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费雪方程式与基本方程式的联系

费雪方程式与基本方程式的联系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又因P2T = MVw可得我知道这一方程式没有多少价值。[12]费雪的数量方程式将在第14章中作进一步讨论。根据我的定义,“强制储蓄”即为储蓄与投资价值之间的差额,不过据我所知,这与上文第10章和第11章的分析没有任何紧密联系。[14]第19章将详细讨论香蕉的存放方式。其中图克认为银行利率上涨导致“美国银行的

费雪方程式与基本方程式的联系

因为(参见第10章)

又因

P2T = MVw

可得

我知道这一方程式没有多少价值。但是,这个方程式说明,要引入哪些变量才能在P和P2之间建立某种确定关系,这一点很有意义。

[1]有关营运资本更详细的定义见本书下卷第28章。

[2]我认为庇古教授在《福利经济学》(第三版)第一卷第四章中给出的定义不能令人满意,在此将这一概念解释清楚。无论什么时期,国民收入价值等于日常消费价值加上述投资增量价值。

[3]债务国的借贷资本不论以哪种通货计算,都应记入贷方。

[4]寄存国外的黄金必须当作已出口,因此必须记入贷方。

[5]即Danaid jar,源自希腊神话,这个瓦罐是破的,倒多少水进去都要漏掉。

[6]投资品生产商将部分利润用于消费,必然意味着流动消费品生产商将所获额外利润用于购买投资品;所以最终结果相当于投资品生产商将这些利润花在投资品上。

[7]如何让现有的非专业语言更有效地表达专业意义,目前还很难做到。所以,我不得不使用“储存”与“投资”二词来表达上述不同的含义。鉴于本书第73页已经将“储存量”定义为流动消费品的存量,另将“投资”定义为企业家增加社会资本的行为,并非一般公众购买证券的行为。下文将使用这两个词。

[8]当然,银行体系提供的储蓄存款利率也会影响储蓄存款与证券之间的相对吸引力。

[9]因储蓄存款与活期存款之间可能发生转移而产生的复杂情况在此忽略不计,因为这并不影响问题的实质。关于这一问题,本书稍后加以讨论。

[10]只此一次,使用“储存”一词表示证券价格浮动时,公众对储蓄存款与其他证券的偏好程度。

[11]公众的看跌势态并没有因银行增加信贷而得到控制。

[12]费雪的数量方程式将在第14章中作进一步讨论。

[13]我提出的储蓄与投资之间的区别的概念,在最近几年已经逐渐渗入到经济学文献之中。根据德国权威人士的说法,这一概念率先由路德维希·米塞斯在1912年出版的《货币信用理论》(Theoire des Geldes und der Umlaufomittel)第1版,第227和411页)中提出。[参见哈恩(Alfred Hahn)在政治学小词典(Handworterbuch der Staatswissenschaften,第四版)第5卷第951页发表的关于“Kredit”的文章,以及熊彼特《经济发展论》(Theoire der Wirtschaftlichen Entwicklung,第二版,1926年)的第156页。]这些参考文献由米塞斯本人提供,参见《稳定货币价值和商业政策》(Geldwertstabilisierung und Konjunkturpolitik,1928年版)第45页。而后熊彼特以更明确的方式采纳了这个观点,后来“强制储蓄”在德国货币最新著作更是司空见惯。根据我的定义,“强制储蓄”即为储蓄与投资价值之间的差额,不过据我所知,这与上文第10章和第11章的分析没有任何紧密联系。但在我看来,我之所以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得益于D. H.罗伯逊先生1926年出版的《银行政策与物价水平》,我想其他大多数英语国家的经济学者也都如此。但我不怎么认同罗伯逊“自动缺乏”这一说法。罗伯逊用的是“自动缺乏”而我偏向于只用“缺乏”,他用的“自发缺乏”,而我用的“储蓄”,而对于他的“诱发缺乏”没有专门的词与之对应。换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说“牟取暴利”之于企业家正如“缺乏”之于领收入的人。阿巴迪(Henry A. Abbati)先生在《最终买家》(The Final Buyer,1928年版)中得出了一些结果也基本相似。我想他的结论并未受到他人的影响。但对于那些还没找到同样线索的人来说,可能无法理解阿巴迪的观点。《最终买家》一书第五章对储蓄和投资之间区别的本质进行阐述。此外,阿巴迪所谓的“最终购买”指的是消费支出加上投资,他认为经济衰退的原因在于消费支出与投资总和未能达到货币收入的总和。

