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零利润条件与企业均衡状态

零利润条件与企业均衡状态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达到均衡状态要求Q1、Q2和Q均为零。因为只要Q1、Q2中有一项不为零,便会有企业家考虑增加产量;如果总利润Q不为零,企业家便会尽可能调整其按一定的报酬比例为生产要素提供的就业总量,至于是增加还是减少,取决于利润是正是负。于是W1与P便处于不均衡的状态之中,而在利润没有恢复到零之前这种情形将一直存在。读者将会意识到,利润为零就意味着总利润等于零。

零利润条件与企业均衡状态

上一章讲到,由于利润(Q)是当前生产值与其生产成本E之间的差额,故可得:

Q = I-S

所以企业家究竟是盈利还是亏损,取决于当前投资值是超过还是低于当前储蓄。

因此可以推导出:利润=生产值-生产成本=投资值-储蓄。利润不但是生产成本与生产值之差,而且也是储蓄与净投资值之差(两项全都以货币计算)

这些利润,无论正负都包含两个因素:Q1和Q2(参见第79页)。Q1(= I′-S)是来自消费品的利润,Q2(= I-I′)是来自投资品的利润。

要达到均衡状态要求Q1、Q2和Q均为零。因为只要Q1、Q2中有一项不为零,便会有企业家考虑增加产量;如果总利润Q不为零,企业家便会尽可能调整其按一定的报酬比例为生产要素提供的就业总量,至于是增加还是减少,取决于利润是正是负。于是W1与P便处于不均衡的状态之中,而在利润(不论是Q1还是Q2没有恢复到零之前这种情形将一直存在。

因此,货币购买力要达到均衡状态,就要求银行体系必须对贷款利率进行调节,使投资价值等于储蓄价值;否则,受到正利润或负利润的影响,企业家将提高或降低他们为生产要素提供的平均报酬率W1,之所以这样做,既是企业家的意愿,同时也是受银行信贷多寡的影响。此外,要达到均衡状态,还要求新投资的成本要等于储蓄,否则消费品生产商便会受盈利或损失的影响试图调整其生产规模。

由此可见,均衡状态下,当前投资的价值与成本都必须等于当前储蓄量,利润必须等于零。此时,货币购买力与产出的整体物价水平,都将等于生产要素的货币效率收入(即P =Π= W1。(www.daowen.com)

读者将会意识到,利润为零就意味着总利润等于零。因为稳定的整体物价水平与某些企业家或某一类企业家的利润损益是完全可以共存的,正如稳定的整体物价水平与个别商品的价格跌涨可以共存一样。

因此,货币购买力的长期或均衡定额,由生产因素的货币效率收入给出。而实际购买力则随着当前投资成本与储蓄的关系(高于还是低于)在均衡水平上下波动。

本书的主要目的是说明物价水平实际如何波动,我们现在已有头绪,不论物价波动的原因是围绕一个稳定的均衡水平上下波动,还是从一种均衡状态向另一种均衡的转变。

一般而言,代用货币制度下的银行体系,能够通过贷款规模和条件决定商业界的投资率。与此同时,社会成员的货币收入在消费支出和储蓄上的分配,决定着储蓄率。因此,假设效率收入不会自发变化,物价水平是涨是跌取决于银行体系是让投资率超过还是低于储蓄率。但若企业家与生产要素之间签订的合同普遍按劳动收益W计算,而不按效率收入W1计算(现有协议一般介于两者之间),则物价水平为,将可能上涨或下跌,其中e同上文一样是效能系数。

而投资与储蓄之间的这种差额,便导致利润率失衡。因此,下一阶段的论述将在第四篇中展开,我将进一步说明,若银行体系并未采取措施遏制利润失衡,这种利润失衡将如何作用于基本方程式的第一项,从而最终引起货币效率收入(或劳动收入)的跌涨(视具体情形而定),一直到某个点,足以使银行体系建立一个新的均衡状态,来与管理该体系的标准相适应。

资本家的利润

贷款利率不能等于利润率,投资价值不能等于储蓄价值,否则利润就会等于零,没有任何一个资本家会愿意扩大生产,因此,整个社会的总利润也为零,经济就无法发展。所以,投资总是奔着一定的利润去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