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情况中有几点特殊之处,在继续讨论之前,必须说明一下:
1. 除非银行利率发生预期的变化,否则上述情况中,其他因素导致的变化难免会不稳定。因为,如果投资增加的形式是固定资本产出增加,那么为了平衡增加的储蓄,需要通过降低银行利率来刺激投资;而银行利率降低必须早于储蓄增加,时间间隔根据生产过程的长短而定。与此同时,企业家还必须正确掌握银行利率的预期变化,否则在消费品生产者尚未做好相应准备减少投资之时,利率变化便会刺激资本品的生产,而消费品生产者并未料到,随着储蓄率的上升(这在预料之内),消费品的需求将会下降。因此,实际上有些波动也是在所难免的。
2. 如果由于某些变化影响到价格标准,因此需要改变收益率,那么现成的办法便只有有意调整银行利率,使储蓄与投资之间暂时失衡。如此一来,企业家就可能因异常盈利提高生产要素的货币收益;如果目的是降低物价水平,企业家可能因异常亏损降低生产要素的货币收益。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想要货币购买力发生近乎永久性的变化,相当于改变生产要素的货币收益率,在现有经济体系中,便只能通过让企业家获得异常盈利或蒙受异常亏损来实现。若盈利,将刺激企业家为生产要素服务而相互竞争,因此货币收益率也将提高;若亏损,企业家不得不减少就业供给,因而迫于失业的压力最终只好降低货币收益率。要实现暂时的刺激或抑制作用,需要制定银行利率,有意使市场利率偏离自然利率,从而打破储蓄与投资之间的平衡。
3. 人们往往不清楚放宽信贷条件是如何影响不同的企业家的。由于借贷成本降低,会导致各种企业家的生产成本也降低,所以,人们通常认为,借贷成本降低会刺激所有企业家都增加产出。但如果预测正确,事实就并非如此。若其他条件相同,全面降低生产成本不应导致任何人增加生产,因为消费者的总收入,也就是生产总成本,可购买这些产品,这意味着消费者的总收入也在以同样的程度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利率就只是其中一种生产要素的货币收入。因此,利率减少后,整个企业家群体只要还处在盈利的情形下,出售的商品就不会比以往更多。因为,企业家并非总是能看透这层逻辑关系,所以,放宽信贷容易引发错误的预测,这是事实。但除此以外,放宽信贷对生产成本的影响并不是全面刺激生产,而应是使某些生产形式向其他生产形式转变。也就是说,从利息相对不重要的生产形式,转向相对重要的生产形式。这种转变部分依赖于生产过程的持续时间,甚至与消费品和资本品之间的差别并不完全一致。换句话说,在一个封闭体系中,放宽信贷对生产成本的影响,估计不会刺激总的生产率。利率下降会刺激资本品的生产,并不是因为利率下降导致生产成本降低,而是因为利率下降导致需求价格上涨。(www.daowen.com)
4. 通过降低银行利率来刺激新投资并不罕见,降低银行利率,首先影响的是不同于产业形势的金融形势,这样一来,将抬高现有投资的物价水平,包括运营资本的物价水平,如批发定额。只要这些投资能够再生产,(尤其是)新资本品的价格就会随之上涨。这一问题我们稍后再谈。
5. 如上所述,银行利率变化本身,可能会改变对未来价格走势的预期,从而使自然利率朝着与银行利率变化相反的方向变化。例如,银行利率下降往往会导致自然利率上升,如果银行利率下降导致价格看涨,那么货币投资的吸引力将因此增加。首先,这是银行利率看跌会刺激投资而不是储蓄的另一个原因。但在价格上涨之后,这一原因才有可能产生反应,而因货币预期以外的其他原因导致的自然利率上升却不会如此。
6. 如果我们假定,贷款是按照理想的市场准则进行的,那么鉴于借款人的需求清单,银行利率和债券利率必然只能决定资本品的生产;因此,一般来说也就决定了投资量。然而,到目前为止,就银行贷款而言,贷款并不是按照理想的市场准则进行的,至少英国确实如此。往往有一些借款人并不满意,人数可多可少,这样不需要改变银行利率、改变借款人的需求计划,也不需要改变银行以外其他渠道的贷款量,银行便可以通过扩大或缩减贷款规模来影响投资量。这种现象一旦存在,便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我们将在下卷第37章中讨论,导致这种现象存在的实际情况、这种现象的局限性及可能产生的作用。在此期间,我们假设,银行体系的运作完全靠调整贷款条款,而不是靠改变对个人借款人的态度或任何形式的配给贷款。这样做是为了简单起见。因为,如果决定投资率的部分(通常指的是次要)原因是银行体系的配给政策及贷款条件,那么用此观点来解释这种情况也就不难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