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我们要深入分析的对象较之上文有所不同。我们将国家货币的形式分为三类,简而言之,即为商品货币、不兑现纸币和管理货币,后两者属于代用货币中的两小类。
商品货币为某种特定的可自由获取的非垄断商品[4]。选择这种商品是因为众所周知它具有货币的某些用途,但与其他商品一样,其供应由数量和生产成本决定。
商品货币
金银铸造成货币之后,可以购买其他商品,这是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性质。但是金银本身也是商品,具有内在价值。
不兑现纸币是一种代用货币(即一种将实物的内在价值与其货币面值分离的东西),如今除小面额以外,通常用纸张印成。不兑现纸币由国家制定发行,但根据法律不得兑换成本身以外的其他任何东西,就客观标准而言,也不具有固定价值。
管理货币与不兑现纸币类似,唯一的不同在于国家承诺通过可兑换性或其他方式管理其发行条件,所以就客观标准而言,它具有固定价值。(www.daowen.com)
商品货币与管理货币有相似之处,两者都与客观的价值标准有关。管理货币和不兑换纸币也有相似之处,它们都是代用货币或纸币,离开国家法律或习惯之后,内在价值较小或根本没有。
所以,管理货币在某些条件下便是两者的结合产物。也许正是如此,它的性质变得不容易理解。公众都知道商品货币,也知道不兑换纸币。但由于公众更熟悉货币的本位而不熟悉货币的形式,经常就把那些大家熟知的商品作本位的管理货币看成了商品货币,并把大家不熟知的商品作本位的管理货币误以为是不兑换纸币。实际上,最具代表性的现代货币虽然有许多依然是商品货币与管理货币的混合体,但却慢慢发展到更接近于管理货币的形式。在一定的情况下,管理货币也是货币的最普遍形式:从一方面看,它在管理当局提供百分百充分准备的客观本位、使之实际上成为仓库证券时,可以认为已退化成了商品货币;从另一方面看,它失去客观标准时,就可以认为已退化成了不兑换纸币。鉴于上述原因,本书接下来的章节将要阐明的理论主要与管理货币有关。但如有必要,所涉及的公式将加以修改,使之适用于商品货币或不兑换纸币的情况。
上述货币形式、货币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可以用下列图解表示:
这样,我们便有了四种交换工具,其中三种是正式货币,第四种不是正式货币而是债务凭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