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物价与货币量的关系探析

物价与货币量的关系探析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目前为止,读者已经发现,货币购买力、产品的整体物价水平与货币量、流通速度的关系绝不像传统数量公式表现得那么直接。换句话说,在货币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只有收入、产量与证券物价水平共同作用,才可能实现货币总需求量等于给定总量。中国各地物价飞涨,货币贬值速度惊人,出现了一万元面值的法币。基本方程第二项引起的物价水平变化,会导致第一项呈现上升趋势。

物价与货币量的关系探析

到目前为止,读者已经发现,货币购买力(或消费品物价水平、产品的整体物价水平与货币量、流通速度的关系绝不像传统数量公式表现得那么直接。无论如何小心谨慎,难免不会让人产生这样的看法。

如果假设银行体系常规惯例保持不变,那么活期存款的需求量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多少,即收入与产量的乘积;同时,储蓄存款需求量取决于受证券价格影响的公众的看跌势态。换句话说,在货币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只有收入、产量与证券物价水平共同作用,才可能实现货币总需求量等于给定总量。

1948年的法币

1948年,因为长期战乱,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民政府大量印制钞票,造成了恶性通货膨胀。中国各地物价飞涨,货币贬值速度惊人,出现了一万元面值的法币。1948年,法币发行额竟达到660万亿元以上,等于抗日战争前的47万倍,物价上涨3492万倍,最终法币彻底崩溃。

实际上,这就意味着在均衡状态下,货币量、消费品物价水平、产品的整体物价水平之间,确实存在着一种独特的关系:如果货币量翻倍,物价水平也会随之翻倍。当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公众对证券既不乐观也不悲观,储蓄存款在总财富的占比“刚刚好”,不多也不少,储蓄量等于成本加上新投资的价值时,这种状态称为均衡状态。

但是,这种简单直接的数量关系只出现在上述均衡状态下。如果储蓄量不等于新投资的成本,或者公众对证券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转向看涨或看跌,即使理由充分,基本物价水平也将偏离均衡值,而货币量或流通速度却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甚至可以想象得到:活期存款可能保持不变,储蓄存款可能保持不变,流通速度可能保持不变,货币交易量可能保持不变,产量可能保持不变,然而基本物价水平却可能会变动。

诚然,这种精确平衡只是理论上存在。在现实中,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但即便如此,货币量、流通速度、产量的变化与基本物价水平的变化之间,不会有任何确定或可预测的关系。众所周知,在信贷周期萧条阶段事实便是如此。

当然,有关企业家商业存款损益影响的假设,多种多样,如果货币因素不改变,基本物价水平就不可能发生变化。上面提到的理论——为了强调争论的本质,公然给出一个极端的例子——当企业家商业存款额度的影响因素只有生产成本时才可能会成立。

举个例子,如果企业家将意外利润或损失完全当作个人常规收入,而当利润或损失对银行存款量应造成的影响由他们决定时,基本方程式中,因第二个因素导致的物价上涨所需的货币增加量(或其他货币因素的同等变化)与因第一个因素导致的物价上涨所需的货币量一样大。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如果所持利润余额发生任何实质性变化,那么至少短期内,利润收支余额将很可能小于收入收支余额。

此外,即使利润的最终受益人,如个人股东,可能将之视为收入——尽管这不属于真正的收入存款——但是现在大量商业与工业的组织形式是股份公司(而且,甚至在合伙企业时代,很大程度上也是如此),意外利润不会发放到个人账户,因为个人收入大多数情况按周、月或季度发放,而额外利润时间间隔较长,并且获得之后时间间隔更长。通常至少会有半年的时间间隔,但大部分的额外利润通常会以某种方式从个人股东账户扣留——在美国尤其如此。同时,更有可能的是用利润来偿还银行贷款,而不是作为现金持有。正如一开始所做的假设一样,商业存款数量将主要取决于生产经营成本。

还有一点可以稍微提一下,这一点后面章节将会介绍。基本方程第二项引起的物价水平变化,会导致第一项呈现上升趋势。随着这些趋势上升,与完全由第二项增加引发的物价上涨相比,此时的物价上涨需要的现金余额更大。与第二项引起物价水平变化所涉及的货币因素变化相比,第一项要想引起同等变化,涉及的货币因素变化会更大;同时,变化通常始于第二项,然后蔓延到第一项。这两种实际情况可以部分说明,为什么某些类型的物价变化在发展时往往会自行消失,然后朝着相反的方面发展。

在均衡状态下,即I = I′ = S,可以用一般货币因素表示本书的结论,如下所示。

设收入存款总量为M1,流通速度为V1,则E = M1V1,因为根据定义(见27页),V1是单位时间内国家货币收入(E)与收入存款量之比。(www.daowen.com)

当I = I′ = S时,则可以将方程式改写如下:

若要将P与货币总量M联系起来,可以按照如下方法进行:设收入存款、营业存款、储蓄存款各个存款量分别为M1、M2、M3,存款总量为M,则

M = M1+M2+M3

因此

设活期存款与存款总量之比为w,V是货期存款的平均流通速度,V1和V2则分别是收入存款与营业存款的流通速度,则:

M1+M2= wM

M1V1+M2V2= w·M·V

然后

又因

所以

方程式P·O=M1V1显然与我们熟悉的欧文·费雪教授的方程式P·T=MW存在某种关系,不同的是O是当前产量,而T则是交易量(并不是产量),M1、V1为收入存款及其流通速度,而M、V则是活期存款及其流通速度。[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