[14]第19章将详细讨论香蕉的存放方式。我们将发现,这与上述情况的差别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大。

[15]也就是工人的劳动力。

[16]卡塞尔教授的战后著作中多次提及银行利率。但我见过的最系统的论述要数他在《社会经济学理论》(Theory of Social Economy)第十一章中的论述。

[17]我相信,在马恩岛6%的法定最高利率至今仍然有效。

[18]关于19世纪的银行利率及其与市场利率的关系的详细统计数据,请参阅吉布森的《银行利率——银行家随身必备手册》(Bank RateThe Banker's Rade Mecum)。

[19]《关于英国中央银行各部门分立的思考》[Thoughts on the Separation of the Bank of England(1844)],参见他的《论文集》(Collected Tracts)第264页。

[20]例如,金银委员会《官方文件》(Official Papers)第48页记载:“我个人并没有把贴现率放到第一位,对于这个问题我更强调市场上实际需要贷款金额。”

[21]参见《官方文件》第52页:投机商手中掌握着更多的资本,他们以买家的身份进入市场购买商品,从而抬高了价格。

[22]见《金融论文集》(Essays in Finance)第二部第二篇“黄金供给、贴现率与物价”。

[23]见《产业波动》(Industrial Fluctuations)第241页。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因为他的观点阐述并不清晰系统。

[24]见《货币与信用》第九章第132、133页(第三版)。(www.daowen.com)

[25]《社会经济学理论》(英译本)第478页。参见《经济学基本思想》(Fundamental Thoughts in Economic)第128页:支付手段的供给,以及货币单位的购买力,基本上是由银行利率来调节的。

[26]具体见第六章“外汇调节措施的评论”。但克拉潘教授让我注意到图克(Thomas Tooke)先生在《物价史》(A History of Prices,1838年)的第二卷第296页上的一段话。其中图克认为银行利率上涨导致“美国银行的外国证券交易与金融协议减少。但更重要的是,货币市场将面临一定压力……美国给予本国的贷款数额将受到限制”。

[27]金银委员会《官方文件》(9677号)第49页。

[28]金银委员会《官方文件》(9981号)第130页。在印度货币委员会提供证词之前,关于新流入的黄金是提高还是降低贴现率这一问题,马歇尔似乎仍有些困惑。这里的时间顺序更为清晰:“新货币……首先增强贷款人的贷款意愿,降低贴现率,但随后会导致物价上涨,因此往往引起贴现率上升。”(《官方文件》第274页)在这里,物价上涨将引起贴现率上升,而在上文所引用的段落中却是因为预计价格会涨导致资本需求增加,才引起贴现率上升。

[29]金银委员会《官方文件》(9686号)第51页。

[30]《经济的兴衰》(Good and Bad Trade)第61—63页。

[31]图克:《物价史》第120页及后面部分。1839年7月8日图克在下议院发表关于英格兰银行管理的著名演讲并提出了自己的理论。

[32]同上,第153到154页。

[33]我的理论对这一点的解释是,银行利率的变动常常代表人们在关注自然利率变动时采取行动的一种滞后反应、没有效果的努力。

[34]参见《利息与价格》第93页。

[35]此外维克塞尔在上述观点中还使用了“实际”利息一词。但绝对不能将上文所述的“自然”利率与欧文·费雪的“实际”利率混为一谈,后者指的根据预支贷款与偿还贷款期间币值的变动所调整的货币利率。参见哈耶克的《货币理论与经济周期》(Geld Theorie und Koujunkturthorie,1929年)第124至125页。

