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会员银行是否能以高于市场利率从中央银行借款?

会员银行是否能以高于市场利率从中央银行借款?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进一步假设,该会员银行总是可以自由地按照中央银行不时规定的官方银行利率向中央银行贴现票据,但必须在中央银行保持相当于其存款的(假如)10%的余额。这意味着,该行可以放心发放的贷款量约为其在中央银行额外贴现的5.25倍,最终将获得相当于4.75倍额外贴现的额外存款。于是,以高于市场利率的费用从中央银行借款,这家银行便支付了信用扩张的全部费用,但只获得了一部分,甚至只是一小部分的利润。

我们在前面曾作出假设:当中央银行的官方利率与市场利率具有适当关系时,如果中央银行可以使前者在此意义下发生效力,那么对于不得不支付的借款利率与对客户的放款利率之间的关系,会员银行就不会几乎放任不管,而继续通过贴现或其他方式向中央银行借款。然而,有些人对银行利率可作为控制会员银行创造银行货币的手段持怀疑态度,他们倾向于否定这一观点。劳伦斯教授在他的《物价稳定》Stabilization of Prices一书中[9]对这些人的论点作了最有力的阐述,他的理由是:由于会员银行能够将他们从中央银行的借款翻倍放贷出去,所以中央银行必须将其利息提高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数字,才能超过会员银行的所得利润。如果不是从他所列举的美国实例入手,而是从我自己的假设例证入手[10],那他的这一论点的实质就说得清楚了。

我们假设有这样一家中央银行,它不直接面向公众营业,而只与会员银行有业务往来,而会员银行经过合并之后只有一家存在。我们进一步假设,该会员银行总是可以自由地按照中央银行不时规定的官方银行利率向中央银行贴现票据,但必须在中央银行保持相当于其存款的(假如)10%的余额。最后我们假设,会员银行的目标是在遵守上述规则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赚取利润,而不让自己受到向客户收取过高费用的指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假设中央银行没有实行“公开市场政策”,仅依赖于银行利率的变化,那它将如何决定会员银行申请贴现的金额,从而同时决定中央银行的垫付款金额?

我们可以假定这家银行同其他银行一样,可以按照适当不同的利率以各种典型的方式使用其资产,大致情况如下(假设银行利率为5%)

资产总额的50%按6%的利率用于垫付款;

资产总额的35%按4.5%的利率用于投资和票据;

资产总额的5%按4%的利率用于短期贷款

资产总额的10%不计利率用于现金和中央银行存款

平均收益率为:4.775%。

相对而言,边际管理开支(扣除利息以外的客户收入)可以被假定为其资产总额增量的0.75%[11],我们还要假设银行存款中有50%的平均付息率为3.5%,也就是说,银行的支出占其资产总额的2.5%。因此,其边际净利润占资产总额的2.275%[12]

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到底要达到何种程度,这家银行才不需要通过向中央银行申请额外贴现,以及根据由此产生的准备金进行额外放贷来扩大其业务规模?假设所有贷款都以存款的形式返还给该银行,那么该行只能(以这种或那种形式)贷出额外准备金9倍整的数额。目前,我们假设没有其他会员银行,也就是说,没有其他会员银行来分享由整个银行体系额外放贷而增加的存款,并且存款人不会以现金形式提走任何一部分新贷款。既然没有必要假定所有的业务都是用支票进行的,那么让我们假设10%的业务是用现金进行的,因此10%的新垫付款是用现金支付,而没有作为存款返回。这意味着,该行可以放心发放的贷款量约为其在中央银行额外贴现的5.25倍,最终将获得相当于4.75倍额外贴现的额外存款。很明显,只要该行能够继续以上述假设的利率放贷和投资,这将会带来巨大的回报,而且多多益善。

让我们用更一般的形式、更明确地来说明利润在什么情况下会成为银行利率的函数:银行利率为x,垫付款利率为1.2x,投资和票据利率为0.9x;短期贷款利率为0.8x,存款利率为0.7x,那么,扣除开支费用前的额外业务利润为0.6x,扣除开支费用准备后的利润大约为0.6x~0.75x。(www.daowen.com)

现在很清楚的是,不仅银行贴现越多越好,而且只要银行的资产收益对银行利率的比率保持不变,银行利率越高,会员银行向中央银行增加贴现,以及根据由此产生的额外准备金来增加其贷款的动机就越大。换句话说,只要银行利率在这种意义下是“有效的”:银行可以投资,同时贷出其资产的利率能够与银行利率同步增长,并能够经常与其保持关系,那么提高银行利率不仅不会阻止会员银行申请贴现,反而会成为它这样做的额外诱因。

