体系。产业规划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产业发展现状和特征、产业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产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规划、产业空间规划、产业发展和规划支撑条件的建设、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等。
1.产业发展现状和特征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发展可分为不同阶段,产业发展在各个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发展的驱动因素、产业政策、空间布局特征及其区域经济影响作用有明显区别,因此,产业发展和规划的前提条件是要立足不同行业的总体发展态势,从更广阔的区域背景条件出发,搞清楚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和特征。
(1)产业发展水平的判断。
产业发展水平需要从行业和区域两个视角进行分析和判断。首先,要从不同行业的国际和国内发展趋势和特征出发,分析该行业在国际或国内同行业中的发展地位和优势,判断和分析该行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其次,要在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分析各行业的比较优势和发展水平。有时从行业角度来看,某些行业并不代表本行业发展趋势和业内最高水平,但从区域角度来看,其却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相反,某些行业在区域发展中地位不一定突出,但它也许代表着行业的发展趋势,因此,对产业发展水平的判断,应该从行业自身和区域视角两个方面加以分析和判断。
(2)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准确分析和把握一个行业或一个地区不同行业在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是制定产业发展和规划的基础。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需要跳出区域或行业自身的束缚,从更广阔的区域和行业视角来分析产业整体、不同产业之间、产业内部等在发展水平、产业关联、资源利用、区域优势发挥、生态和环境保护、产业用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3)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的基本格局及其特点分析。
从不同产业层次和空间视角,分析各产业在量和质上的特征和比例关系、地区特色和优势产业发展状况、中小企业集群和产业链的发展状况,研究产业在空间上集疏规律和趋势,产业园区、产业基地和产业集聚带等的分布特征。
(4)产业发展和布局变化趋势的预测。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深化,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显著增强,产业间的竞争层次和深度也发生了变化,因此,科学预测产业发展趋势和空间变化态势,对产业发展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产业发展和空间变化预测包括产业规模和结构的变化趋势、产业关联的变化趋势、产业空间集疏的变化、产业发展重点空间的判断等。
2.产业发展定位和目标
产业发展定位和目标是产业规划的核心,产业发展方向、重点规划和空间规划等要围绕产业定位和目标展开。
(1)产业发展定位。
产业定位是指准确确定各产业在全国、省、地区中所占据的地位、发挥的作用、承担的功能等。产业发展定位要立足于长远,从不同空间尺度出发,科学地分析各产业在全国或大区域等不同空间尺度中发挥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产业定位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有层次性,由大而小层层定位,如在国家层面和区域层面各产业可能发挥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等;二是要以市场为导向,不拘泥于行业和区域自身的发展现状,从未来产业发展潜力和对周边区域发展可能带来的机遇进行定位;三是要体现未来性,要着眼未来,从长远的发展前景和趋势推测各产业可能发挥或承担的作用和功能。
(2)产业发展目标。
产业发展目标是从国内外宏观发展背景、区内优势和劣势等条件出发,分析、判断和预测未来产业总体和各产业发展的前景。产业发展目标分为定性表述和量化目标的预测:定性表述是宏观描述;量化目标包括产业总量、产业增长目标、产业结构目标、产业运行质量目标和产业空间调整目标等。按照时间尺度,产业发展目标又可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发展三种。
3.产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规划
在产业发展和规划之中,要确定产业发展方向,明确产业发展的重点。对于各产业规划而言,需要确定未来各产业内部行业的发展重点,如服务业包括各种行业,是发展现代服务业还是传统服务业,而现代服务业又包括各种领域,应该根据行业发展现状、目标和未来发展潜力等确立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对于城市产业规划来说,要根据区域产业特征、优势、市场需求等因素,确立区域发展的主导产业或未来发展的重点产业,并设计相应发展和规划的方向和内容。目前,在城市产业规划中,主导产业同构现象比较普遍,区域特色反映却不明显。这个问题不完全是由规划导致的,与市场导向也有直接关系。
4.产业空间规划
产业空间规划是产业发展在空间上的具体落实。产业空间规划要根据全国和各地区产业布局现状,结合产业发展和布局的理论,发挥各产业的特点和优势,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资源、促进各产业的协调和持续发展为目标,在空间上进行合理配置并引导产业发展。
(1)产业发展的空间引导。