[36]尽管物价持续上涨需要货币收入持续上升,但这并不足以抵消利润;而反过来这种增长又需要货币量持续上涨。对此维克塞尔并没有说明。

[37]参见卡塞尔的《社会经济学理论》(英译本)第479页。

[38]同上第480页;《经济学基本思想》第129页。

[39]此外从其他很多细微地方也可以看出两位作者的观点是否相同,在此不作引用。依这条标准,我认为我想要表达的和维克塞尔想表达的本质上是一样的。

[40]参见《利息与价格》第82至84页。

[41]由于我不擅长德语,对于德语著作,只能理解其中已经了解的内容,至于新观点往往因为语言问题而无法弄明白,加上我拿到这些作者的著作时本书正在出版,所以书中未能将这些著作尽数引用。我特别赞同奈塞尔对货币问题的总体看法,我希望他也赞同我的观点。此外近期有一些德国作者也讨论过这一问题,不过我只是粗略看了一眼。

[42]关于这一问题的经典例子,参见《货币与英格兰银行钞票发行委员会报告》(Report of the Committee on the Currency and Bank of Englad Note Issues,1925年,白皮书第2393号)。英国在报告中表明会在当年恢复战前的金本位制。

[43]关于金融流通与工业流通的区别,见下文第15章。

[44]此观点的第二部分如下:令实际余额为r,现金余额为m(假定不变),物价水平为p,当存款人将实际余额减少dr时物价水平上升dp,则:rp=m=(r-dr)(p+dp),因此我们有。我要再次说明,在这个方程中的物价水平是现金余额标准。

[45]参见《货币、信贷与商业》第一卷第四章第三节。马歇尔博士在脚注中指出,上述情况实际上是对传统研究方法的发展:佩第认为“对于国家来说,足够的货币意味着能够支付英格兰所有土地半年的租金和四分之一的房屋租金,支付所有人一周的开支,支付所有出口商品四分之一的价值”。洛克估计,“工资的五十分之一、土地所有者收入的四分之一、经纪人年收益(现款)的二十分之一,将足以推动任何国家的贸易”。康梯龙(1755年)在经过细致漫长的研究后得出结论:所需价值是该国生产总值的九分之一,或者相当于土地租金的三分之一。亚当·斯密对此持怀疑态度,他说:尽管“不同的作者计算出的结果是年产值的五分之一、十分之一、二十分之一或三十分之一”,但“这个比例是无法确定的”。在现代,收入存款占国民收入的正常比例似乎在十分之一到十五分之一之间,存款总额的比例大约为二分之一。

[46]《经济学季刊》(Quarterly Journal of Ecinomics)第三十二卷(1917年11月版)。我将下面的引文进行了删减,但没有指明省略了哪些句子

[47]庇古教授解释道,在这里选择小麦而没有选择其他商品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48]这里的“资金”指的是一段时间内的收入。

[49]费雪教授的《货币购买力》是献给西蒙·纽康姆(Simon Newcomb)的,通过凯默勒教授(Edwin W. Kemmerer)他最终推导出PT=MV。纽康姆不是一个专业的经济学家,而是一个数学家美国海军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教授)。他的《政治经济学原理》(Principle of Political Econmy)于1886出版,是一部蕴含新的科学思想的原创作品,没有被传统思想所束缚,能够在未成型的经济学中推陈出新,直至今日,仍值得仔细研读。他将自己的基本方程式VR=KP称为“社会流通方程式”(同前,第328页),其中V是货币量;R是流通速度,包括现金和银行货币在内的货币总量的流通速度,他认为货币总量有不同的流通速度R′和R′′,对应于费雪的V和V′;P是物价水平;K′是统一物价水平的工业流通。纽康姆所说的“工业流通”指的是用货币交换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他将贷款或者银行储蓄等此类交易从工业流通之中排除,大概也从“流通速度”之中排除了,因为这些交易不能通过财富或服务的反向转移来抵消。整个的运行机制比费雪展现得更加复杂微妙。

[50]如果将流通中的现金量和银行存款量区分开来用M和M′表示,其流通速度分别为V和V′,可得P2T=MV+M′V′。

[51]银行票据交换一词的含义有点模糊,因为它不仅包括银行内部的票据交换,还包括不同银行之间通过清算中心进行的票据交换。就本观点而言,有必要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理解银行票据交换。但是在英国,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统计数字只与狭义上的银行票据交换有关,尽管英国的清算银行现在已同意从1930年1月起公布其借方总额和票据交换总额。在美国,近年来两种意义上的票据交换量都有统计,因此采用了单独的术语;银行票据交换仅用于狭义,银行借款用于广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