如果会员银行无法以与银行利率相当的利率为其垫付款找到出路,这是否能阻止会员银行为了自身利益而无限地扩大经营规模呢?答案是否定的。市场利率的增长与官方利率的增长远构不成比例,但当会员银行按照远高于其购买票据时的市场利率的贴现率向中央银行贴现时,市场利率的这种增长就能弥补会员银行因此而遭受的损失[13]。即使市场利率在下降,这仍然使会员银行愿意继续将其资产增加到一个可以估计的点。

简而言之,按照这一论点,会员银行对10%的现金准备的盈利能力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它有一种内在的趋势,在不受控制的情况下以能够导致通货膨胀的方式来扩大业务规模;此外,一般而言,银行利率本身并不能充分遏制这一趋势,除非是在通货膨胀的过晚阶段,特别是在这一趋势保持在足够缓和的范围内,且不影响银行利率的效力的时候。

当然,到目前为止,我们所看到的情况都是想象出来的,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但它有助于使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重要问题:到底什么才能阻止这种内在趋势?

答案就在于会员银行数量众多这一事实。在我们假设的例子中,只有一家会员银行,因此对于它的额外贷款收益,除了增加钞票流通量以外,全部以额外存款的形式返回给自己。如果会员银行数量众多,那么这种论点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像美国那样,会员银行的数量有数千家,情况尤其如此。

根据银行准备金总额的一定增加额计算的银行扩张系数,可以按它在整个银行体系的存款业务中所占的份额来计算。如果增加的准备金首先进入该银行,那些与该行客户有业务往来的人,比普通人有更大的机会成为该行客户,那么这一扩张系数可以按更多的数额来计算,至少在短时间内是这样,因为一家银行的业务并不是均匀地分散在整个国家的。因此,如果有很多银行,银行的系数就会小,但是没有银行数量少的时候那么小。于是,以高于市场利率的费用从中央银行借款,这家银行便支付了信用扩张的全部费用,但只获得了一部分,甚至只是一小部分的利润。这种做法的效果是,减少个别银行在中央银行借款的基础上来扩大业务规模的刺激,有时能但未必一定能达到消灭这种刺激的效果。尽管如此,如果像英国目前的情况那样,主要会员银行的数量减少到5家,那么个别银行仍可能支付高于市场利率的费用,并从单独的扩张行为中获得一些利益。正如劳伦斯教授所指出的——为了反驳菲利普斯教授所持的反对(我无法断言其准确性如何):即使在美国,会员银行自身的存款由于其本身的贷款而有所增加,其增加的幅度也可能大到足以使其值得以略高于市场水平的利率,从联邦储备银行借款[14]。此外,如果所有的银行都对同样的刺激措施采取一致行动,那么最终的结果就和单家银行的情况相同。

因此,这并没有给我们一个完整的答案来解释劳伦斯教授的异说;因为菲利普斯教授的回答在英国的情况下是极度缺乏说服力的。然而,还有一个原因,这个原因实际产生的影响,可能比严格计算得出的影响更大。也就是说,只要市场利率低于官方利率,对于一家希望增加准备余额的银行来说,从其他会员银行“窃取”准备余额比向中央银行借款更划算。我想几乎所有实用的银行家都会问:如果一家会员银行可以通过从短期贷款市场中撤回资金,或出售承兑汇票,或投资产品等方法来降低花费,增加其准备资金,那么它为什么要再贴现呢?由此可见,个别银行通常会倾向于出售部分资产(这种资产的减少不会反映在存款中),而不愿以高于市场水平的利率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也就是说,它的收缩系数(我发明的一个与劳伦斯教授的“扩张系数”相反的术语)保持在尽可能低的水平(即尽可能接近1),从而增加了准备余额,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增加其扩张系数高的资产额(例如贷款给本行客户和附近居民[15]。当然,如果每家会员银行都这么做的话,总的来说,没有一家银行会得到任何好处。

因此,我们的结论是:在会员银行数目众多的情况下,以明显高于此类贷款市场水平的利率从中央银行借款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除非会员银行整体经过深思熟虑达成协议,一致对中央银行反其道而行,各会员国银行联合起来反对中央银行特意制定的政策,是一种纯粹的理论上的风险,实际上并不会出现。

但是,即使采取了这种协调一致的行动,或者由于任何其他原因,上述阻碍方法全部发挥效用,中央银行仍然可以使用以公开市场政策为表现形式的武器,只要它拥有适当的“弹药”就可以了。因为,如果会员银行开始以高于市场水平的利率向中央银行借款,中央银行可以通过以市场价格出售其所有的公开市场资产,来赚取令其不快的利润,从而迫使会员银行以高于市场水平的利率,从中央银行借回与该行资产出售额相等的款项。

因此,如果官方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那么这种假设是“有效的”,而且没必要将其推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