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既包括不同产业量和质的变化,也包括不同产业间的比例变化和空间组合关系的变化。产业发展中既存在自然发展过程的结果,同时,也存在人为规划的痕迹。合理的产业规划可以促进产业加速发展,反之将会抑制产业发展。
1.产业发展与产业规划的基本概念
人们无法预知未来,但可以运用理性的分析和经验判断来预见和预想未来。规划不仅仅只有分析和判断。一个成功的规划应包含为实现这种预期的行动内容,以及使规划变为行动的人和组织框架。产业发展和规划既是一种自然的发展过程,也是展现各种组织、集团的利益和期望的有组织的行动结果。
(1)产业发展。
产业发展不同于产业增长,其不仅包含产业整体或不同产业量的增长,也包含产业运行质量的提升。换言之,产业发展即产业量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古典国际经济学认为产业发展主要取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禀赋的相对优势,劳动力、资金和自然资源禀赋方面具有优势的国家或地区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发展经济学家认为,产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工业化是带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并会带来经济结构的根本转变,在这个过程中,适应和促进工业化的政府政策对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现代经济学认为,与自然资源相比,人力资本更能决定一国或地区的产业发展。传统生产要素(如劳动力和机械设备)对经济实际增长的作用在降低,相反,技术创新和新的科学知识的应用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越来越明显。总之,产业发展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内在成长机制。
(2)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意义深远,科学合理、符合国情和当地实情的产业规划会促进优势产业和相关产业发展,进而扩大就业,增加税收,带动国民经济和地区经济的发展。产业规划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未来产业发展的预见和预想,是建立在对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发展现状、产业发展的要素禀赋、国际和国内产业发展态势和市场潜力等理性分析和经验判断基础上的。
产业规划包括产业部门规划(如工业、农业、服务业等规划),也包括产业空间规划(如一个地区的各产业部门空间部署和安排)。另外,还包括特定产业地区的综合规划。成功的产业规划不仅要反映规划者和实施者的理念,而且也要最大限度地体现不同利益群体的意愿。其中,不同层级的政府决策和行为也是影响和左右产业规划的重要因素,而企业家是产业规划具体落实的行动者,产业规划应充分考虑企业家行为决策,使产业的宏观决策与企业的微观行为有机结合。另外,产业规划目标之一是在为公众提供就业的同时,避免因未来某些产业的发展而影响居民的生活环境。正如琳达—道尔顿等的观点,规划不仅必须解决不同背景、价值、期望及需求之间的矛盾,还要解决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国际城市管理协会、美国规划协会,2006)。
(3)产业空间规划。
产业活动必定要落实到具体的地域空间,并形成不同的分布形态、空间联系和组合方式。产业在地域空间上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更多的是按照产业发展的自身规律,寻求能够带来最大利益的空间进行布局,但是无论是计划经济国家还是市场经济国家,对产业的空间发展都不会是完全放任和任其自由发展的,尤其是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国家必须从全局的角度并考虑进行宏观指导和调控。另外,为了产业健康和快速发展,促进产业空间有序发展,对其进行空间引导和调控也有利于地区优势产业的发展,以及新的潜力型产业的形成;同时,也能有效限制一些对地区环境影响较大或工艺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产业的发展。
产业空间规划是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内各产业的空间部署和调控,包括对各产业部分的空间安排、调整和控制以及各产业部门的空间组合。科学合理的产业空间规划需要从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根据国际产业发展态势,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要求并结合国家或地区的具体情况编制产业布局方案。产业空间规划要遵循产业在空间上发展的自身规律,要从宏观视角把握各产业活动的区位特征、产业的空间转移规律、产业集聚与扩散的机制等,从微观角度要了解企业区位决策过程、企业的空间组织和空间扩张等。另外,还要分析产业发展中的一系列经济和技术指标、资源利用、生态和环境保护等问题。
产业空间规划分为三个区域层次,即大区域的产业规划、地区产业规划和城市内部产业规划。
一是大尺度的区域产业空间规划。一般是指跨地区或跨行政区单元的区域,对全国产业发展和其他社会经济影响作用比较大的区域的产业规划,其重点是要确立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家意义的核心产业,明确区域内部产业发展、产业分工和合作方向,并调控产业发展空间,引导产业空间的有序发展,目标是提升整个区域的产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促进产业空间的协调发展。这类产业规划包括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规划、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规划等。
二是中观尺度的地区产业空间规划。一般是指具有省际或区际意义的各类地区产业规划,其重点是发展和壮大地区的优势产业,培植和形成具有地区特色的产业集群,引导产业在空间上合理布局,限制与地区其他功能相冲突的产业(如各地区的产业规划)等。