产业或企业的区位选择主要依靠市场来调节,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并可以获得最大利益的空间是产业或企业最佳的投资空间。规划要引导产业在获得最大利益的基础上,应尽量避免产业发展和布局造成地区土地、水、矿产等资源的浪费,减少产业发展对生态和环境的压力,形成产业空间配置相对平衡,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水平的良好发展态势。
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条件、发展背景和区域的功能定位,通过产业政策建立行业准入机制,引导不同类型的产业在相应的区域发展和布局。比如,在大区域中主要发挥生态服务功能的区域,其产业引导方向就要限制污染类产业,对资源消耗量较大的重化工产业的发展而言,重点是鼓励发展一些生态和环境友好产业,如旅游业等。
对于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不能简单地考虑行业自身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目标,还需要从区域协调、产业基础和相关产业的配套等角度考虑,引导产业既要考虑市场因素,也要考虑区域间的合理布局。例如,大量依靠国外原油发展的石化工业,从原油进口和市场消费来看,在广东等东南沿海大规模布局最为合理,但若考虑到原有的石化基地和大区域的平衡等问题,则石化工业不宜在广东过分集中。(www.daowen.com)
对于日常消费类行业主要依靠市场来决定其投资区位,产业空间引导主要是通过用地、税收、环境保护等政策工具进行调控。
(2)产业发展点(轴、带)的规划。
产业在空间上的发展不会均衡展开,在一些区位条件优越的城市(或地点)、交通干线两侧等会形成不同规模、等级的产业集聚点和集聚轴(带),这些产业集聚点(轴、带)是不同层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和支撑,也是各类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因此,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最大限度地利用不同层次区域的各种资源优势,促进不同类型、规模的产业集聚点(轴、带)的形成和发展是产业空间规划的重要研究内容。
(3)产业空间的管治。
产业在空间上的发展要充分考虑到生态与环境约束和人文居住环境发展的要求,针对重要的生态和环境保护区、居住区、文物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区域或轴线应制定严格的产业发展和布局的限制政策,形成不同层次的产业管制区。根据产业管制区类型特征,按照强制性、指导性、引导性等政策手段进行分类指导,以实现促进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目标。
5.产业发展和规划支撑条件的建设
产业发展和规划的实施需要交通运输、供电和供水系统、环保设施等条件的支撑,因此,围绕重点产业集聚点和集聚轴(带),要按照市场规则和适度超前原则,建设和完善产业发展必需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形成跨区域共建和共享机制,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交通设施的建设。
加强产业集聚点(区、轴)内部及与外部的交通联系,构建包括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干线公路、国家和地方铁路、城市轻轨等在内的高效、快捷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和规划落实的交通环境条件。
(2)电源点和电网的建设。
产业发展对供电系统的要求比较高,供电能力、价格和稳定性等对不同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对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制约程度更大,因此,电源点和电网的建设对产业发展和规划的落实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3)供水系统的建设。
完善供水设施,提高管网供水普及率,确保产业发展用水是落实产业规划的基本保障,因此,根据不同行业的规模,建立相应的供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提高产业用水的循环利用率,是建设产业循环经济的核心内容。
6.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政策保障措施是实现产业发展和规划目标,形成主导产业和落实产业空间规划的重要保障,涉及法律、经济、行政、社会等方面的措施和手段。
(1)法律法规手段。
法律法规手段是指通过立法程序,产业发展和规划具有一定法定效力,即通过立法形式来实施产业发展和规划,应把产业发展和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中,建立产业准入制度。根据行业类型、规模和产业空间特点等,形成“鼓励、限制、禁止”相结合的产业准入机制,尤其是加大对“限制和禁止产业”的管制力度,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2)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是指运用一系列经济手段,组织、调节和影响产业活动,促进产业发展和规划的实施,包括运用政府投入、设立基金、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奖励与罚款等经济杠杆、价值工具、经济责任制等方式,促进优势产业的发展及规划目标和规划重点的落实。
(3)行政手段。
行政手段是指采取行政手段和方式来促进产业发展和规划的实施,依靠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可实施的政策工具,如政策规定、指导意见、管理办法、任务分解等方式,促进产业发展和产业规划的实施。
(4)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是指监督产业发展可能带来的负外部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也是落实产业规划的重要方式。产业规划编制阶段,就应该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媒体等大众传播手段的广泛宣传,使公众熟悉规划意图,明确规划可能给自己带来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