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好存,定期VS活期:如何选择?

好存,定期VS活期:如何选择?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储蓄存款在美国称为定期存款,在英国称之为定期账户。而活期存款额则取决于以支票方式收款付款的数额与频率以及收付款的时间间隔长度。目前,在已公布的存款总额中,对这两种存款各自所占比例还无法作出精确统计。在美国,法律规定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必须单独发布数据,但出于种种原因,此间差别与上述差别并不完全对应,尤其是所有通知日期少于三十天的储蓄存款都划入活期存款。

现金存款大致可以对应美国人所谓的活期存款英国人所谓的活期账户。储蓄存款在美国称为定期存款,在英国称之为定期账户。同时,储蓄存款也相当于货币理论中货币的价值储蓄功能,这里的货币理论主要讨论商品货币。但这种对应关系并不准确。在英国,从活期账户转为定期账户往往不划算。因此,短期储蓄存款便很可能归为活期账户而非定期账户。小额储蓄存款也是如此,只是隔一段时期才以较大数额转为定期账户。[27]

还有一种活期账户,是为了给银行家的工作付报酬,并非因为必须用现金来服务当前的业务往来,这在英国也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做法。有时客户可能付给银行手续费作为报酬,手续费根据账户营业额以及在其他方面带来的麻烦计算得出。但报酬往往采取协议的形式,只要客户账户余额在最低限额之内,便不会产生利息。以协议控制的余额因只给差额部分支付利息,往往可以低于商定的最低限额,所以很难界定这类是储蓄存款还是活期存款。然而,不论属于哪种存款,这种存款形式不易改变,在正常情况下很可能非常稳定。

除了银行自身运作导致的分类困难以外,存款人对于储蓄存款与活期存款之间的区别也不甚明了,尤其对以防万一而持有存款那一部分更甚。因为,大额储蓄存款人可能自我感觉资金充足,可以减少应对突发事件的活期存款。因此,存款总额中便有一部分用作两种用途,存款人本人也很难说清多少存款用于这种用途,多少存款又用于那种用途。但大致区别还是清楚的,总结如下:在存款人看来,储蓄存款额取决于其自身的相对吸引力与其他备选证券的相对吸引力。而活期存款额则取决于以支票方式收款付款的数额与频率以及收付款的时间间隔长度

目前,在已公布的存款总额中,对这两种存款各自所占比例还无法作出精确统计。在英国,银行对定期账户与活期账户甚至不会单独发布数据。在美国,法律规定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必须单独发布数据,但出于种种原因,此间差别与上述差别并不完全对应,尤其是所有通知日期少于三十天的储蓄存款都划入活期存款。

然而,本书中包含足够资料,据此可以粗略猜测上述两种存款的相对重要性,这些资料将在下卷中加以详述。在美国,不同的联邦储备区定期存款与存款总额的比例天差地别:旧金山纽约高一倍左右,而全国的平均值也在不断变化,从1918年的23%增加到1928年的40%左右。在英国,过去常说,“一战”前银行存款总额大约是定期账户与活期账户各占一半。“一战”期间,在官方宣传的推动下,投资政府债的人增多,让一些固定的定期账户消失殆尽,最终导致定期账户所占比例降到总额的三分之一左右。但在过去十年间,这一比例又逐渐恢复到一战前的比例——二分之一左右。因此,如果我们将有息活期账户与补偿银行的“最低余额”计算在内的话,英国的实际储蓄存款似乎将略微超过总数的一半。但是,我们也必须考虑到一个事实,即定期存款虽然规定有七天的通知期,但时间上并不需要严格遵守。

读者需要记住,给出这些百分比仅仅是为了说明所涉及的数量大小。这两种存款所占存款总额的比例并非一成不变,正是由于可能发生变化,才有必要在下文继续讨论上述分析。(www.daowen.com)

上述分类必然包括纸币和银行存款。鉴于纸币从不计息,于是与银行存款相比,更可能以现金持有而不是以储蓄形式持有。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商人之间主要通过支票进行交易,所以支票很可能以收入存款持有而不是以商业存款持有。

的确,在过去一百年中,支票的使用稳步发展,逐渐取代纸币。在任何一个国家,银行存款分别包括储蓄存款、商业存款和收入存款,而这三种存款所占比例取决于该国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在第一阶段,银行存款的本质主要是投资,大多数的款项通过纸币支付。在第二阶段,银行存款一部分用作现金储存手段,但一般以纸币进行支付。在第三阶段中,营业来往主要是用支票,钞票只限于支付工资和小额现金。在第四阶段中,工资支付也用支票,钞票只用于小额临时现金支付和随手支付。大多数大陆国家都处在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之间。而英国已处在第三阶段,可能已在第四阶段早期。美国则处在第三阶段与第四阶段之间。显而易见,纸币在货币体系中的重要意义,以及适当的数量控制措施,必然取决于处在哪个发展阶段,只是这一点尚未得到普遍承认。纸币发行量起伏不定,其显著性差异也必然会以同种方式变化。[28]

20世纪初英国繁荣的街道

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虽然也经历了几次经济危机,但技术的进步使经济社会发展空前繁荣。商品经济的活跃催生了大量的百货公司,商业银行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大商场和大银行逐渐成为街道的标志性建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