三是微观尺度的产业空间规划,如城市内部的产业规划和特定产业类型区的空间规划。微观尺度的产业空间规划更多是从产业用地的角度对产业发展进行规划,对产业用地的性质和规模、开发时序和空间管治等进行规划的,但事实上,在确定产业用地性质、规模等内容时,必须要明确规划区域的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态势,因此,微观尺度的产业空间规划,同样面临类似于大区域产业规划的基本研究内容。
2.产业发展与规划的类型(www.daowen.com)
产业发展和规划按照规划性质、目标、内容和空间层次等,可分为不同的规划类型和规划体系。
(1)行业规划。
行业规划是对各个行业进行的全国性或地方性规划,包括农业规划、工业规划、服务业规划等。农业规划可分为粮棉油等农产品规划、牧业、渔业和林业规划等;工业规划可分为能源工业、冶金工业、装备制造业等行业规划;服务业规划包括商贸流通业和物流规划、金融规划、旅游业规划等。
行业规划主要从行业部门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出发,根据行业总体发展趋势,确定行业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空间布局等问题。因此,在行业规划中,需要了解和关注各地区和其他行业的发展需求和具体情况,协调不同行业之间、行业与地区之间的关系。
(2)产业区(带、轴)的规划。
产业区(带、轴)的规划与行业规划差异最大,主要是从区域角度出发,部署和调控不同区域尺度的产业发展和空间组合。产业区规划包括综合性产业区规划、专业性产业区规划和政策性产业区规划,其目标是促进产业区内部产业的持续和协调发展,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
①综合性产业区(带、轴)规划。
综合性产业区(带、轴)是不同产业依托一个或若干特大城市(或大城市)或主要交通干线,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的面(或带)状产业空间分布形态。综合性产业区(带、轴)是在区位条件、自然资源、历史基础及交通、劳动力、技术、资金、国内外市场等多种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的影响下形成的。在不同发展水平下,综合性产业区(带、轴)的产业发展水平、主导产业、产业内外联系、产业分工、产业空间转移趋势等特征明显不同。综合性产业区(带、轴)的形成和发展对国家或大区域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综合性产业区(带、轴)按照发展水平、影响力和区域范围等可分为不同等级类型。具有国际意义的综合性产业区(带、轴),如长江三角洲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位居全国之首,产业结构已经出现服务业化,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产业区发展的基本导向,大部分产业具有全国意义,部分产业也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其产业影响范围已经超越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引领我国产业融入国际产业分工和合作,形成具有世界水平的制造业中心的核心产业区。全国意义的综合性产业区(带、轴),如辽中南产业集聚区的影响和作用范围已经超过辽宁省,甚至整个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和基础原材料产业基地,这两大行业对全国甚至世界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区际意义的综合性产业区(带、轴),如关中产业集聚区,不仅对陕西省产业的发展水平和产业的空间联系和分工有影响,也对西北地区其他省区具有一定的影响和辐射作用。地方意义的综合性产业区(带、轴),如黔中产业集聚区的影响和作用范围主要集中在贵州省。当然,有些行业也具有区际意义,但就整个产业集聚区而言,其对外联系和影响力相对较小,以省区内为主。不同等级类型的产业区在不同层次的区域空间所发挥的作用不同,因此,其规划目标、重点和内容等也有所不同,但最基本原则不变,即最大限度地发挥产业区的作用以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②专业性产业区(带、基地)规划。
专业性产业区(带、基地)是在全国或地区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产业部门基础上形成的某类产业部门集聚区,包括矿产资源型产业区、农林产业区、能源区、资源加工型产业区、工业区、旅游区、商贸区等,并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分为商品粮区、经济作物区、牧区、渔区、林区、煤矿区、油气田区、原材料工业区、冶金工业区、高技术产业区、风景旅游区、度假旅游区、金融区等。
专业性产业区(带、基地)的规划要突出产业区的特色,围绕核心产业可实时适当拓展区域内的产业门类,逐渐形成以专业为核心,多种行业相互依存、相互发展的格局,但对相对细化的专业区而言,仍然要重点突出其专业化的特色。对全国或大区域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专业性产业区主要是大型商品粮基地、大型能源基地、大型原材料基地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基地。
③政策性产业区规划。
由各级政府划定的、实施特殊政策的产业区,一般多与行政区管辖相一致或分属行政区管辖并设有相应管理机构的产业区。按不同的政策目标,又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是为了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和扩大出口,国家有重点、有步骤地选择某些地区实行对外开放的特殊政策而建立的保税区或自由经济贸易区;二是为了加速某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由政府划出一片土地,集中开发建设,为投资者提供优惠政策和较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投资者开发土地、发展产业或开发当地优势资源的产业区,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三是某些已开发的地区因存在结构性矛盾而面临经济增长缓慢、就业安排困难、人才外流、技术滞后、环境恶化等各种问题,政府对其采取相应的整治政策,以求振兴经济,改善环境,如资源枯竭型区域的产业振兴等。由于这类产业区的发展和规划要最大限度地落实和体现政策优势,但三种产业类型面临的问题、发展和调整的内容不同,因此,其规划目标和内容相差较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