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认为,活期存款可以随时支配货币以便应付日常开支。但在现代社会中,这一分析很难理解,因为活期存款并非提供这种便利的唯一途径。透支同样也可以。所谓“透支”便是与银行达成协议,账户可以随时扣款,但金额不超过商定数额,利息按实际平均扣款数额计算,而不是商定的最大扣款数额。银行客户可以开支票从银行存款中取款,这样银行欠款将减少;但同样也可以透支开支票,这样银行欠款将增加。
通过银行记账的方式清偿债务确实非常有效,一如将借记款项从一个账户转到另一个账户,将贷记款项从一个账户转到另一个账户。此外,增加借方借差、减少贷方借差,与减少借方的贷差、增加贷方的贷差一样,都是有效的支付方式。因此,如果支票—货币体系运行高效,拥有支票簿的同时再拥有存款就是多此一举。银行资金可能全部都是自己的资本,也可能来自于某一类客户,即开立固定储蓄账户的客户;此类客户与开立结算账户的客户截然不同,结算账户全部都是借方账户(例如:透支),根本就不是贷方账户(例如:活期存款)。
尤其是在英国,越来越多的银行通过拓展透支业务来降低活期存款数额——我不敢满怀自信地谈论其他地方的银行怎么做。[29]对于组织完善的大企业来说,平均(存款与透支正负相抵的结果)结算账户余额往往趋近于零,总而言之,数字很低。原因有两方面:一是透支的使用;二是将汇票贷款的临时盈余投资到金融市场。扣掉最低余额(根据协议账户要有最低余额,因为银行要收服务费),大企业的平均结算账户余额(算法同上)在入账支票金额中所占比例就会很小。但越来越多的个人开始使用透支。(www.daowen.com)
需要注意的是,银行资产负债表上资产一栏的数字,不是客户的已用透支金额,而是可用透支额度。目前,已用透支金额绝不会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上活期存款的位置。所以,资产一栏的数字是活期存款总额加上剩余可用透支额度,二者一起便构成全部现金款项。严格来说,由于可用透支额度代表银行的负债,所以应该像承兑款项一样在账目的资产与负债两栏都出现。但目前却并非如此,于是有一种银行货币在可用透支额度中日益重要。不论是这种货币的绝对总数额还是数额的变动,都没有任何统计数据。
因此,在货币价值理论中,活期存款实际上就是现金,绝非公布的银行存款。银行存款的重要成分并非货币而是储蓄存款,货币所在比例与短期国库券占比差不多。而公布的银行存款却未计入可用透支额度,完整意义上讲,这属于现金款项。只要储蓄存款与可用透支额度在整个存款中所占比例区域恒定不变,对于可用现金数额说来,公布出来的银行存款数字便足够令人满意。然而,如果这两个比值大幅度波动,那么将银行存款与现金等同起来便是大错特错,事实上许多人已经被误导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